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你為副將,隨我率四萬大軍為中軍,稍後出發。”

“末將遵令!”吳三輔答道。

“何可剛,你為後軍,率五千軍卒負責押送糧草…”

“末將遵令。”最後三桂才對祖大壽道:“舅父,就麻煩你鎮守義州,務必要注意皇太極和朱由檢的動向,保證遼東安全。”

“莫將遵令。”祖大壽竟也如其他人一般答道。他知道因為自己是三桂長輩,三桂初次掌權,不好直接給自己下令,可自己即已下定決心,要跟三桂幹到底,若還擺出一付長輩的樣子,三桂在軍中怕是難做,若惹得三桂對自己起疑,最後怕是要落得個同室戈的下聲,所以他才會主動向三桂表示,自己只是他帳下一名將領,決無不同之處,讓三桂放心。三桂聽祖大壽説完,微微一笑,頗有深意的看了祖大壽一眼。祖大壽便明白三桂已經知曉了自己的心意。

“好,中軍一個時辰後出發,後軍可稍遲一些,但與中軍不能相差兩個時辰。大家都去準備吧。”眾人依言而去,莫特長老也要隨中軍出發,卻又急着派人先將這個好消息傳回部落,以安族人之心。而且他還要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罕貝,這才匆匆離去。剛才還熱熱鬧鬧的大廳轉眼便只剩下三桂與祖大壽兩人。

三桂見祖大壽並沒有走意思,只好問道:“不知舅父還有何事?”祖大壽道:“桂兒,我知你生善良…”三桂卻聽得滿頭冷汗,暗道:我還生善良?以前可以不提,就説自己從十四歲參軍以來,僅三年間死在自己手上的後金、賊軍、叛軍恐怕已有幾萬之眾,這還算善良?卻聽祖大壽接着道:“可慈不掌兵,我知道你剛才是顧忌我是你的長輩,不好直接下令,可今你即是遼東總兵,我又是誠心為你效力,便只是你帳下普通一員將領,千萬不可因私忘公,若不然,如何才能在軍中立下威嚴?如何叫遼東十幾萬軍卒心服口服?”三桂知道祖大壽確是為自己着想,走下堂來,深施一禮,道:“謝舅父提醒,桂兒以後不會了。”

“好,我還有一事不明…”

“舅父可是要問我為何急着出兵喀喇沁部?”

“不錯。咱們原來的打算不是要等他們兩敗俱傷才出兵收服喀喇沁部的嗎?為何又突然要與他們聯姻?而且就算因為與喀喇沁部聯姻而需要支援他們,為何又大張旗鼓,搞得人盡皆知,難道偷襲他們不好嗎?如果與後金鐵騎擺開來大戰一場,我怕最後只能是兩敗俱傷。”

“舅父大人有所不知…”三桂將罕貝之事一一告訴了祖大壽。祖大壽這才明白,三桂急着支援喀喇沁部也是迫不得已,不過卻對三桂如此大張旗鼓仍是不解。三桂也知道祖大壽的心思,道:“舅父可知後金此次入關共折損了多少軍卒,又剩多少?”祖大壽雖不知三桂何意,但心中暗算了一下,道:“大概折損了近四萬軍卒,剩下的大概也有十萬之眾。”三桂對祖大壽點點頭,又接着問道:“那舅父又可知蒙古、朝鮮有多少兵力?”

“蒙古壯應該有幾十萬之多,不過他們並不齊心,又分為南北蒙古,各自也應該有十萬壯。至於朝鮮卻不好説。”

“舅父説的不錯,至於朝鮮,具我所知,他們有大軍近四十萬之多,雖説戰力遠遠不如後金及大明,又要防備本及負責國內安全,其機動力量大概只就十幾萬,不過卻也不容小視。”

