第51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最终,他轻声叹了口气。

“很抱歉,我亲的朋友,如果你只是想与我探讨等离子体湍的物理模型,或者是其他关于物理或数学上的问题,我都可以解答你心中的困惑。但在有关可控聚变的问题上,我没法给你更多的提示。”

“正如你所说的,这是一项全人类都将从中受益的技术,然而遗憾的是,你们的傲慢与偏见导致了如今的局面。如果不是在ITER会议上闹得不而散,我们原本有机会一同分享这一胜利的喜悦。”说到这里,陆舟停顿了片刻,继续开口说道。

“更何况,STAR-2示范堆不是我一个人的成果,是上百家研究单位心血的结晶。如果现在我帮助了你,那将是对那些和我一同努力过的同胞们,最大的不负责。”克雷伯教授表情复杂地看着陆舟。

“我原本以为你会认同科学无国界的观点……”

“是的,直到现在我依然认同这一点,”回应着他的视线,陆舟轻声说道,“但在此基础之上,科学家有国籍。”对话陷入了沉默。

看着低头不语的克雷伯教授,陆舟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我很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但我能说的话只有这么多。不过,如果你们真正渴望这项技术,我倒是可以给你指出一条明路。”克雷伯教授猛地抬起了头。

“你说吧。”陆舟说道:“让你们国家的政客来谈吧,不是来找我,而是找那些他们应该去找的人。”

“这些研究之外的事情,和我们这些学者们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不应该由你来为你的祖国求情。”

“华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科学亦或者其它领域,我们从来没有回避过融入国际社会的大家庭。然而,融入与接纳,是属于双方共同的义务,并非应该以某一国单方面的妥协为代价。”

“我相信,只要你们愿意放下偏见,愿意拿出足够的诚意,我们之间依然存在着合作的可能。”第573章凌云!

两杯咖啡最后是陆舟请了。

在谢过了陆舟之后,从咖啡店离开的克雷伯教授,当天便坐上了回国的航班。

因为身体不便,陆舟没有去机场送他,不过却是吩咐王鹏将他送到了机场。

至于他会做怎样的选择,欧洲又会做怎样的选择,这些事情只有未来才知道了。

大年初九,上京的大会堂内,可控聚变示范堆点火成功的表彰大会,在大会主持者的致辞与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帷幕。

在表彰大会上,大长老向在示范堆工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研究人员,亲自颁发了二十六枚金的五八五纪念勋章以及鲜红的证书,并对这些奋斗在科研阵线的第一线上、拥有杰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表示了崇高的谢意。

还记得那是1958年的天,华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二部(现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对磁约束聚变的研究正式立项,拉开了可控聚变研究的序幕。

到现在,可控聚变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

几乎三代人的时间,这项世纪工程终于被完成了。

这场表彰大会,也算是为这轰轰烈烈的科研工程,画上了一个圆的句点。

低头看着前那枚金光闪闪的勋章,坐在席间的李健纲院士擦了擦眼角,用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轻声念叨。

“老师,我们成功了……”他依然记得,那是82年的新年,从哈工大船舶核动力专业毕业的他,原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航母设计师,结果导师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投身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可控聚变研究的事业中。

二十年后又是二十年,在这条仿佛永远充希望却看不到头的路上,他后悔过,也茫过,然而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并且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放弃了牛津Culham实验室的职位,回国扛起了可控聚变研究的大旗。

或许此刻的光景,他的导师已经看不见了。

但他相信着,若是他导师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为他的今天,和他做过的那些选择到骄傲和自豪……

坐在他的旁边,摸着前的勋章,王曾光院士心中一阵慨。

“没想到我这个搞了半辈子核电的,退休前没见证到四代核电的曙光,倒是见证了三代核电的绝唱了。”裂变堆本来就是昂贵的能源,上网电价比火电不知道高出了多少个百分点,更遑论还会产生难以处理的核废料。

等到盘古聚变堆完成最后的调试,并网供电之后,估计以后国内不会再有新的裂变堆建设计划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