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派哲學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同時恩培竇可里斯也同意赫拉克里特斯的説法,認為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官所體驗到的。我們必須信任自己親眼所見的事物,而我們的確親眼看到大自然的變化。

恩培竇可里斯的結論是:我們不應該接受世間只有一種基本物質的觀念;無論水或空氣都無法獨力變成玫瑰或蝴蝶。大自然不可能只由一種“元素”組成。

恩培竇可里斯相信,整體來説,大自然是由四種元素所組成的,他稱之為四個“”這四個就是土、氣、火與水。

他指出,大自然所有的變化都是因為這四種元素相互結合或分離的緣故。因為所有事物都是由泥土、空氣、火與水混合而成,只是比例各不相同。他説,當一株花或一隻動物死亡時,它們體內的這四種元素就再度分離了,這些變化是眼可見的。不過土、氣、火與水卻是永遠不滅的,不受他們所組成事物的影響。因此,説“萬物”都會改變是不正確的。基本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有變化。世間發生的事不過是這四種元素的分合聚散罷了。

也許我們可以拿繪畫來做比喻。假如一位畫家只有一種顏料——例如紅——他便無法畫出綠樹。但假如他有黃、紅、藍、黑四,他便可以將它們依照不同的比例來調配,得出數百種顏

或者也可以拿烹飪來比方。如果我只有麪粉,那麼我得是個魔法師才能做出蛋糕來。但如果我有雞蛋、麪粉、牛與糖,我便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蛋糕。

恩培竇可里斯之所以選擇土、氣、火與水做為大自然的四個“”並非偶然。在他之前有些哲學家也曾經試圖證明宇宙的基本元素不是水,就是空氣或火。泰利斯與安那西梅尼斯也曾經指出,水與氣都是物質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希臘人則相信火也同樣重要。舉例來説,他們發現陽光對所有生物的重要,也知道動物與人都有體温。

恩培竇可里斯可能觀察過木材燃燒的情形。他看到木材因此分解。木材燃燒時發出“劈啪!劈啪!”的聲音,那是“水”另外也有某些東西隨着煙霧往上升,那是“氣”而“火”更是明白可見的。至於火熄滅後所殘餘的灰燼便是“土”了。

恩培竇可里斯將自然界的變化解釋為四個“”的分合聚散之後,仍有一件事情有待解釋。是什麼因素使得這些元素聚合在一起,創造了新的生命?又是什麼因素使得這些聚合物——例如花——再度分解?恩培竇可里斯認為自然界有兩種力量。他稱之為“愛”與“恨”愛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則使他們分散。

他將“物質”與“力量”分開來。這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即使是在今天,科學家們仍將“礦物”與“自然力”分開。現代科學家相信,自然界的一切變化都可説是各種礦物在不同自然力之下相互作用的結果。

恩培竇可里斯並提出“我們何以能看見某物”的問題。例如我們何以能“看見”一株花?其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蘇菲,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沒有,你現在可有機會了。

恩培竇可里斯認為,我們的眼睛就像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樣,也是由土、氣、火、水所組成。所以我們眼睛當中的“土”可以看見周遭環境中的土,我們眼中的“氣”則看到四周的氣,我們眼中的“火”看到四周的火,我們眼中的“水”則看到四周的水。我們的眼睛中如果缺少這四種物質中的任何一種,便無法看到大自然所有的事物了。

萬物中皆含有各物的一部分還有一位哲學家也不認為我們在自然界中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由某一種基本物質——如水——變成的。他的名字叫安納薩哥拉斯(anaxagoras,公元前5oo~公元前428年)。他也不相信土、氣、火、水就能夠變成血與骨頭。

安納薩哥拉斯主張大自然是由無數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所組成,而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然而,即使是在最小的部分中也有其他每種事物的成分存在。他認為,如果皮膚與骨頭不是由其他東西變成,則我們喝的牛與吃的食物中也必定有皮膚與骨頭的成分。