“桂兒,你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要再與我猜啞了。”祖大壽雖然三桂所言必有深意,可一時卻想不出,只要問道。三桂見祖大壽已有些急了,而且再過一會大軍便得出發,也沒時間繞圈子,道:“舅父,我是怕把這後金打和過於悽慘,反而讓他與蒙古、朝鮮聯合,與我遼東為敵,要知此時遼東已無大明為後盾,恐怕不是其敵手。此次我派出五萬餘大軍去支援喀喇沁部,只要後金那些人不是白痴,便知不是我等敵手,恐怕只有撤軍一途,如此一來,咱們既可不費一兵一卒而解了喀喇沁部之危,又可不傷後金本。但他缺糧之危卻依然未解,到時就讓與蒙古、朝鮮爭去吧,如此咱們才有時機治理遼東,進而征服關外。”

“好,不虧是我的好甥兒,竟想出這一石三鳥之計,你放心去吧,義州有我在,保證無恙,我在這裏等你的捷報。”祖大壽高興的拍了拍三桂的肩膀道。

“舅父,那我就去準備了。”説完三桂出回到後堂,在下人的協助下披掛上陣。等三桂準備妥當,騎馬來到校場時,校場中四萬大軍已經整裝待發。在三桂來看此次出征並無太大凶險,所以他特地吩咐將原義州守軍全部帶上,這些部隊大多是剛剛參軍的新兵,缺乏磨礪,三桂想讓他們也見見血。而原來吳宇所率的兩萬軍旅相對來説已經歷了幾場大戰,已經漸成,就留在了義州負責守城。

隨着三桂一聲令下,四萬大軍開拔。大軍行在一望無際的雪原上,艱難的跋涉在尺深的大雪中。四萬大軍中因有許多新兵,而遼東戰馬也並不充足,所以只有兩萬騎兵,另有兩萬步兵,不過這兩萬步兵當初訓練時卻也是按照騎兵來訓練的,只要到了喀喇沁部,給他們一匹戰馬,他們便會成為騎兵。一路上不斷有喀喇沁部族人為三桂大軍傳信,報告後金大軍行進路程。大軍出發第一,喀喇沁部傳信道那後金大軍已距喀喇沁部僅有半路程。第二天一早,傳信兵又道後金大軍在休息了一夜後,早上也沒有急着行軍,而是在原地休息。隨後基本每個時辰都會有喀喇沁部探哨來報告後金情況。一直到午時已經有四名探哨傳來消息,説那後金大軍還未起程。三桂聽後,對身邊一直緊張不已的莫特長老笑道:“長老可以放心了,看來後金已知我們來了,恐怕他們正在準備撤軍呢。”此次隨三桂一同上路的只有莫特長老及幾名族人,怕此行有兇險,所以罕貝並未隨軍上路,而是留在了義州。莫特長老聽後長出了口氣,道:“希望如此,若我喀喇沁部能夠保全,全賴大人洪恩。”

“莫特長老不要客氣,我即已與罕貝有了婚約,便也算是喀喇沁部的一分子,您是罕貝的叔祖便是我的叔祖,罕貝的兄弟姐妹便是我的兄弟姐妹,救援自己的兄弟姐妹又豈敢讓叔祖言謝。”大軍尚未出發,莫特長老便已派人回部落傳信,而在今天一早,阿桑族長已派人傳回口信,親口答應了三桂與罕貝的婚事,得信後的三桂便以阿桑族長的準姑爺自居。一個時辰後,再次有哨探來報,説後金大軍已經開始收拾行裝,只是動向不明。

雖然對後金大軍動向並未探查清楚,可此時已是下午,若是後金大軍要攻打喀喇沁部,等他們趕到地方時,也已經黑天了,在這寒冬時節如何能連夜攻城,所以連莫特長老也放下心來,看來這後金真的是要撤軍了。可沒想到,僅過了半個時辰,一匹快馬載着一名探哨在雪地上飛馳而至,等來到三桂面前時,那探哨一勒馬繮,那匹戰馬竟站立不穩,摔倒在地上,氣卻站不起來。由此可見這探哨一路上必是不惜馬力,全力趕路,才會將戰馬累得如此。那探哨也摔在了地上,等人將他扶起時,他卻上氣不接下氣的道:“莫特長老、吳將軍,後金大軍竟向我族駐地行去!”

