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26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的遭人憐憫的眼神。大約是成國公朱勇的官軍迫的?

她心道:這個人倒一點都不叫人生厭。

“貴使請書房裏坐。”張寧做了個請的動作。他帶着白莒等人進屋後便喊了一聲,“來人,上茶。”這時白莒輕輕問道:“你既是建文帝的三皇子,我卻聽説你在官府做過官?”張寧聽罷略一思索,説道:“自古以來起義者多有冒充旗號者,秦末就有起義軍打皇長子扶蘇旗號。不過我是建文皇帝之子是確有其實,因與舊臣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有身份是不能偽造的,貴使大可相信。”

“我並非此意。”白莒道,“聽説漢人做官要考功名,科考查出身籍貫也很嚴,官府是怎麼能讓你做官的?若是殿下不願意説也就罷了。”張寧微微有些意外,不過還是回答道:“母妃當初在南京失陷時將我抱養到了一個百姓家,以前我姓張。”白莒點點頭道:“原來如此。説來我小時也在別家長大的,長大後才回白家……”張寧心裏想着朱勇的主力大概快到永定衞城了,為啥我要和一個苗女在這裏胡扯?不過轉念一想,按照經驗當一個女人對自己問東問西想要了解的時候,多半是因為她對你有興趣或者心思。難道這個白莒有什麼意思?單看模樣倒是不錯,只是時候不對,如果她確實只是白鳳嬌身邊的一個近侍,和她勾搭上意義也不大;若是專程負責與苗人來往的陳茂才當初與白鳳嬌身邊的某個侍女好上了,或許還派的上用場。

“無事不登三寶殿,白姑娘今與我相見,一定有什麼話要説吧?”張寧好言好語地説。既然苗王第二次派使者來,應該是想達成一種關係,否則也沒必要如此了。

白莒聽罷照樣尷尬了片刻,説道:“確實有事要當面進言,昨我們商議之後,決定向殿下提一個建議:若是你們暫時不想和朱勇在此地決出勝負,可以南下到高都縣;然後與苗軍東西夾擊擊敗龍頭寺的官軍,若能如此,我們就能合兵一處,共同對付朱勇官軍了。”

“苗王願意與我軍合擊龍頭寺官軍、併合兵一處……”張寧立刻來了神,又忙問道,“此事是苗王事前就決定了的?為何文書上並未提及如此重要的事?”白莒輕輕搖搖頭,又正道:“雖然大王暫時尚不知情,但這件事我能做主。殿下儘可相信,你們南下之後,我一定可以説服苗王最終答應此事。”張寧頓時大為詫異,一個白鳳嬌身邊的婢女,能決定什麼事?如果真是那樣,那白鳳嬌在苗人內部的權柄得大到什麼程度?估計要苗王做傀儡她執掌大權才能如此。但這種可能幾乎沒有,一個太年輕的女子如果很有權力,可能只有兩種,一種是靠父母、一種是靠丈夫的寵信。白鳳嬌的權力只能來源於苗王,而不可能高於苗王。

既然如此為什麼白莒敢下海口?她只是信口開河大言不慚的話,這樣不靠譜的人被苗王派作使者也太兒戲……還有一種可能,這個自稱侍女的白莒就是白鳳嬌!

“貴使就是苗王千金罷?”張寧不問了出來。

白莒遲疑了片刻,説道:“我是苗王的使者。”

“貴使代苗王而來議盟,你的意思就是苗王的意思,失敬失敬。”張寧忙道,“對了,軍中有樂工,今天晚膳之後請白姑娘一起來聽聽樂工演奏如何?”她見張寧的態度突然熱情起來,心下微微有氣,冷冷道:“殿下不是説情勢緊急諸事急迫,還有心思聽樂工演奏?我怕耽誤了你的正事,還是算了吧;或許你今晚可以和部下們商量商量,以便回覆我們的提議。”張寧點點頭,心下不由得有些懊惱。平時他也是常和人廢話的,並不計較他人的身份,今天卻反而表現出勢利的形象來,真是失誤之至。剛才白莒明顯對他的私事興趣,多説幾句又能耽誤什麼?

