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55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貴妃,朱瞻基離開京師後唯一帶來的女人就是她。

天黑後,朱瞻基來到孫貴妃的寢宮裏,一臉的焦慮疲憊,在椅子上坐下來一言不發。在孫貴妃的眼裏,這個年輕的皇帝這兩年似乎改變了很多。

他曾經是永樂大帝最喜愛的皇孫,大帝出征和召見大臣處理國家大事時都經常帶在身邊,他受過大帝的心教導,又是皇長孫嫡親的身份,孫貴妃認為他是全天下最好最優秀的男人。他意氣風發,尊貴高大,年輕一表人才,有着所有的好處。

無論發生什麼,這個男人都是她一生的事業,值得投入所有。她從小就進宮,用青年華、純潔之身、明爭暗鬥所有的智慧,全部用來抓住這個男人的心。

朱瞻基就是她的所有,怎麼能這麼看着他消沉沮喪呢?孫氏立刻提起神,温柔地在皇帝旁邊蹲下來,把頭輕輕靠在他的膝蓋上,十分安靜。她的動作輕柔自然,好像隨意,卻在一舉一動中用盡了渾身的解數,她懂得什麼樣的動作什麼樣的口吻才能叫人滿意。

當男人沮喪時,與其嘰嘰喳喳找話説,徒增他的心煩,不如聽聽他怎麼説。

孫氏並不找話題,只是用行動親近他,並默默地思考怎麼藉這個男人的心。果然當他想説話時,他自然會開口。朱瞻基忽然説道:“我想告訴母后,冊你為後。”孫氏聽得心裏一喜,這正是她畢生追求的目標。但她在短短的時間裏就壓住了心裏的狂喜,先做出了一個決定:拒絕。

“現在不是時候,皇伌皇上不用在這種事上分心。只要皇上的心裏有我,是不是皇后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事。”孫氏輕輕説着,好像在述説心跡。

説罷,孫氏才慢慢琢磨到自己的決定是明智的……她不幹政,但也十分清楚國家的局面,大明朝最厲害的武將在江西吃了敗仗,叛亂經年累月不能平定,皇帝真的有心思去處理廢后重立這樣的麻煩事?

大丈夫常常也像一個孩子。孫氏心裏説。

他雖然是皇帝,金口玉言,但剛剛唐突地提那事,或許只是宣某種情緒。就好像孩子一樣偶爾要胡鬧撒嬌,目的只是要得到更多的安和體諒。

當然孫氏也很想順勢趁機先登上皇后之位再説,不過有些事真不是皇帝一句話能行的。最大的障礙在於張太后,不知怎麼回事,孫氏很小就進宮還是張太后撫養她長大的,偏偏張太后更喜歡現在的皇后胡氏;大明以孝治國,宣德帝也非常孝順他的母親,情極深,過不了張太后那一關,孫氏不認為皇帝會專橫獨斷,而且張太后也有大把的手段讓他就範,一句話提到祖制就可以了。其次的障礙是朝中大臣,那些老頭子不僅要過問國家大事,對皇帝的家事也分外有興趣,老頭子們肯定會濺着唾沫星子説皇后沒有過錯,不能輕易廢掉。

所以這件事必須從長計議,現在確實不到時候。剛才孫氏直覺是這樣,稍後一想便把前因後果都理順了。

果然孫氏的話讓朱瞻基十分受用,他當下就用心一樣的口吻嘆道:“有時候我在想,萬一哪天我丟掉了江山,你們會怎樣?”孫氏嬌嗔道:“臣妾不許皇上説這樣的話。漢王都就範了,誰還能翻天麼?”朱瞻基道:“我以前也認為登基以來最大的威脅是漢王,他在永樂年間就是威脅了。但最近看來,不知什麼地方冒出來的湖廣叛匪朱文表才是心腹大患。”孫氏握着他的手輕輕放在自己柔軟的脯上,仰起頭問道:“皇上是擔心他搶你的妃子?”朱瞻基沒留神,頓時笑了出來。笑就像陽光,只要一出現,就能驅散陰霾。三言兩語朱瞻基就覺得心情沒剛才那麼沉重了。他搖搖頭:“你呀,哎!”孫氏故作生氣,嬌滴滴地説:“皇上是不是覺得,那朱文表若只要美人就好了,把我送給他就是?”朱瞻基正道:“朕是那種人?連自己的女人都送,那是奇恥大辱,還怎麼有顏面面對天下?”孫氏並不罷休,繼續逗他:“那皇上就打敗他,把他的女人捉回來……這樣也不好,萬一她們引誘皇上怎麼辦?我會吃醋的!”朱瞻基冷冷道:“朱文表欺世盜名,不知道哪裏來的野種,並非宗室,我會那麼客氣對他?至於那些婦人,送南京舊院為娼,或送到軍營裏犒賞將士。”