“什麼…”莫特聽後,大吃一驚,手中馬鞭也掉在了地上。隨即轉頭對三桂道:“吳將軍,千萬要救救我幾萬族人啊!”三桂見莫特長老竟已亂了分寸,只好勸道:“長老不必心急,想來後金是已知我大軍將至,卻又不甘心如此失敗,才會要搶先趕到喀喇沁部,去索取一些糧草,只要讓阿桑族給他們些糧草便沒事了,如今咱們已是一家人,我遼東糧草還是有一些的。而後金必不敢過多糾纏,不然等我大軍一至,他們便是想走也走不了。”莫特長老聽三桂説的有些道理,馬上讓身邊族人快馬回族中,告訴阿桑族長,後金若是索取糧草,給他們便是,有吳將軍在,斷不會眼看族人餓死的。”三桂嘴上説得輕鬆,可對後金的行動卻心有戒心,不知這後金又在搞什麼鬼。他在一邊也沒閒着,命身邊親兵趕上吳宇,告訴他們後天清晨前必須趕到喀喇沁部,自己隨後將到。此時三桂大軍距喀喇沁部還有三左右的路程,而吳宇因為全是騎兵,一路又是加緊行軍,已經領先了三桂大半左右,正常情況下後天趕到喀喇沁部應該不成問題。而喀喇沁部則只需頂住明天一天的後金攻擊便可保無恙。

第四十八章後金詭計傳令兵先後離去,三桂命四萬大軍加緊行軍,只有早趕到喀喇沁部才能徹底放心,三桂不想收服的喀喇沁部被打得半死不活,那自己與喀喇沁部聯姻的苦心豈不是白費了。之後喀喇沁部的傳信兵仍然不斷將前方情況傳來,只是情況堪虞。到天黑時,後金大軍已趕到距喀喇沁部二十餘里的地方,不過他們卻沒有急着進攻,而是原地紮營,看來是要養蓄鋭,待明一早便要攻城。吳宇也傳回信息,説一萬先鋒已趕到距喀喇沁部三百里的地方,只是草原積雪太深,夜裏只能小心行軍,不過他保證明天夜裏便可趕到喀喇沁部,以解危局。為了保證明一戰喀喇沁部不至於敗得太慘,三桂讓莫特長老傳信給阿桑族長,讓他派出族中千人鋭,每百人為一隊,趕到後金紮營的地方騷擾後金大軍。莫特長老依言而行。

待到第二大軍開拔後,又有哨探來報,後金大軍天不亮便埋鍋造飯,一大早趕到喀喇沁部,阿桑族長親自率軍與其對峙,希望給他們些糧草,勸服後金退軍。可後金大軍卻不理阿桑族長,甚至連他説話的機會都沒給,便已揮軍來攻,看架勢是不滅喀喇沁部勢不罷休。這哨探出發時,後金已攻到喀喇沁部營寨前面,喀喇沁部本就是遊牧民族,當然不會建立城牆,營寨外面只是一圈木製柵欄,如何能擋得住後金鐵騎,形勢已是萬分危急。莫特長老在一邊聽得心急如焚,可又無可奈何,大軍距喀喇沁部尚有兩路程,恐怕等大軍趕到時已是全族覆沒。

“吳將軍,這可如何是好…”三桂也覺得此次後金有些不對勁,他們若是為了糧草而來,為何卻不容阿桑族長説話,可不為糧草,他們又會是為了什麼?他們總不會千里迢迢趕到喀喇沁部便只為與喀喇沁部打上一仗吧。而且自己五萬大軍支援喀喇沁部的消息此時也應該傳到後金,他們就不怕到時被自己斷了後路?或者他們只是想要把喀喇沁部打痛打怕,然後才獅子大開口?這吳三桂此時卻是在以自己那商的本質來猜測後金,卻不知後金是否真的如三桂所料。

“莫特長老不必過於擔憂,先鋒吳宇所率的一萬大軍今晚便可趕到,就算不能殲滅後金大軍,也可保喀喇沁部周全。只要阿桑族長能撐過今天白天便可。”話雖如此,可三桂卻也為喀喇沁部擔心不已,只有一萬壯的喀喇沁部到底能不能撐過今,三桂心中也沒底。可他現在能做的卻只是命部下加緊行軍,別無他策。

