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的人情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許多中國學者以為韓國實現了民主化,從此就會一路順風地奔向光輝燦爛的錦繡未來。這種想法非常類似當年看到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就以為共產主義離我們只有一袋煙的工夫了。實際上韓國民主化以來,韓國的知識分子在欣喜的同時,也飽嘗了打掉牙落肚的苦辛。從盧泰愚“民主化”政權上台後,眾多知識分子一直懷着一種“多數暴政”的恐懼,並保持着對許多不公正現象的沉默。這裏面當然包含了他們對長期民主鬥爭的肯定,包含了對烈士灑下的鮮血的肯定。社會上瀰漫着一種要對開創民主化改革新時代的當政者給予最大寬容的氣氛,因為他們曾忍受了30年的種種痛苦和壓迫。呼喚民主的人對實行民主的人欠下了一筆人情債。

客觀地説,面對“民主”、“統一”、“正義”、“改革”等擲地有聲的口號,有誰敢説一句“我不贊成”呢?最多不過嘟囔一句“改革是好的,但這種方式是否值得考慮。”即便如此,也難免招來憤怒。尤其令人擔憂的是,一旦批評了“文官政府”或“民選政府”就會被當作“守舊反動”的留戀專制的人。

於是,知識分子的空間內只有一種自由主義聲音響徹雲霄,而另一些人卻畏首畏尾、噤若寒蟬,形成了一種新時代的“白恐怖”在“反民族、反和解、反改革、反統一”的達摩克利司寶劍之下,人們對“現政權式改革”和既得利益集團的暴的大眾主義只好唯唯諾諾。打破專制時代的萬馬齊喑局面,無疑是令人拍手稱快的,但是,對於神聖的自由來説,任何形式的“一刀切”都是同樣危險的。真正的自由,當然應該包括對自由本身的質疑。

可喜的是,最近情況發生了變化。

“文官政府”和“民選政府”的太多失敗和失職自我打碎了“正義壟斷”的神話。那些謹小慎微的“另有想法的知識分子”終於可以拋棄縮手縮腳的理由了。一些報刊呼籲,該是這類知識分子大聲疾呼,拿出新方案的時候了。

知識分子對民主化政權似乎欠着一筆巨大的人情債,但是現在他們覺得這筆債也該還夠了。

“民主化政權”及其附屬機構是如何經營國家的,人們看夠了也體驗夠了。而且,現在知識分子正受着那種“民主化專制”的滋味。因此有人説,現在該是韓國知識分子全面着手準備“下一個時代”的時刻,也是讓韓國再次獲得新生的時刻。

在這種對吶喊的期待中,部分知識分子為了挑起“未來@韓國”的旗幟發出了嶄新的呼聲。這對飽經憂患的韓民族來説,是極為可貴的一件喜事。因為,這是知識分子打破長久的沉默,宣告不再懼怕任何“以大眾的名義”的非難與恐嚇之舉。對於一個駐紮着數萬美軍的國家來説,敢於懷疑“民主”這是需要一點超人的勇氣的。

韓國知識分子面前的當務之急是擺極端主義思維模式,擺專制與民主非此即彼的翻鍋烙餅爭吵,努力去開拓一種健康務實的“中道”這“中道”既不是各種意見的算術平均值,也不是閉門造車的主觀臆測。這應該是多數公民予以首肯或可以接受的帶有指導的共識,是老子所云的“和而不同”的光譜。站在這一高度,真正的知識分子應該拋棄褪的已經被金融寡頭們大面積污染的理念,勇敢地向包裹在“民主”大旗下的醜惡挑戰。

(此文不敢説是給韓國知識分子指路,只能説是給自己提醒。)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