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趙慈起兵殺秦頡南燁定計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張白騎見南燁下令軍演開始,便騎在馬上發號施令。演練士卒先是展示了停止間轉法,行進與立定,坐、蹲、起立等動作,無不整齊劃一如同一人,看的觀眾連連叫好。

南燁知道這隊列訓練只是基礎,還不是最jing彩的。果不其然,片刻之後張白騎便下令分散隊列,全員cāo戈,開始演練陣法和兵刃。這讓南燁回憶起了軍訓時苦練軍體拳的場景。

這些參加軍演的士卒無一不是jing鋭之中的jing鋭,也都是平時訓練最刻苦的士卒。今ri他們能有機會在眾人面前亮相也是用汗水和努力爭取來的。每一名士卒都想將自己最佳的jing神風貌展示給點將台上的南燁法師和台下的親人家眷。他們用力的揮舞着兵器,盡力將動作做到最好,他們想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是最的。

“嘿~喝…”士卒們每一個動作都伴隨着一聲吶喊,這響亮的號子是如此鼓舞人心。那些工匠和家眷雖説大多沒上過戰場,可還是覺到熱血沸騰,好像眼前正有千軍萬馬廝殺一般。

“老頭子,快看!那是咱們的兒。”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一手拽着身邊五十左右的男子,一手指着校場動的説道。

五十歲左右的男子放到現代還是年富力強的中年人,可是在古代完全可以稱為老者了。古人由於戰爭、天災、飲食、醫療水平等因素限制,平均壽命都不是很長,四十以後就可稱老,寫下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軾也才四十歲左右。

這名五十歲左右的男子已然兩鬢斑白,面帶皺紋了,可能眼睛也有些花。他順着子的手看了一會兒才找到自己的兒子,非常欣的點頭道:“好小子!有出息!法師讓咱全家都吃上飽飯,你可要好好練,多殺賊。”那婦人聞言擔心道:“法師不會因為我兒練的好就讓他上戰場?這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等可怎麼辦啊!”

“呸~呸~呸~大過年的你少説喪氣話。你等婦人就是見識短,法師那是神仙下凡,還能打敗仗?你再看這些娃子的鎧甲兵器,那可是一等一的jing鐵,尋常刀劍都砍不透,我兒武藝又高怎會傷到?當兵吃糧又拿餉,不上陣殺賊保護百姓法師養他們何用?我還盼着我兒多立戰功,將來做個將軍光宗耀祖呢!”男子將婦人訓斥了一頓又轉過頭看向校場,生怕漏看了兒子的英姿。

“爹爹~爹爹~我長大了也要學哥哥做將軍!”一個稚的聲音再度打斷了專心觀看軍演的男子。

那男子低下頭摸了摸不滿十歲的小兒子道:“好!好!等你長大了也做將軍。”婦人一把拉過小兒子摟在懷裏道:“你瞎説什麼!有一個將軍還不夠啊?老大萬一有個好歹我還指着老二送終呢。”男子又瞪了子一眼道:“法師仁義,若是老大真有意外,老二便是家中獨子,你送去法師還不收呢。孩子跟着法師你就放心!就算有個萬一,法師給的撫卹也夠將老二撫養chéngrén了。我兒能跟着法師你就知足!若我等還在黑山哪來的這種好事?我兒的命都是從法師手裏撿的,你怎麼還嫌不夠?”婦人一聽丈夫提起以前的ri子,頓時沉默不語。她那大兒子之前便是雷公麾下,被南燁俘虜後又將親人從山寨接了出來,一家老小這才到了兵工廠。婦人想起以前的苦ri子,雖情還無法接受將兒子送上戰場,可理xing卻覺得兒子是該好好報答南燁法師的活命之恩,這年月能收留賊軍還能如此善待的朝廷將軍,除了南燁法師就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了。

軍演的隊列一散開,認出親人的可就不止這一家老小了。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指着軍演隊列向旁邊的人誇耀。

“看,那是我爹爹!”

