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危難時的挺身而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和垂死的關注懷有著一種不可告人的熱切。許多時候,對於死和垂死的過程我看得不是很重,更引我的,是在已知生命即將結束時,是否有人真的可以保持清醒、保持著執拗的愛。

由於我本人身體健康,正當壯年,距離親身體驗這種清醒狀態下的執拗還需要漫長的一段時間。因而我一直渴望著可以和好友一同走進他姨媽的家,渴望著從老人家的敘述中找到我所關注的那個話題的終極答案。遺憾的是幾回回遭到了好友的反對。李哲認為,讓老人家講述那段黑的經歷,無疑是去揭開一處傷痕累累的瘡疤。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是真的有些殘忍,心裡便有了一點放棄的打算。然而就在國慶節過後,李哲對告訴我說,老人家還記得我的樣子,她願意向我講述那段幾十年前的往事。我帶著驚喜見到了已入古稀之年的老人。

李哲的姨媽身體消瘦,但是神矍鑠。在她的身邊端坐著一位滿頭銀髮,但是面龐特慈祥的老太太。姨媽介紹說是她的好朋友,就年齡而言,我和李哲應該稱呼她為胡阿姨。喝著姨媽為我們泡的茶水。老人家用低緩的語調斷斷續續地講述了她的那次經歷。馬上,我眼前浮現出了這樣的一個場景:1967年盛夏的一天,定居在巴黎的姨媽同幾天前一樣,她的丈夫抱著三歲的兒子,他們走進了電梯。將要從27層樓下到最底層,然後去給他們的兒子注醫治肺炎的鏈黴素。當電梯啟動幾秒鐘後,絞索斷裂,電梯在重力作用下疾速地砸向地面。就在那一剎那,她的丈夫將孩子到了她的懷中,將他的子和孩子高高地舉了起來…

電梯落地後,丈夫因心臟脫落當場死亡。而她和他們的孩子幾乎毫髮未傷。

儘管我曾經聽李哲講述過,當我面對著老人家,聽著她親口敘述當時的情景時,我還是髮四豎,心跳加速。我的心被深深震撼著,我很有幾分呆若木雞地蜷縮著沙發裡。聽著姨媽的講述,一旁的胡阿姨早已經是老淚縱橫。姨媽握著胡阿姨的手,讓她也講一下她的丈夫。於是我知道了下面的一段同樣讓我的心被強烈震撼的事實。

胡阿姨的丈夫是個富商,他們生活在繁華的上海。七十年代末期的一天裡,他親自開著車載著子前往岳母家,當時的胡阿姨坐在副駕駛員的位置上。轎車行駛至體育館附近時,對面一輛“解放”車呼嘯而來。胡阿姨的丈夫躲避不及,他疾速的向右打舵,讓自己的子躲過了那致命的撞擊,而他自己卻當場身亡。

我清楚地知道,司機在危險來臨的時候,在條件發的作用下也會讓自己躲避開正面的撞擊,這是簡單的心理正常反應。而胡阿姨的丈夫卻馬上用自己的身體了上去…

我真的不知道兩位老人家的丈夫有著怎樣過人的勇氣和智慧,在那僅僅幾秒鐘的時間裡,在不允許做一星半點思考的前提下,他們風馳電掣般地營救了自己的家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神呢?

慨萬千地走出了李哲姨媽的家,我知道了愛的一種表現形式,那就是危難時可以自然而然地身而出。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