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50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多被土填滿了,猜測是挖的土,這個
子是不久前才挖出來的。我已經遵照王爺的意思,派人把宅子四面都盯住了。離宅子一箭之地就是咱們的人聚集的地方,一共有三十二人。”張寧聽罷説道:“原來在於謙身邊的人,遣回兩三個。”辛未微微有些詫異,但神
一閃即逝,只是安靜地應道:“是。”
“現在就去。”張寧冷冷道。
辛未抱拳像男人那樣行禮,隨即轉身就走。走到門口,她忽然轉身道:“我剛才在後門吩咐了一個侍衞,叫他一會送個爐子進來,王爺烤烤火或許腿就不疼了。”張寧微微一愣,説道:“知道了……你也儘快換身衣服,這會兒風寒也能死人的。”辛未抿了一下嘴笑了笑,轉身便走。
又是一個難以入眠的夜晚,張寧莫名到坐立不安。已經凌晨了,他先
衣服上牀輾轉反側折騰一陣,接着又穿衣下牀,將手邊能找到的公文卷宗都看了一遍,一會兒又慢
小心地在房屋裏走。外頭的雨下得不大,也非
細雨,這麼不大不小的“沙沙”聲也沒停的意思,這一場秋雨,卻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第四百四十三章出兵湖廣武昌城,此時本看不出來是一座正被四十萬大軍虎視眈眈的城市。只是陰雲密佈的天氣讓這座古老的城池的
彩更加黯淡,也更加陳舊。
一副轎子在於府門前停留,一個叫人眼睛一亮的年輕婦人從轎子中走下來,讓府中出來的幾個人接着從偏門進宅子去了。她是羅幺娘,首輔楊士奇家的人,出現在於府實屬正常。世人都知道楊士奇同於謙的關係亦師亦父亦友,乃士林佳話,那麼兩家的家眷有來往就沒什麼奇怪了。但實際上于謙的夫人董氏和羅幺娘確實無甚
往。
難得的邀請,所以當羅幺娘被邀請到於府時,她一點都不隨意,從着裝打扮上就看得出是心準備過的。
羅幺娘在後宅的茶廳裏入座,只見她上衫穿着近似米黃的綢緞,整體是淺
的團花花紋,
領是絳紫
的料子;鵝黃
的絲質飄帶作為披
,從兩肩搭下面,輕輕系在
際。上衣紮在裙子裏,下裙是月青
繡着雜
花紋的錦緞。整個人看起來富貴中不夾庸脂俗粉之氣,很符合一個大官僚的家勢。相比之下,同樣身份地位的董夫人卻樸素隨意得多,人靠衣裝馬靠鞍非虛言,穿着棉布月白襖裙的董氏被人一比,好像不是一個階層的婦人一般。
董氏對這個尚未出閣卻打扮得成得體尊貴的娘們顯然很有點戒心,不過她沒表現出什麼敵意,強作微笑用客氣而寒暄的口氣問道:“聽説羅姑娘從江西送了一封書信到王宮,你是什麼時候去江西的呢?”羅幺娘老實答道:“八月初。”
“哦……這麼早就去了。”董氏點點頭,她在心裏微微一算,張寧是八月中旬才動身從武昌啓程,羅姑娘顯然不是去找張寧……雖然當年羅幺娘和張寧沒有成功的姻緣在京師官場人盡知之。那羅幺娘去江西見誰?毫無懸念,她是去找她的“知己”董氏的丈夫于謙。
但董氏把話打住,並不想當面揭穿。她今天邀請羅幺娘,既不是為了像市井潑婦那般吵架,也不是要質問。
董氏冰涼的手指捧在茶杯上取暖,又道:“夫君在江西為官,最近傳言四起,我每掛念憂心;得知羅姑娘剛從江西回來,又是楊閣老家的人,我便動了邀請羅姑娘到寒舍的念頭,想問問那邊最近是什麼情況。”
“情況不太好,九江很險,因此我才被攆回來。”羅幺娘道。
