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36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牢守軍自相殘殺之事,默默的道來時,劉備才不得不接受這殘暴的事實。
“世上最堅固城池,也最易從內部瓦解,顏賊這一招,果然夠毒。”就連諸葛亮,這時也不得不稱道顏良的計策。
劉備咬牙切齒,臉陰晴不定,眼眸中閃爍着不知所措,早把自己有了兒子的喜事,忘得一乾二淨。
“軍師,虎牢已破,王現在該如何是好啊?”劉備無助的向諸葛亮求援。
諸葛亮沉半晌,無奈一嘆道:“眼下虎牢已失,顏賊極有可能趁勢東進,臣以為,當大王當速令翼德還軍濮陽,命南岸諸軍堅守城池,絕不可出戰。”這時,趙雲卻道:“聽聞顏良軍中有一種叫作破城炮的投石機,此物攻擊力甚強,連洛陽城都能轟破,臣只恐我南岸諸城,無法抵擋這破城炮的轟擊啊。”一語,令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就連諸葛亮也一時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以應。
“那依子龍之見,該當如何?”劉備沉眉問道。
趙雲也不猶豫,坦然道:“依臣之見,虎牢已失,南岸諸城屏障已無,再死守下去只是空耗軍民之力。不若將南岸之地統統棄了,將軍民遷往河北,在北岸重新構建防線,據河自守。”劉備的身形一震,趙雲的這條建議,乃是要他放棄中原啊。
可是,如果不放棄南岸諸城,將來面對着楚軍的水陸並進,難道還能守住嗎?
劉備的眼神中。開始閃爍起動搖來。
這時,諸葛亮卻厲聲道:“子龍此計,當真乃誤國也!”趙雲吃了一驚,不解道:“軍師何出此重言?”
“中原象徵着正統,我大燕的旗幟。只要在南岸樹有一面,就意味着大燕沒有放棄中原,大王這漢室的正統,仍懷有收復中原,掃滅叛逆的雄心。倘若大王棄了南岸諸城,就等於向天下子民宣告,大王已放棄了中原正統。如此,豈非寒了天下人之心,更有損大王的威名。”諸葛亮一番慷慨昂的話,把劉備這個大漢皇叔。直接捧成了大漢正統的位置。
這話説言下之意,便是在説劉備乃是漢朝社稷的正統,除了長安的劉協之外,只有劉備才有成為大漢天子。
嘴上這般慷慨。諸葛亮的私下之意,卻苦於無法道出。
徐州乃至中原。乃是他諸葛亮這些北渡士人的基,諸葛亮的內心中,一直希望有朝一
,能助劉備重新奪回徐州,如此一來,他諸葛亮在劉備麾下,才更有發言權。
倘若今劉備用趙雲之計,棄了河南諸城,就等於完全的陷入了據河自守的境地,他再想突破黃河南下,便是萬難。
如此,則收復徐州的希望,也將極為渺茫。
便是因此,無論出於冠冕堂皇的大義,還是私人利益,諸葛亮都非得站出來勸阻不可。
什麼大漢正統,什麼天下人心,諸葛亮幾頂大帽子一扣,劉備頓時便情緒盪,自覺自己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了起來。
諸葛亮到底是會拿捏人心,把劉備的心思摸得透徹。
劉備負手於後,踱於堂中,眉頭深思。
半晌後,劉備點頭道:“軍師所言極是,子龍所言,實在淺薄之見也,中原斷不可棄。”一句淺薄之見,直把趙雲聽得心中一寒,劍眉也微微而凝。
心中雖有不悦,但趙雲卻隱忍不發,拱手道:“誠如是,若不棄守中原,又當如何自守?”諸葛亮卻搖着羽扇,淡淡道:“自所謂水來土淹,我大燕正義之士,豈懼顏良殘暴之兵,顏賊若是敢犯我南岸諸城,我大燕軍民,自當齊心協心,拼死抵禦。”此番話雖然慷慨昂,但卻有些空
,並無實際的禦敵之策。
諸葛亮也辦法,這個時候他也拿不出什麼好主意,只能用漂亮的口號來振作劉備的神。
果然,劉備的熱血跟着就沸騰了起來,毅然道:“王心意已決,南岸必當死守,王絕不會把中原黎民百姓,拱手葬送於顏良的虎口!”怒吼之下,羣臣憤,就連諸葛亮也揮舞着手聽羽扇,附合着劉備的豪言壯語。
趙雲卻只能暗暗嘆息,默默無言。……虎牢關。
從洛陽徵集的民夫,已經擔土抬石,在廢墟上重新修築大火重創的虎牢關。
攻陷虎牢未久,顏良在關城象徵的逗留了幾天,便歸往了洛陽。
是,顏良在洛陽王宮召集眾武,向他們宣佈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從即起,顏良將把大楚國的王都,從江東的應天,正式遷往洛陽城。
這個突然的決定一宣佈,大殿中一片驚臆,眾武們竟是無人料到,顏良會有此重大決定。
“大王,洛陽雖乃漢廷故都,但眼下卻位於我大楚北境,曹劉二敵三面虎視,以洛陽為都,似乎有些不太安穩。”龐統當即表示了擔憂。
眾武們紛紛附合,皆認為遷都洛陽,有些冒險了。
自古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