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嵯山的由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據梨花女大研究生搜索的有關資料,我和她們一起考查了一下峨嵯山的得名,算是進行了一次“跨學科”學術訓練。漢城廣津區有一座名山,名字叫做峨嵯山。給人的
覺很雅。我知道漢語中有個詞叫“嵯峨”意思是山勢高峻,我還在一首詠承德的詩中用過這個詞。可是把這個詞顛倒過來用,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於是我這個從小喜歡咬文嚼字的傢伙對此發生了興趣。
據當今韓國免費的説法,這個名字是在朝鮮明宗時代起的。關於此名的由來,有一個小故事。
明宗時代有個叫洪桂觀的人,算卦非常靈,名聲傳遍全國,終於傳到明宗的耳朵裏。明宗覺得這樣的人似乎可以輔佐國事,有助朝廷,就召他來王宮覲見。
洪桂觀高興地來到國王面前,低頭站着。(大概因為國王不是天子,因此可以不跪。)“你算卦算得靈嗎?”
“是”明宗把準備好的櫃子指給他看,説道:“那麼,你算一算這裏面的東西,如果你算得對,我將滿足你的願望;算錯的話,就砍掉你的腦袋。”洪桂觀沉默地盯着櫃子。過了一會兒,他開口了:“是老鼠”這句話使國王和大臣們大為驚訝,果然名不虛傳,真是有本事的人。
“那麼有幾隻老鼠?”聽到追問的洪桂觀又看了看櫃子:“是三隻。”
“呵呵,果然不出我之所料,趕快打開櫃子!”一打開,眾人卻看見只有兩隻老鼠縮在櫃子裏面。
“怎麼會這樣?”大惑不解的洪桂觀無可奈何,腦袋保不住了。可是他對被殺一事死不瞑目,他的心裏充滿了疑問。
洪桂觀被拖到刑場去之後,明宗冷靜地思考了一下,突然叫道:“峨嵯!--來人!把那隻母老鼠的肚子剖開!”按照國王的吩咐,下人剖開了老鼠的肚子,結果發現裏面還有一隻小老鼠。
“峨嵯!孤差點兒殺掉無罪之人!喂,趕快傳旨,停止死刑。把他帶來。”此時,洪桂觀正在臨刑之際。他最後算了一次自己的命,答案是命不該死。於是他請求劊子手多等一會兒。這是臨死之前最後的請求,所以劊子手應許了。
“有王旨!等一等!”一個騎馬跑來的人遠遠喊道。
可是這話刑場上聽不清楚。劊子手以為是責備自己太慢,是國王派人來催促自己,腦子一急就揮動了大刀。洪桂觀命不該死的命就這樣死了。於是,後來人們就把刑場上面這座山,叫做峨嵯山。
這故事頗有民間傳奇的趣味,但是我想國王喊叫的那個“峨嵯”是什麼意思呢?我問學生,韓國語中的“峨嵯”是什麼意思,她們卻不知道,她們説現在韓國語中沒有這個詞,説這可能是那位國王自己發明的語氣詞。我想哪有自己發明語氣詞的?必然另有蹊蹺。我心中暗自揣測,這個“峨嵯”恐怕是個表示驚歎的話,就是漢語中北方男人常説的“我
!”但是這話不能跟學生講,於是我決定親自去考察。
我帶着飲食和有關資料,用了一天的工夫,爬遍了峨嵯山的上上下下,回來又查史書佐證。發現峨嵯山古時叫做“阿且山”高句麗的大將温達就戰死在這裏。這説明我的猜想是有據的。
“峨嵯”是從“阿且”的發音轉變來的。
“阿且”沒有意思,純粹是記音。
“阿且”這個純粹表示發音的名字,就是“我”一類
話的飾詞。台灣在戒嚴時期,不許報刊上出現“我
”這樣的
話,於是文人們就利用近似的發音改寫為“哇
”天長
久,竟然成了一個固定的
嘆詞。而後又從台灣傳播到香港,又傳播到大陸內地。這種因避諱而造成的轉音現象在
常生活中也常見。我的一個高中同學每次打排球發球時,都要高呼一聲“我
!”但因為大家嘲笑,尤其是經常有老師和女生觀看,他在呼喊之時就不免心虛,舌頭一拐,喊出來就變成了“阿扎!”所以我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阿扎”現在網上經常看到“我靠”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個“阿且”恐怕就是從當時中國傳來的“時髦
嘆詞”後來的文人覺得不雅,就給換成了文縐縐的“峨嵯”彷彿是表示高山峻嶺的一個詞。但是在純正的漢語裏,只有“嵯峨”而沒有“峨嵯”而當今韓國又廢除了漢字,只剩下了一個近似“阿恰”的讀音,所以現在和以後的韓國人是萬難知曉此山得名的真正緣由了。正像當今中國的時髦美女,一口一個“哇
”自以為在説高雅的港台語,而不知道那不過是
話的一音之轉而已。倘若這個假設成立的話,這説明至晚在明朝時,漢語中已經大面積普及了那句
話,而且已經傳入了韓國宮廷,連韓國的國王一着急,也不由自主地出口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