董氏忙問:“怎麼個不好法?”羅幺娘沉下臉尋思了片刻,便要來了紙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長江大致是這麼的,咱們的武昌在這裏,九江城在這裏,東邊是鄱陽湖。官軍三路大軍圍攻九江城,有十多萬人馬……我離開之前,就在這裏的鄱陽湖打了一仗,咱們九江軍的水師全軍覆沒,聽説水陸總共損失超過一萬五千人。現在除了九江城,江西所有地方都改姓了。
朝廷官軍從東面、南面兩路進攻九江城,湘王和於大人統兵就在城裏。管局還有一路大軍在長江北岸的黃州,也要渡江從西面進攻九江。”董氏瞧了紙上圈圈線線半天:“王爺他們還走得掉麼?”羅幺娘沉聲道:“不好走掉,他們也不願意走。一走過不了多久,打仗的地方就是武昌。”
“那怎麼辦?”董氏忽然抓住了羅幺孃的手腕,以往對羅幺孃的醋意敵意都彷彿變得不重要了。在遠方的一座從未去過的陌生城池中,兩個男人,一個是她生存於世上的依靠,一個是她又恨又朝思暮想的情人。如果這兩個人一起消失在那座城中,那她所有的一切還剩什麼,下半生該怎麼辦?需要在家中自盡追隨麼,可是還未成人的于冕怎麼辦?
董氏隱隱中覺厄運和災難正在自己的頭上降臨,這是對自己罪惡的懲罰麼?
羅幺娘道:“夫人知道武昌城內外遠近有很多軍營麼?”見董氏搖頭,她便解釋道:“平安……湘王把武昌新軍兵權給了周將軍,就是湘王妃的父親,大概有好幾萬兵馬;周將軍應該會率大軍東進去救。”董氏問:“周將軍何時出兵?”
…
…離於府不遠的楚王宮中,姚姬也有同樣一個疑問。
她在武昌政權中的影響極大,自身為建文帝貴妃和湘王生母的身份自不必言,五大臣之一的姚和尚是她的同父同母兄長,手裏還有內侍省,觸角從官場、軍營一直伸到市井,連南衙官僚(楚王宮南門的各寺卿官員)也常常與她有信件來往。
但姚姬的影響幾乎都是間接影響,她沒有過直接參與朝政政務或對大臣發號施令的先例。畢竟現在不是唐朝武周的形勢,士大夫對後宮婦人直接參政牴觸更大,姚姬自己平常也很注意分寸。所以現在她無法直接下令周夢雄出兵,只能關注內閣的動向。
今天她還在吃午飯,剛剛動筷子,聽説夏常侍從內閣回來了,立刻就放下筷子,喚夏常侍進來説話。和她一起用膳的週二娘和張小妹也跟着放下筷子,坐着等。
夏雨走進房間,悄悄打量了一番裏面的人,便彎對姚姬説道:“大堂上議事剛散,周部堂也來了。他極力勸説楊首輔及其他兩個閣臣朱、鄭,説現在不是出兵的時機,要再等一等。”姚姬的臉拉下來,週二娘忙低下頭。夏雨看了一眼周二孃,小心説道:“周部堂不是不願意出兵,他認為現在新軍訓練還不夠,對戰陣生疏,需要抓緊時間勤加訓練,等有把握時才能出兵。”姚姬皺眉沉
,夏雨揣摩得準,接着就忙道:“對了,諸閣臣也問了周大人,萬一九江失陷永定營覆滅,後果不堪設想,該當如何?”
“他怎麼回答的?”姚姬忍不住問。
夏雨道:“周大人當着諸臣的面吼了起來,説事到那一步,他會甘願凌遲而死。”夏雨上前一步,壓低聲音道,“據報,黃州的官軍已經大部渡過長江,內閣認為這股官軍不會進攻武昌,而會向東合圍九江城。江北軍已部署在武昌到九江城之間,號稱十萬,不過內侍省多方打探的情報估計,加上增調的地方軍總兵力應在五六萬之間。周大人若此時出兵,必須先和北路這股人馬手,如果不能擊敗北路軍,援救九江城便無從談起……周大人的顧慮也有些道理,武昌的新軍從去年就開始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