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知道这是个什么觉吗,阿尔?前一刻我们还在发愁怎么出海,下一刻我们就要风起航了。”阿尔好笑地问:“难道顺利风起航还不好吗,我的朋友?”

“好是好,但是,这也太快了……”科斯塔导演一脑袋的疑问,诸如‘你到底是怎么说服安德鲁斯的’‘费尔曼的事情具体是怎么解决的’‘这事真的就这么确定了吗?’等等。

可话到嘴边,反而不知道该从哪问起了。

最终,他放弃了无聊的追究底,把注意力转到接下来的选角中。

毕竟,随着制作人的到来,很多耽搁、停滞的行程都必将来一场快进了。

一出大型音乐剧涉及到的领域,往往比任何一种戏剧形式更宽泛。一个创作团队不能只有编剧、导演、制作人和主演这么寥寥几人,什么舞台监督、编舞、服装设计、布景设计、灯光、摄影、舞蹈演员、乐队……这些统统都要开始召集起来。

安德鲁斯先生的行动力非常惊人,而且经验丰富、人脉广博。

他一上手先帮忙解决了最重要的金钱问题,向某某戏剧基金会,打着‘扶持杰出青年剧作家成长’的名头,申请了一笔资金(阿尔:呃,杰出青年剧作家?),然后,又从银行那边谈下几笔贷款,接着,还雷厉风行地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凑齐了创作团队所需的一大半人……

阿尔和科斯塔导演都彻底服气。

尽管这位先生格内向,平时依旧沉默寡言,不像费尔曼一样健谈、乐于同人沟通,但能以这样一种惊人的工作效率,不断将事情快速地向前推进、推进……那么,不管他本人如何,都再没什么可挑剔的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当安德鲁斯先生全权接手那些琐事和杂务后,阿尔和科斯塔导演需要心的问题就只剩下挑选演员了。

他们一边联系戏剧公司和一部分戏剧经纪人,向他们提供角列表,等着对方把适合的演员送过来,一边在剧院公告栏,还有一些报纸上刊登招聘启事。

只是这一回,阿尔低估了自己如今的名气。

也忽略了科斯塔导演和安德鲁斯先生两人在业内的名气。

于是,当他们三个凑在一起,类似的小道消息居然不胫而走:[知名剧作家、导演和制作人强强联手,即将搞出一场超级大制作,为了进军百老汇(也不算瞎话,所有戏剧人大概都想进军百老汇【注】),一系列角和可观薪水,都正等着演员呢。而且,这次规模大,人人都有机会!]鬼知道这谣言从哪出去的,也许纯粹是脑补出来的?

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一个相对重要的角,就会有五十个,不,一百个演员都在热切地等待着机会,然而,在第一轮的挑选中,这样的角,按照原计划却仅仅只需挑两到三人。

作者有话要说:好像应该没有修罗场,以及,我也想按个快进。

【注】很多人可能会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是美国的戏剧或者音乐剧作品,就可以称之为百老汇作品,但其实不是。百老汇作品特指在“百老汇剧院”中上演过的剧目,而“百老汇剧院”在全世界只有41家。也就是说,想要成为百老汇作品,首先得想办法在这41家剧院中表演才行(通常来说,剧多剧院少,竞争烈)。

第146章阿尔:这是我男朋友阿尔总是很难对那些怀希望和期待的演员们说出直截了当的拒绝。

并非是太过圣母和心软,而是上一世一点点儿从底层向往攀爬的经历,让他对这些演员们的心情无比理解和同情。所以,他清楚地知道,对一些长年看不到希望的底层演员们来说,一句普普通通的拒绝,很可能恰恰是倒骆驼的最后一稻草,让他们从此彻底丧失在这一行业中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

因此,他总想让这个拒绝的过程变得没那么残酷和绝望——同他们耐心、认真观看他们的表演,倾听他们的歌声,再尽可能地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再说一个合理又不失委婉和鼓励的拒绝理由。

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做的,并没出过什么问题。

但当谣言散开,有一百多个演员出现,试图争夺角后,这种过于温和的表现,却给《笑面人》的选角增加了几倍的难度。

一来,演员人数众多,再像以往那么一个一个地慢慢拒绝,选拔时间无疑就被无限拖长了;二来,并非所有演员在被拒绝后,都会选择立刻放弃,尤其是在‘超级大制作,进军百老汇’的谣言惑下,总有那么一部分演员是不甘心的,而此时,选角评委给出的温和态度,恰好会给他们一种错误暗示,让他们以为只要继续坚持,就还有机会……

于是,暂时用于选角的西尔维剧院内,连续好几天都是一片忙碌景象,演员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以至于剧院中的工作人员每天经过这里的时候,都要使尽浑身解数,才能顺利从人群中挤过去。

这太夸张了!

科斯塔导演忍了一个上午就受不了了:“啊,看在上帝的份上,阿尔,我希望你不要在手选角的事了。别误会,亲的,我的意思是,对某些唱歌还没撒好听的演员(阿尔:“见鬼,你这么说话可太刻薄、残忍了。”)没必要给太多的耐心……什么?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