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悲天憫人救蒼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智多星”姓江名漢星,成名江湖已有二十餘年,手中一支點稿,
擅打
,準、辣、狠、捷,招式詭異。
人更是足智多謀,狡猾異常,而且心狠手辣,出道江湖以來,在江南一帶,獨來獨往,行蹤飄忽不定,無人敢招惹他。
尤其近幾年來,時常留連在各山寨之間,替人出一些壞主意,一些黑道中人,對他頗為敬服。
杜君平出道已有三載,雖然第一次遠離山東,但江湖傳聞卻十分豐富,因此一聽那人稱呼,便知“智多星”是江漢星的綽號。
“智多星”江漢星,聞得那人之言,微微一笑,道:“袁兄何必長他人志氣,俗語説:‘事在人為’,就憑我等兄弟,眾人之力,江湖中何處去不得,我就不信鬥不過那些…”話未説完,坐中一人,倏地唬吼一聲,道:“對,俺‘莽張飛’就不信誰比咱們強,要是誰敢來橫加搗亂,俺手中的丈八長茅,不捅他兩槍,俺就是王八龜孫子!”話聲一落,在座諸人,不由因此而神大震,豪氣頓發,紛紛鼓掌叫好,又再度喧鬧起來。
隱身在屋外的秦雙雙和柳一鳴聞言,不由相視一笑。
杜君平心知這“莽張飛”李亦升,也是成名江南一帶的綠林好漢,個雖然魯莽,卻有一身橫練功夫,加以天生神力,手中的一支支八長茅,乃系純鋼打造,足有三百斤重。
在庭湖中安窯立寨,為
庭湖三十六寨的總寨主。
室內“智多星”江漢星,俟眾人情緒稍定,才向那被稱“袁兄”那人問起目前形勢。
只聽“袁兄”道:“事情是這樣的,三個月前,兄弟那信安江裏,出了條毒龍,一時將兄弟水寨內,船隻頂翻,還傷了不少弟兄,兄弟無能,竟然奈何不了它,只好將完整的船隻,移到陸上,人員退守山中,一等那毒龍出現,再用擂石滾木對付,誰知那毒龍見無機可趁,便轉移陣地,四出為害,一時搞得江中船隻絕跡,無人敢來。”杜君平在樹上聽得十分真切,這人原來是錢塘江水寇——“翻江龍”袁傳義。
袁傳義咳了一聲,呷一口酒,又道:“兄弟見這毒龍,在江中亂攪一通,等於是與兄弟為難,如不設法將它除去,兄弟手下這麼多弟兄,豈不活活餓死,無奈之下,兄弟乃趁隙獨自駕着一葉孤舟,逃出江來,想找些武藝高強的同道幫忙,合力將毒龍除去。
那知,兄弟在富陽一帶,遇上了洪澤湖甘氏兄弟,對他們一説,甘者大一口答應幫忙,但甘家老二‘八爪魚’甘永成,自承力量太小,要兄弟再多邀一些能人,豈料甘水成深知毒龍,是件武林瑰寶,心生歹念,意圖獨,他以力量大小為由,支開兄弟找尋能人,好讓他兄弟倆下手。
奈何天下從人願,甘家兄弟不自量力,不但沒有得到內丹,反而雙雙成為毒龍果腹的食物。”
“莽張飛”李亦升聞言之後,忍不住罵道:“活該,報應!”袁傳義望了諸人一眼,又繼續道:“不知怎的,這消息竟然傳開出去,一時傳説紛紜,黑白兩道不少知名之士,紛紛趕至,兄弟得知這項消息,乃趕到庭湖,邀請總寨主和三十六位寨主,兼程趕返,此地情勢,竟然大變,不但高手雲集,連那些息隱山林多年的那些老不死的,也頗見其蹤。
最可恨的是,五台山鹿杖客,竟然反客為主,夜午傳來,警告兄弟和張總寨主,不得下手屠龍。”秦雙雙和杜君平,對五台山鹿杖客威名,均有耳聞,深知此人,功力高絕,行事只憑自己好惡,情怪異介於正
之間。
屋內請人,似乎對鹿杖客深懷懼意,因此雖耳聞鹿杖客如此蠻橫無理,卻不敢妄加批評。
連個直的“莽張飛”李亦升也三緘其口,默不作聲。
袁傳義雙眼一掃室內,微微一笑,道:“古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那鹿技客雖然厲害,但幾次深夜下江,均被人暗中故意破壞,不能達成目的,於是他一氣之下,立即沿江張貼告示,詳述毒龍用途,並且聲言毒龍乃武林瑰寶,無主之物,應屬於武林強者所有。
並訂於七月十五,在富陽無隙崖舉行武林大會,勝者方能屠龍取丹,在此之前,若有人敢妄自下江屠龍者,立殺無赦!”柳一鳴聽了之後,不由對鹿杖客心生不滿,並已決定不
將親自下江屠龍。
那毒龍雖是武林中,人人珍視的生物,但卻是錢塘江附近百姓的大害,它多活一,便多為害一天。
俠義中人,既以救世濟人為旨,為何不盡早設法除去,而讓它存活至今呢!
杜君平此時目的已達,不願稍事停留,一式“鷂子翻身”急掠而下,向台子鎮奔去。
柳一鳴、秦雙雙兩人見狀,也雙雙往台子鎮的方向疾掠而去。
飛馳中,秦雙雙突然指着左面數里遠的一座村子,道:“醜哥哥,你看那邊的村子裏,也有燈光透出,我們再去探探好嗎?”柳一鳴同言,抬頭看了看天,三更剛過,一想再多探幾處也好。
心念及此,立即微一點頭,表示贊同。
秦雙雙見柳一鳴點頭答應,立即一把拉住柳一鳴右手,往左前方飛馳而去。
兩人手拉着手,一掠總在十五六丈開外,片刻間,已來到了村前。
柳一鳴縱目一瞧,眼前這個村子建築得較好些,村內屋舍約有十幾二十家,村外邊尚有一道木柵,將全村圍住。
柳一鳴兩人,正越柵而入時,柵內已飛快
出兩條人影,為首那人發話間道:“何方朋友,深夜駕臨,貧道青城玄真在此
候。”柳一鳴聞言,立即停步不前,佇立原地以待。
那兩人一掠數丈,停身在兩人身前一丈處,對着柳一鳴和秦雙雙仔細打量一番,看見秦雙雙右手拿着的寒鐵杖,不由敬一哈哈大笑,道:“請問姑娘可是來自黃山,但不知烏杖婆婆,與姑娘如何稱呼?”秦雙雙一聽來人自報姓名,便覺耳,此時一看,只見那人年約六旬,一身灰佈道袍,長及膝頭,雲履白襪,身背黃穗長劍,面圓多
,頷下黑髯又長又濃,一雙眼睛啓合間,
芒四
,分明有一身極為深厚的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