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出了贡院,一大堆人围在门口,等着接自己的亲友出来。
杨霖刚一出来,就有一群皇城司的军们,叫嚷着挤了进来刘清水一把上前搂住他的肩膀,说道:“恭喜大郎,此番必定高中,走,咱们去吃酒庆祝一番。”杨霖笑呵呵地跟着他们挤出人群,吩咐前来接的杨三等人自行回家,自己要跟刘清水去吃酒。
“去哪吃?”闷了三天的杨霖十分憋屈,在贡院内吃的可不算好。
“大郎有所不知,汴梁城开了个长乐楼,菜新鲜,酒也出奇的好,本来想带你去的,可惜,那楼规矩大的很,比樊楼还有谱,一天就接待一位客人,咱们就去樊楼凑活着吃吧。”刘清水愤愤不平地说道。
“哈哈,长乐楼?就去长乐楼好了。”
“大郎莫不是考糊了,没听我说么,人家一天就招待一位客人,早就排到三秋天去了。”杨霖轻笑一声,道:“长乐楼是我开的,这规矩也是我定的,我为什么还要遵守?”
…
…
这时候在外面等他的秦桧,跳着脚叫了几声,因为人多口杂,杨霖并没有看见。
看着他和一群吆五喝六的军离开,秦桧叹了口气,嘿笑一声,低头收拾自己寒酸的书娄。
他的笔砚加起来可能还买不到杨霖的一滴墨,不过对他来说却都是宝贝。
这次省试结束,离放榜还有一段时间,秦桧已经花光了当教书先生赚的一点积蓄。
家里还有一个卧病的老父,自己如果没有进殿试的话,这次省试对他们家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灾难。
“回头写封书信,到大郎的别院里,总不能不辞而别,这汴梁不知道能不能有我秦桧的一席之地……”摇了摇头,背起书娄,秦桧在拥挤的人群中艰难地行走。
------------第三十五章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大考之后,汴梁的各大酒楼灯火通明,就连一向清雅的长乐楼也挂起了红烛。
凝儿戴着面纱,顾盼生姿地陪在杨霖身边,为他斟酒布菜,殷勤的像个小丫鬟,哪还有半点汴梁的冷
花魁的影子。
刘清水等人看得是目瞪口呆,随即也释然了,嘻嘻哈哈地喝着酒。
突然,外面传来阵阵惊呼,所有人挤上街头眺望。
杨霖等人也站起身来,跑到栏杆处,只见皇城方向起了大火,火光冲天在这黑夜格外分明。
刘清水猛的惊醒,浑身的酒意无,沉声道:“他娘的,走了水了,看方向,那是观太乙
,我们皇城司有负责皇
安的职责,这酒不能吃了,弟兄们,走!”杨霖转头看到凝儿很是惊慌,笑着安
道:“你怕什么,好好待在楼里不要走动,过几天我中了进士外放时候,就带你离开这里。”说完就要走,凝儿拽着他的衣袖:“大郎哪里去?”
“我和他们去救火。”杨霖说完就走,发现凝儿没有松手,死死拽着他的衣袖。
凝儿自从到了汴梁,很少见到杨霖,今天见了怎肯放他离开。
偏偏杨霖一点自觉都没有,还想着去救火,美人心中薄怒还不敢撒娇使小,杨霖明悟之后,顿时有些动情。
“罢了,今夜我就陪你,去跟杨三说一声,让他自己回府,明天来接我。”凝儿这才破涕而笑,一双眸子如同星星一般闪耀着欣喜的光芒,柔声道:“我去给大郎打洗脚水,考了三天好好歇歇。”太乙外,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热
扑面而来。
皇城内赵佶登高而望,身后的太监杨戬说道:“官家,已经查明了,是太乙着火,此地已经有了烟尘,官家还是进寝
休息吧。”赵佶身穿着一袭红
的龙袍,长发用一
玉簪拢住,拧着眉
道:“天降大火,不烧别处,单烧太乙
,难道是上天对朕的警示么?”杨戬眼珠一转,低着眉不言不语,眼睛眯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翌清晨,大火已经扑灭,刘清水等人被熏得浑身乌黑,倒在
外草地睡觉。
赵佶率领百官前来的时候,正好看到这一幕,刘清水慌忙起身驾。
赵佶眼见小舅子如此卖力,再加上刘贵妃又是自己的妃,心中一喜,说道:“皇
失火,皇城司责无旁贷,撤去勾当皇城司公事的官职,贬为提点皇城司。刘清水救火有功,升为提举皇城司,许你直达闻奏!”原本皇城司有十个负责人,叫做“勾当皇城司公事”,这一下被贬了干净,把自己的小舅子提拔为皇城司的主管。
身后的官员讳莫如深,没有一个出面质疑的,赵佶从端王继位,本来就不是第一顺位的王爷。
是当初向太后为了对付宰相章惇和朱太妃,才强行把他立为皇帝,但是亲政之后赵佶和向太后的矛盾就出来了。
赵佶有意重振父兄遗愿,继续施行变法,但是向太后是坚定的守旧派。
如今赵佶借题发挥,把自己的小舅子安到对于大内皇
最重要的皇城司上,可谓是用心良苦,谁要是这时候跳出来反对,势必在皇帝心中留一个不忠的印象。
刘清水不明就里,一听竟然有这等好事临头,乐得跪地道:“臣原为官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必定不负陛下所望。”赵佶看他面灰尘,笑道:“快起来吧,回去好好休息几天,然后到
中见朕。”刘清水强忍着心中的狂喜,一步三摇地出了
,赵佶在太乙
的灰烬残垣外,背着手面对着百官,问道:“太乙
忽降大火,诸卿如何看?”御史中丞石公弼闻言出班道:“陛下,臣闻昨
西北战报,童贯、王厚率兵
与河湟吐蕃决战。臣以为此乃上天示警,恐战事横生不测……”蔡京一听,被他此番言论雷的愣在原地,这厮莫不是个傻子?
