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闷大爷又咕噜了两声,咳嗽起来,吐出一口痰。他睁开眼睛,醒了过来。

“爹,您好点吗?”赵大魁连忙用巾擦着他的嘴角。

“好点。”闷大爷清楚地答道。衰竭和疯从他脸上走了,他的神情变得非常平和。马灯被移到头,黄亮的灯光照着他的脸。他看着边围站的人。

“爹,这就是县委李书记,他来看您了。”赵大魁说。

“李书记。”闷大爷颤巍巍地抬起手。

“大爷。”李向南双手握住老人的手,安地笑笑“我们正说您什么时候开始上山种树的呢。”

“1952年,九月初七…”老人慢慢说道。

“九月初七您上的山?”

“九月初七…政府救济了我…一百五。”李向南心中微微震了一下。事隔三十年,老人还铭记着这笔救济金发给他的子。

“田老五,张发喜,林大山…”老人一个一个慢慢数出十几个人的名字来。

“爹,我记着呢,没忘。我娘死的时候,他们都帮过忙。”大魁蹲在一旁说道。

“大爷,您记真好。”李向南说。

“这会儿,我醒了,啥事都看见了…一个个人眉眼都真真的。”闷大爷仰脸看着上面,好像透过房顶看着天空中遥远的地方,喃喃着。马灯光微微跳动着,照着他那谢顶的刻着皱纹的额头,宁静安详“人到这会儿…啥都能看见了。”

“大爷,您还记得一个人吗?”李向南问。

“我啥都记得…真真的…那年,下雪,我讨饭,谁给过我,我都记得…”

“您记得李海山吗?”

“李海山?”

“他是我父亲,四十多年前,他受重伤,就在这凤凰岭一带,您救过他。”闷大爷茫然无所知地摇了摇头。

“您再想想,您一定记得。您看护过他一个多月。解放后他还给您来过信。”老人呆呆地望着遥远的地方,又慢慢摇了摇头。

李向南看着老人,心中不涌上来一阵悲怆。他救过的人,他已经忘了。

“爹,昨天给您送来的汤您都没喝一口。刚给您热了,您喝上点吧。”赵大魁从子手里接过一碗汤来,蹲着端到父亲面前,泪面地说。

闷大爷用手慢慢推开了碗:“给海海吃吧。”

“我要爷爷吃。”海海在头说道。

闷大爷摸了摸孙子的小手,指着墙上对赵大魁说:“去,拿来。”墙上挂着一个用荆条编的鸟笼子。赵大魁起身摘了下来。

“海海,笼子,给了你…你要爷爷抓个鸟,爷爷没抓…鸟是活的,不能离了山…”闷大爷说着,突然呼急促起来,他着,着,最后呼微弱下去,眼合上了。

“爷爷。”海海哭叫着。

“爹。”赵大魁也叫着。

医生们又围上来。闷大爷又微微睁开眼,他愣怔怔地看着人们,说着:“鬼…愁…涧…鬼…愁…涧…”

“大爷,您说鬼愁涧怎么了?”人们问。

“快…”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