一個時辰後又有哨探來報,説後金大軍已攻入喀喇沁部營寨,全族下至十幾歲的孩子,上至頭髮花白的老人,只要還能動的,都已上了戰場,正與後金大軍拼得你死我活。可隨後便再也沒有喀喇沁部哨探來報戰場情況,三桂知道,必是戰事緊急,全族上下再也沒有一人肯舍了族人前來報信。三桂只好派出哨探去探查喀喇沁部近況。四萬大軍以急行軍的速度行在茫茫雪原上,餓了便吃上一口乾糧,渴了便抓一把路邊的白雪,只為能早一刻趕到喀喇沁部。可隨着天漸漸暗了下來,行軍的速度也是越來越慢,一的急行軍已經讓這些軍卒疲力盡,而且夜間行軍危險太大,三桂只好命大軍就地休息,並派出哨探去看看吳宇趕到那裏了。

直到‮夜午‬時分,才有哨探回報。可帶回來的卻不是什麼好消息,吳宇竟然被後金大軍伏擊了!不過好在吳宇所率的一萬吳家軍武器犀利,又俱是兵強將,雖被伏擊可損失並不大,僅有千餘傷亡,此時已與喀喇沁部成功會合。不過喀喇沁部在三萬後金鐵騎的全力攻擊下損失慘重,一萬壯死傷近半,就連四萬老弱婦女也有近萬傷亡,不過隨着吳宇的到來,危機總算已被解除,只要三桂趕到,便可對後金發起反攻。聽了哨探的彙報,三桂疑慮不但未消,反而問題更多了。以吳宇的能力,竟被後金大軍伏擊,必是吳宇這幾年太順了,使他失去了應有的警惕。不過令三桂奇怪的是,這後金攻擊了一天,在喀喇沁部的誓死反擊下,損失了五千鋭,卻未獲一石糧草。更令三桂疑惑的是後金大軍在吳宇到來後,不但不馬上撤軍,反而對他伏擊,後金大軍如此買力,到底是為了什麼?三桂喚過哨探仔細詢問起前線的情況,以希望能從蛛絲馬跡中尋找答案。哨探這才詳細説起前線的事情。原來吳宇自昨天得三桂命令,便命全軍晝夜行軍,好在這一萬吳家軍都是餒中人,從小便接受訓練,都練得一身好本事,在行進的馬上打個盹也只是小菜一碟,這才能保證大軍在今天天剛暗時便已趕到距喀喇沁部十幾裏的地方。吳宇遠遠便看到前方黑煙直衝雲宵,看來喀喇沁部情況不妙,也顧不得部下勞累,吳宇再次命全軍加緊行軍,爭取早一刻趕到戰場。若是喀喇沁部損失過大,自己又不及時救援,等將來罕貝成了自己主母,難保他不來找自己算帳,何況只要自己能趕到前線,一排火銃便可將後金士氣打得低到極點,喀喇沁部之圍便算是解了。至於堤防後金大軍卻是吳宇大意了,幾年來他隨三桂南片北討,從無敗跡,對於後金他是本沒放在眼裏,他怎麼也沒想到,後金竟還有餘力來伏擊自己。

所以當大軍行至距喀喇沁部幾里時,埋伏在雪中的後金大軍打了吳宇一個措手不及,初一接觸便有幾百吳家軍傷在後金強弓勁羽之下,好在吳宇總算沉着冷靜,加之手下部將得力,很快重新佔據了戰場的主動,面對有所防備的吳家軍和犀利的火銃,後金鐵騎便再沒有一點優勢可言,在吳宇的指揮下對伏擊的後金軍進行了反擊。後金大軍與喀喇沁部已經打了整整一天,不出多少兵力進行伏擊,所以只有幾千的後金伏擊部隊在吳家軍的反擊下很快便已潰不成軍,不過此時吳家軍也已有千餘人的傷亡。這已是吳家軍成軍以來所受過的最大的損失,當年就是在大明京城下,面對幾倍於自己的後金軍也沒有這麼狼狽過。吳宇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的責任,不過此時卻不是檢討的時侯,前面喀喇沁部幾萬族人還等着自己去救。所以吳宇命人簡單的打掃了戰場後,繼續前往喀喇沁部。等吳宇趕到喀喇沁部時,後金大軍想必也得到了消息,早已撤軍,只留下一地的狼籍,死傷慘重的喀喇沁部正在收拾殘局。雖然這一天見到了太多的生離死別,眼淚早已哭幹,可阿桑族長及族人們對吳宇的到來還是極其興奮,自己全族終於有救了。三桂聽到這裏,打斷了那名探哨,問道:“你可知道後金撤到了那裏?是否已回了盛京?”

