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35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沒搞清楚全盤大局,只是為戰而戰。

若喻天下是一個棋盤,這裏的大量兵馬也只是棋盤上的幾顆棋子而已。

對面的一眾人馬向前推進了一里地開外便停下來;輕重炮也相繼移動,雖然看不甚清楚,但那些移動的戰馬拉運的東西肯定是火炮,不然想不出有什麼東西需要用戰車運到前線。果然官軍那一股步軍並非直接進攻,于謙也不認為薛祿能愚蠢到用一股步軍單獨進攻朱雀軍的境界。

薛祿的意圖多半是想從叛軍的左翼(南)打開局面,側翼明顯對官軍有利,薛祿主動從側翼開始目的是挑釁與叛軍接觸。雙方主力相距至少四里餘地,如果不繼續向前推進,本就打不起來;饒是官軍一部向前推進了一里,兩軍仍然在大炮程之外,暫時尚無接觸的可能。

就在這時,張寧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傳令常德營分兵一半嘗試與左翼敵軍突出部手。”緊接着他身邊的朱恆就召集官員分派道:“擬軍令,姚二郎所率常德營前二哨、即左哨右哨兵馬為左翼前鋒,護送騎炮大隊及所屬長管炮大隊推進二里,抵達低谷地,即發起對官軍突出部炮擊;擬令,常德營前哨後哨部,自姚二郎部左後方向前推進,等待進一步調令;擬令,左後翼馮友賢騎兵團整軍備戰,等待進一步調令,各部接到命令後在情急下有理由便可適時作出調整……”于謙此時才明白過來,為何叛軍統率組成有那麼多人,他第一回見識這種方法,不由得大為驚詫。張平安的一句軍令,在其主要“幕僚”的安排下,又再次細化為對各部的準確命令。二人好像還很有默契……據于謙所知,那朱恆本是漢王麾下的大臣,投奔張平安的時間並不長。

這還不是其指揮系統的全部,其幕僚們分別擬好軍令之後,又各自由書吏具體安排傳令兵數人,好像每一道命令都有書吏記錄在案、包括對傳達軍令的軍士名字。

騎馬的青紅衣衫軍士分批出動,過了不久,在鼓號聲替一陣奏鳴之後,果然就見左翼遠處的叛軍人馬開始了調動。

一些人馬陸續開始慢慢移動,就在這時,南方傳來了隱約馬蹄聲,極目望去,只見曠野上出現騎兵部隊。那些馬隊應該是官軍,因為只有官軍的軍隊才佈置得那麼遠。

火器、步、騎協同作戰,于謙覺得薛祿已經發揮出了他應有的水平,當初追隨永樂大帝在北疆征戰的經驗他沒有忘記的。

不過此時看來,叛軍對官軍馬軍的出現並沒有什麼反應,左翼的步軍仍然敲着鼓在前進。不遠處的張寧敲着南邊的情形一言不發,而他的“幕僚”朱恆又補充了一道軍令,多半是無關決策的東西。

叛軍左翼面對的官軍突出部兵力應不到一萬人,但看起來也差的不多,這是薛祿的步軍四分之一的兵力。他倒是大手筆的,此戰剛一開始勢必就會十分烈。

“叛軍”對薛祿在側翼的挑釁表現得很積極,馬上就接招了;他們比薛祿還急,是意圖速戰速決的一種表現。

因為官軍步軍先行推進,在步軍各陣營前方已經開始佈置炮陣了。于謙見此光景甚至有些意外,難道薛祿私下裏已經領會了自己琢磨出的騎、炮戰術?那一套思路于謙運用了一次,並不成功,但覺得可以改進,戰術不成也沒説出來;當時薛祿也不在南路軍中,所以于謙反而到很意外。

只見“姚二郎”部停止了下來,在騎兵危險下他們也無法擺出炮陣,只能組成左右兩個方陣、將火炮車輛護在中間。大約叛軍的步軍只有組成方陣才能對抗騎兵衝擊。其側後翼的另一股人馬也列了方陣,與前鋒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于謙對叛軍的這種反應到奇怪,明明之前聽到了他們讓騎兵團預備出動的軍令,但遲遲不見叛軍騎兵的蹤影。按理看來,佈置在叛軍左翼的官軍馬隊並非騎兵主力;因此叛軍的騎兵完全有能力保衞其步軍的側翼,但現狀是並未看到這種情況。