他刚想出列驳斥,就看到赵佶一脸忧,说道:“卿言甚有道理,与朕不谋而合,难怪这几天朕总是不得安宁,原来是上天和祖宗示警。
蔡京迈出去的步子,悄无声息地退了回来,眼皮一抹装起死人来了。
童贯啊童贯,不是蔡某不帮你,实则是官家……唉。
就这样,一匹快马从汴梁出发,直奔河湟前线。
西北的晴空,当真是天高云淡,如此开阔好天地,饶是光也是一派肃杀之气,正是兵家征伐之地。
数十骑士,正簇拥着童贯几人,准备参加大集众将,决战之前的盛大军议,此时此刻,童贯心中只有意气风发。
童贯并不算一个出的指挥家,但是他是一个有些军事常识的宦官,只要不犯大错,遇不上蛮子中的名将,凭借着大宋的富裕和边关将士的勇猛,他这样的半吊子将军足够打胜仗了。
首先这厮在朝中有人,钱粮管够,而且宋朝的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
不出意外,此番决战,就是童贯飞黄腾达的开始。
他已经开始畅想得胜回朝之后,扬眉吐气的样子,官家和文武大臣势必会对自己刮目相看。
王厚见他笑意盈盈,就是不发话,不略显尴尬,轻咳一声道:“童帅,下令吧!”童贯这才从美梦中惊醒,一扬袍子就要下令出征,这时候肃静的军营中一匹驿马闯入,马背上的骑士高声叫道:“圣上有旨,圣上有旨!”众将士齐齐侧目,驿卒来到点将台下,累的从马背上跌落下来。
童贯上前拿出他背后的竹筒内的手诏,王厚站在他的旁边,悄悄侧目而视,脸大变。
其他人都不知何事,胜利就在眼前,这时候朝廷来圣旨,是要犒赏三军么?
童贯脸上晴不定,突然,他想起出征前杨霖的告诫。
“既然出征,就要以打胜仗为目的,不管朝中发生何事,童帅都应当以战局为先。毕竟你在前线,朝中的百官都不如你了解战场局势。童帅只要记住一点,打了胜仗就是最大的功劳,官家就会重赏,重用。就算稍微违逆官家的意思,让他现在不开心,将来需要打仗的时候,官家依然会从打胜仗的将领中选人。”
“童帅出征挂帅的阻碍有多大,这件事背后的水就有多深,朝中那些大头巾文官,可不是他们自称标榜的君子。他们是什么货,我想不用在下跟童帅说吧。”这些话当时自己还没在意,现在想来这少年郎眼光竟然如此毒辣。太乙
失火,和前线战事有个鸟关系,这群该杀的文官!
杨文渊说的对,打了胜仗就是最大的筹码,童贯心一横,把手诏收回袖中,笑着说道:“陛下来旨,勉励我等奋勇杀敌,将来得胜赏赐是少不了的。”三军一齐呼起来,唯有看到手诏的王厚,眼神中慢慢浮起一丝敬意。
“诸将听令!”一声呼喝,三军紧绷,齐齐抬首昂。
童贯意气风发,只觉得活了五十年,今才是最快活的一天,他扯着嗓子,声音算是浑厚:“高永年!”
“末将在。”
“你率所部汉蕃兵马两万人,从京玉关进发,从兰州、岷州,直杀到湟州城。”
“王厚!”
“末将在。”
“在军之前!除了本帅之外,并无他人节制与你。你但率所部,攻克巴金城之后,留部将把守沿途要道城池,直趋湟州,与高永年会师湟州城外!”童贯已经彻底摒弃了皇帝手诏带来的负面情绪,振奋神道:“某自率中军,三路齐发,与尔等
平河湟吐蕃。”------------第三十六章区区省元何足道隐匿皇帝手诏的童贯,率领着三路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杀得河湟吐蕃丢盔弃甲,一战拓疆三千余里。
河湟吐蕃自从唐末开始,就一直迫害当地汉人,对汉人强行推广吐蕃化政策,强迫汉人改穿吐蕃服饰,留吐蕃发型,这引起广大的汉人的反抗,吐蕃大开杀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