“沒有,後金大軍就在離喀喇沁部十里左右的地方紮營,並沒有撤退的跡象。”三桂皺了皺眉頭,不知後金到底打得什麼鬼主意,明知事已不可為,為何還不盡早撤軍,搞不清後金的打算,自己就顯得十分被動。

第二天,三桂繼續率大軍趕往喀喇沁部,而後金的鐵騎不但沒有撤退,反而再次來到喀喇沁部營前。只是他們卻發現昨天還不設防的喀喇沁部營地一夜之間竟有了一道高一米半左右、寬近兩米的矮牆,看上去潔白無瑕,竟似白雪所積。代善及多爾袞不知這牆到底是何物所建,不敢輕舉妄動,派出百餘名騎兵衝到近前想要仔細觀察,可牆後的吳家軍卻不容他們如此輕鬆,百餘騎兵未等衝到距矮牆百米內,便聽到一陣槍響,後金騎兵頓時倒下一片,僅有幾名距離較遠的騎兵僥倖逃。他們隱隱約約看到那道矮牆好像是用雪壘起來的。代善和多爾袞不由覺得好笑,這喀喇沁部和新來的明軍難道都得了失心瘋?竟連夜築起一道雪牆便想阻住自己後金的鐵騎?不過代善和多爾袞都曾吃過吳家軍的大虧,雖然是面對一道雪牆,他們也不敢有絲毫大意,又派出幾百騎兵衝到距雪牆二百餘米處仔細觀察,並出利箭,沒想到利箭飛過二百米的距離到那道雪牆上,還是直沒箭羽。後金騎兵當然不會以為自己天生神力,面前的這道矮牆恐怕真的只是一道雪牆而已。當即代善與多爾袞下令,全軍衝鋒,務必要給喀喇沁部及新到的吳家軍制造壓力,好讓吳三桂加緊行軍,早趕到此處。

後金騎兵分為兩隊分從喀喇沁部大營前後同時攻擊,營中的守軍此時也已做好了準備,近萬吳家軍也分為兩部站在牆後,而喀喇沁部族人則手執武器站在後面,充當預備隊。幾萬後金鐵騎飛奔在雪地之上,片刻功夫便已衝至眼前,吳宇卻十分鎮定,直到敵軍衝到距自己不足五十米的地方,才大喝了一聲:“開火!”頓時戰場上如同新年放炮一般響聲一片,後金騎兵片刻間便折損了幾百人之多。可他們卻絲毫沒有懼,反而更發了他們的野,呼喊着、咆哮着衝向營寨。僅有萬人的吳家軍當然不可能將這些後金騎軍全部消滅在雪牆以外,後金鐵騎終於在損失了兩千餘人後衝到了雪牆面前。他們沒有絲毫猶豫,策動戰馬衝向雪牆,在他們看來,雪牆雖有兩米厚,可又怎麼能抵擋得住戰馬的巨大沖擊力。可沒想到,就是他們眼中這道毫不起眼的雪牆竟讓他們撞得頭破血。剛衝入雪牆中,確如他們所料,雪牆轉眼間便被戰馬衝得七零入落,就在後金騎兵剛剛想要嘲笑眼前的這些明軍做了無用功時,戰馬卻彷彿撞在了銅牆鐵壁上一般,不但沒有衝入營寨,反而被撞得一頓,隨後嘶鳴着倒了下來,巨大的衝力讓這些戰馬撞斷了脖頸,撞碎了骨,再也站不起來,馬上的騎兵也被甩落下來,他們與明軍相距不過幾米,已經可以看清前面這些明軍的臉寵,甚至可以看清他們眼中的嘲笑。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