我們用一些現代的例子也許可以説明安納薩哥拉斯的思想。

現代的鐳科技可以製造所謂的“鐳攝影圖”如果一張鐳攝影圖描繪的是一輛汽車,且這張圖被切割成一片一片的,那麼我們雖然手中只有顯示汽車保險桿的那一張圖,也仍舊可以看到整輛汽車的圖像。這是因為在每一個微小的部分中都有整體的存在。

從某一方面來説,我們身體的構造也是一樣。假如我的指頭上掉落了一個皮膚細胞,此一細胞核不僅會包含我皮膚的特徵,也會顯示我有什麼樣的眼睛、什麼顏的頭髮、有幾指頭、是什麼樣的指頭等等、人體的每個細胞都帶有決定所有其他細胞構造方式的藍圖,因此在每一個細胞中,都含有“各物的一部分”;整體存在於每一個微小的部分中。

安納薩哥拉斯稱呼這些含有“各物的一部分”的“小粒子”為“種子”我們還記得恩培寞可里斯認為“愛”凝聚各種元素組成整體的力量。安納哥拉斯也認為“秩序”是一種力量,可以創造動物與人、花與樹等。他稱這個力量為“心靈”或“睿智”安納薩哥拉斯之所以引起我們的興趣,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是我們所知第一個住在雅典的哲學家。他生長於小亞細亞,但在四十歲時遷居雅典。他後來被責為無神論者,因此最後被迫離開雅典。

他還説過,太陽不是一個神,而是一塊紅熱的石頭,比希臘的培洛彭尼索斯半島還大。

安納薩哥拉斯對天文學很興趣。他相信天上所有物體的成分都與地球相同。這是他研究一塊隕石後達成的結論。他因此想到別的星球上可能也有人類。他並指出,月亮自己並不會發光,它的光來自於地球。同時他還解釋了蝕的現象。

p.s:蘇菲,謝謝你注意聽講。你可能需要將這一章讀個兩三遍才能完全理解。不過話説回來,要理解一件事物總是要費一些力氣的。你的朋友如果有人一點不費力氣就可以樣樣通的話,我相信你也不會很欣賞她。

關於宇宙基本組成物質與自然界變化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必須要等到明天再説了。到時你將會認識德謨克里特斯(de摸crltus)。今天就到此為止了。

蘇菲坐在密中,透過濃密的灌木叢中的小向花園張望。在讀了這麼多東西后,她得理清她的思緒才行。

顯然的,白水除了變成冰塊或蒸氣之外,永遠不能變成其他的東西,甚至也不能變成西瓜,因為西瓜裏面除了水以外還有別的。

不過她之所以這麼肯定,是因為她曾經在學校中上過課。如果她沒有上過相關的課,她還會這麼肯定冰塊的成分完全是水嗎?至少她得密切觀察水如何結凍成冰塊、又如何融解才行。

蘇菲再次試着運用自己的常識,而不去想她從別人那兒學到的知識。

帕梅尼德斯不承認世上任何事物會變化。蘇菲愈想愈相信從某一方面來説,他是對的。在智上,他無法接受事物會突然轉變成“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事物”的説法。要坦白説出這個觀念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這必定意味着他必須駁斥人們親眼所見到的種種自然界的變化。一定有很多人取笑他。

恩培竇可里斯一定也是個聰明的人。因為他證明這世界是由一種以上的物質組成,如此自然界才可能在萬事萬物實際上皆未曾改變的情況下產生種種變化。

他只憑推理就發現了這個事實。當然他曾經研究過大自然,但他卻沒有現代科學家的設備來進行化學分析。

蘇菲並不一定相信萬事萬物都是由土、氣、火與水所組成。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就原則上來説,恩培竇可里斯説得沒錯。如果我們要接受自己親眼所見的各種大自然的變化而又不致違反自己的理,唯一的方式就只有承認世間存在着一種以上的基本物質。

現在,蘇菲發現哲學這門課程更有趣了,因為她可運用自己的常識來理解這些哲學思想,而毋需憑藉她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她的結論是:哲學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到的,但也許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