“看!那是我的夫君!”

諸如此類的議論聲簡直不絕於耳。

那些在隊列中找到親人的當然是自豪無比,因為他們都收穫了不少羨慕的眼光。人羣中的張寧聽着議論聲偷偷直樂,她多想對旁人説那領隊的白馬將軍便是自己的戀人。只不過古代不比現代這麼開放,沒有結為夫之前,男女戀人關係是不好意思宣之於口的。

張寧都在偷笑,可想而知她身邊的蔡琰有多自豪了。點將台上的南燁法師便是她的心上人,是她未來的夫君。蔡琰早就把自己當成是南燁的人了,自然與有榮焉。

當陣容、軍器cāo演完畢就到了唱軍歌的環節了。在古代其實也有軍中士卒唱的歌,不過這些詩歌被稱作是凱歌更貼切些,曹cāo就曾命繆襲作鼓吹曲,於是有《魏鼓吹曲》組歌十二首,其中有:《戰滎陽》《獲呂布》《克官渡》《定武功》《屠柳城》等。吳國也讓韋昭作鼓吹曲,於是有《吳鼓吹曲》組歌十二首:《攄武師》《伐烏林》《克皖城》《通荊門》等。這些都是戰後的追敍,並非戰時的軍歌。

古時最著名的軍歌應該是《詩經》中的一首《無衣》。東漢時還有軍歌《馬踏燕然》。不過南燁覺得這些戰歌還是太少了。他記得軍訓拉歌時可是有不少軍歌朗朗上口。便將這些歌曲改了些詞句給了軍中士卒,果然士卒一學就會,廣受好評。

之見張白騎在隊列前面學着南燁平ri的樣子領唱道:“批鐵甲兮,挎長刀。一!二!”士卒們齊聲唱道:“批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兒。與子征戰兮,歌無畏。”南燁對戰張角的時候曾經訓練過五百士卒齊聲罵陣,那支臨時組建的隊伍齊聲喊喝就能將聲音傳出老遠。今ri這五百士卒都是經過嚴格訓練,一曲《馬踏燕然》歌聲震天。且不論音調是否準確,這氣勢還真不是蓋的。

軍訓的時候南燁就總結出一個道理,軍歌最重要的是嘹亮整齊,重在鼓舞士氣,跑不跑調倒不是關鍵。所以他對演練士卒的歌聲還是相當滿意。不光是南燁滿意,觀看軍演的眾人也都十分滿意,這支軍隊且不説戰力如何,光看氣勢就知道天下難有敵手。

圍觀眾人剛要拍手叫好,沒想到張白騎還沒結束,繼續領唱道:“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一!二!”士卒們跟着唱道:“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衝斗牛!法師親我兮,勝如父母!觸犯軍令兮,身不ziyóu!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不遲留!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賊寇兮,覓個封侯!”剛才的《馬踏燕然》歌,眾人好歹還聽過,可這首南燁改編版的《凱歌》卻沒有一個人聽過。誰讓這《凱歌》是明朝戚繼光的軍歌呢。

眾人雖沒聽過這歌,可是歌中的豪情大義和那賞罰分明的軍令眾人卻聽得明明白白,紛紛挑起大指,稱讚南燁法師和其麾下將士定能如歌中所言,上報天子,下安黎庶。就連蔡邕都笑呵呵的稱讚這歌詞有氣勢。

這前兩首軍歌都是古代的,詞雖不同,曲調卻沒太大區別。話説回來,南燁也不知道這《凱歌》是什麼調子,只能拜託蔡琰這位音樂大家按着《馬踏燕然》和《無衣》來譜曲。

張白騎領唱的第三首軍歌卻與前兩首的曲調截然不同,可是眾人一聽卻都紛紛叫好,覺得此歌、此曲朗朗上口。有些人聽了一遍就跟着小聲哼唱起來,有些人則被動的落下了眼淚。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