遠處的官軍馬隊已經慢跑到了接敵一里地外,但是他們停了下來,沒有繼續前進。正面的官軍步軍突出部開始繼續近,轉移炮陣的過程相當緩慢;叛軍的人馬卻因為五百步外的騎兵虎視眈眈動彈不得,無法做出任何變動。……就在這時,只見叛軍的右翼(北)的一大股官軍步軍同樣開始向前推進。

“叛軍”中軍的官員很快下達了一系列的軍令,右翼的兩個陣營位置有了一些變化,炮陣也前置到了步軍正面。兩側都是人頭攢動,一片忙碌,唯有中央部分按兵不動,雙方都同樣如此,遙遙相望。這種僵持持續了不少時間。

“轟!”一聲炮響震動了大地,曠野也彷彿在微微顫抖,如同晴天霹靂,這種聲響不是凡人所能表現出的氣勢,可它又恰恰是人制造出來的東西。

在黃綠彩的曠野上,一團白霧騰起的顏分外顯眼,它在東面的遠處,是官軍那邊在開始放炮。

第三百零七章血成河大地上的白霧陸續騰起,煙霧中火光閃動,片刻之後雷鳴般的爆響肆無忌憚地呼嘯開來。姚二郎部組成的兩個方陣中炮十幾彈,許多士卒倒下了。

但年輕的姚二郎如同着了魔一樣愈發動,揮舞着佩刀大喊道:“被氣掀倒的兄弟都爬起來!”着實官軍的大將軍炮殺傷力十分有限,口徑大、炮身短,勉強可以劃分為臼炮一類,實彈彈道曲線拋、彈跳效果和沒有一樣,就算集中了朱雀軍陣營也只能造成少量殺傷。炮彈落地的位置摔倒一呼啦大部分是被炮彈捲起的氣或被嚇的,實際沒死傷幾個人;官文裏描述大將軍一炮殺敵數十數百,多半是吹牛,除非是在幾十步近的距離用散子抵近炮擊。

“這是勇者的戰場!哈哈,來!”姚二郎不顧周圍呼嘯的炮彈,站直了身體振臂高呼,如同在風口風破一般。

眾軍受到鼓舞,紛紛大呼吶喊。在一望無際的荒原上,炮擊之後的煙霧漸漸瀰漫,如同籠罩上了一片硝煙之雲,而人們的喊聲也平添聲勢。

轟鳴的馬蹄聲也在炮響之初就開始湊熱鬧了,騎兵直接衝來,從慢跑到衝鋒,如同幾條利箭一樣飛馳。但是如林的長槍和爆響的銃聲讓馬匹十分害怕,“利箭”從直線紛紛彎曲,如水撞到了中砥柱一樣分水,在方陣之間衝過。

喊殺聲、哨聲、銃聲響徹,大量火繩槍發製造出了濃濃的白煙,人馬在白霧中湧動,左翼前方已是混沌一片。

就在這時,東南部高低上一道巨大黑影緩緩將大地的彩掩蓋,“嗚嗚嗚……”牛角號低沉地吹響。即將捲入戰場的是馮友賢的騎兵團主力,他們終於出動了。

位於姚二郎左後翼的部隊率先發現了自家的騎兵,一時興高采烈大呼“萬歲”。

官軍南部馬隊還留了一股人馬監視側翼,顯然他們知道“叛軍”在這個方向也有騎兵佈置。而此時正好派上了用場,“叛軍”騎兵已經出現在視野,無法有太多的選擇,官軍預留的馬隊整隊準備戰。

微微傾斜的大地上,朱雀軍馬軍舉着黃的旗幟慢跑席捲而至。位於前側的主將馮友賢一身重甲,拔出細長的馬刀大吼道:“殿下戰無不勝!”眾軍齊呼道:“為了榮耀!”緊接着一聲“哐”的鑼響,錦緞方旗平放下來,馬軍紛亂地怒吼起來,“萬歲”

“團結”等等字眼夾雜在嘈雜的巨大人聲中。

前鋒隨即發動了衝鋒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