極有可能白莒就是白鳳嬌,這個苗王的獨女,據陳茂才此前的情報,在苗人中很有權力、在苗王跟前影響很大;如果能得到白鳳嬌的情,讓她從中幫忙,到時候聯兵對付朱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如果她願意,與之聯姻借兵又有什麼不妥?

這時白莒站起身來,又客氣地作了個萬福道:“不便過多打攪殿下,妾身先行告退,靜候殿下的答覆。”

“我送你回去。”張寧忙道。

白莒冷冷道:“我們就住在廂房裏,幾步路之遙,殿下不必多禮,請留步。”張寧無奈應允。他琢磨着以前是怎麼勾搭女人的,羅幺娘、方泠,甚至於桃花仙子和趙二孃那些女子都曾芳心暗許,對了,自己當初是怎麼做的?他想了半天,理不出個頭緒來,真到需要勾搭女人的時候,卻束手無策,無奈至極。

向南進軍?如果能聯姻就靠譜了。什麼,作為現代人不應該把愛情當作工具?面對一個動不動就殺人全家的皇帝,以及他手下大將一羣想方設計要滅掉自己的大軍,命旦夕之間的時候,什麼跟什麼都是童話罷了。

張寧隨即到參議部商議此事,不過他只説與苗人達成了盟約,讓朱雀軍向苗軍靠攏是苗王的意思。眾人需要一個希望,而不是固守在慈利縣城這個彈丸之地消極抵抗,或是漫無目標地四處竄。

第二百二十六章陽光下悠揚的笛聲朱雀軍內部很快達成了共識,南下進軍高都縣。此時此景,朱勇的主力官軍佔領西面上游的永定衞城;嶽州府官軍從西面進澧州,時一拖澧州、石門肯定守不住,因為朱雀軍主力都在慈利。如今誰也不願意死守在這三縣之地。北面雖是山區可以一時避官軍鋒芒,但往北就是施州衞等地,既沒有基也沒有出路;文官武將都贊同南進,苗使兩番派人來議盟,大家都認為可以稍稍依託於苗人對抗官軍。

南進之路要面對的主要阻力不是高都縣守軍,而是駐紮其西側的龍頭寺兩千多人。僅此一部就比張寧的人馬多,但相比之下,眾人更願意去對付龍頭寺的那股人馬,而不是直接和朱勇決戰。

張寧考慮到龍頭寺的兵馬可能會在之後收到朱勇的命令,向東進駐高都縣。若是一時解決不了這座城池,反被其襲擾拖住,情況會十分不利;當初無法攻下永定衞城的事歷歷在目,所以他決定隨軍攜帶已經制造出來的十一門臼炮。

一隊人馬趕着去把城西兵器局作坊四周的房屋拆掉,然後放火焚燒兵器局,城西邊煙霧升騰如同發生了火災。同時燒燬的還有不能帶走的一切卷宗資料和工具。

臼炮一門重約四百斤,和長管炮比起來算是很輕的,但運輸照樣不輕鬆,須得用馬車來拉,所以輜重火炮也只能走驛道大路了。湖廣這邊的鄉里小路縱橫四通八達,但是可以走大軍的路也就只有那麼一兩條。況且各部人馬從城內四處集結,城中主道上隊列大張旗鼓通過;以及兵器局那邊的大火。朱雀軍的動靜是沒辦法掩蓋的,快則一兩天之內,可能朱勇就會從探報中知道他們的動向。

張寧叫隨從收拾了東西,換了衣服從縣衙內出來前往軍中和部將們會合,隨行的還有汪昱梁硯等文官。剩下的那些本地官吏,對他們自己屈服於“叛軍”的事實還抱有僥倖,並不願意追隨,張寧也不強求。

幾個文官和張寧都換上了一的田園灰衣服,上衣下褲、腳蹬皂靴,也許汪昱等自持文人身份,本不太願意穿得和武夫們差不多,不過既然張寧都如此打扮、他們也就仿效,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