“大逆不道的反賊自當受到那樣的處罰。”孫氏立刻改變説辭,順着皇帝的心思説。她一介婦人,不需要有什麼立場的,也就沒必要在這種“無關緊要”的事上忤逆皇帝的意思。

朱瞻基説起這件事就有很多話了,孫氏便認真地傾聽着。

“現在主要是英國公主張改攻為守,從四面監視湖廣叛匪,不讓叛匪進攻。但是大部分朝臣還是認為朝廷以全國戰一隅,從雲貴廣西等地重新調集大軍為南路,再從北面、東面繼續合圍,派一員大臣協同各方,繼續進攻平定叛亂之地,而不是按兵不動徒耗錢糧。”孫氏道:“是不是英國公吃了一次敗仗,被打怕了?”她既不能表現出對軍政國事的過分熱情,因為她知道大明皇上忌諱後宮干政;又不能表現得太無知,讓皇上覺是雞同鴨講,他既然在自己面前説軍國之事,就應該需要被理解……這中間有個度,孫氏已經找到了平衡點。便是像剛才那樣,抓住不要緊的地方,並説出比較俏皮的話,這又不是在朝堂上不用擔心言語輕佻。

朱瞻基搖搖頭,並不願意把心裏的話繼續説出來。他認為英國公擔心的是雲南的黔國公沐晟。他私下裏召見張輔問過不少關於沐晟的事,判斷沐家可能和建文餘孽還有關係。讓沐晟遠離中原在雲南那種邊陲之地鎮壓土著還行,放入內地並不是那麼靠得住。

但是英國公這號人在皇帝面前説話太有分寸,他不會“離間”勳貴。英國公佐證自己的主張,只是説官軍武將還不能適應叛軍的戰術,用兵呆板,時機不成;又不斷提醒南京不穩,不能掉以輕心。這些只是表面説辭。

孫氏在旁邊乖巧地説:“皇上歇歇吧,不用想得太多了。”但是朱瞻基重新想起了這茬,就放不下。他總是能在紛亂繁雜的政務中抓住要害,眼前的要害便是:重新評定當前的局面大勢,只有充分判斷出攻守強弱之勢,以此為基礎才能在各種決策中找到立足點。

就算官軍一敗再敗,但強弱之勢仍舊一目瞭然。可是錦衣衞最近報來消息,叛軍在九江大興船塢,四處招人,有順江進取的意思……他們有能力進攻南京了?這讓朱瞻基不得不從諸多方面重新考慮判斷。

第四百八十三章野草楚王宮北宮的太監非常少,建文一家住進這座宮殿後,內侍省不願意多用楚王留下的宦官,加之湖廣皇室還沒有公開招募閹人,便造成了內宮的婦人特別多太監很少的狀況。

晴朗的一個早晨,張寧去中正殿向建文帝“問安”,隨行的衞隊就是一幫女人。桃花仙子所率的騎兵隊,都是內侍省選的婦人組成。這幫人起源於姚姬一段時間的愛好賽馬,覺得女騎手騎馬也很好看,一時興起選馬匹組織的一支儀仗隊一樣的馬隊,隊正就是桃花仙子;平素很閒散的一支人馬,時不時在王宮大道上走一遍,偶爾也會出現在武昌街頭。

雖是一羣女子,但是穿上青紅相間的窄身騎服,配上嶄新亮錚錚的劍,卻也英姿颯頗有朝氣,和宮裏那些翠袖紅裙花花綠綠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