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56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拿下江東後,卻一直厚待咱們太史家,父親憑良心説,大楚天子真的與父親有不共戴天之仇嗎?”兒子的一番陳詞,還有那一番反問,不讓太史慈陷入了沉思之中。

想他太史慈之所以江東為臣,原本只是念在與孫策的情份上,在他的心中,真正的主公只有孫策一個。

而孫策病故,他本想奉孫紹為主,卻不想孫策臨終之前,立了孫權為江東之主。

眼看着孫權對大喬還有孫紹監視威,太史慈心中又豈能不存有怨意。

而現在,孫權已死,孫策的兒子孫紹,反而為顏良厚待。

不光如此,顏良還厚待他的兒子,厚待他太史一家。

沉默許久,太史慈嘆道:“不錯,顏良與為父,的確沒有不共戴天之仇。”(未完待續)第八百三十八章捉姦太史慈在兒子的反問下,終於承認了事實。

事實就是,他太史慈與顏良所謂的仇恨,無非就是吃了顏良幾場敗仗而已。

天下間吃過顏良敗仗的人多了去了,顏良麾下的大將,幾乎有一大半都是吃了顏良的敗仗,最後卻為顏良威服,歸順了顏良。

只有像關羽這種心狹窄,卻又目中無人的傲慢之徒,才會在敗給顏良後,心中邁不過那道坎,把敗於顏良視於生平最大的仇恨。

太史慈顯然不是關羽這種心狹窄之徒,否則當年他就不會在和孫策打過之後,反而歸順了孫策。

太史享聽得此言,不暗喜,忙道:“既是如此,父親何不就此歸順大楚天子呢?”他以為,太史慈對顏良沒有仇恨,就有歸降的意向。

太史慈卻正道:“為父雖與顏良沒有深仇大恨,但現今為父身為漢將,為漢國而戰乃是職責所在,豈能只因與顏良無仇,就要背叛漢國,歸順顏良呢。”太史享眉頭一皺,心中又掠過一絲隱憂,暗暗琢磨着説降之詞,頓了片刻,心中已有了主意。

“父親忠於職守自是沒錯,但也要看忠於誰,似劉備這種君王,連關羽這等結義兄弟都不顧念的人,父親繼續為他賣命,難道就不怕有朝一,被劉備無情的拋棄嗎?”關羽之事,劉備已撕破了偽裝,而這也正給了世人把柄。

聽得此言,太史慈神微微一變,他不又回想起了劉備的那道“該怎樣就怎樣”的聖旨,回想起了當在城頭,諸葛均如何迫自己。不顧及關羽放箭的之事。

誠如兒子所言,劉備連追隨自己十餘載的結義兄弟都可不顧,那他太史慈這種後來才投奔的人,對劉備的重要肯定遠不如關羽。

而現今,鐵崗壁被圍,自己與關羽在黎陽時的處境何其相似,那麼,危難關頭,劉備説不定也會……

太史慈心頭愈寒。不敢再想下去。

知父莫若子,眼見父親這般神,太史享心中暗喜,便知父親已經動搖。

“劉備面似仁義,實則內心狠毒。以父親的英明,豈能為這種君王賣命。再則,以黎陽城之堅固,都為大楚攻破,這區區這一座鐵崗壁,又豈能擋得住大楚二十萬大軍的進攻,劉備讓父親以幾千兵馬守此塢壁。分明就是想犧牲父親,來拖延大楚北進的腳步,父親明知如此,何必還要為他白白犧牲。”太史享的話。給了太史慈深深的震動,這讓他陷入了沉默之中。

半晌後,太史慈輕聲一嘆,説道:“享兒。你我父子剛剛相見,這些事以後再説。你想必也累了,還是先去休息吧。”太史慈雖心有動搖,但他豈又是那種三言兩語,便決定背棄舊主之人,難以抉擇之下,便不想再提此事。

太史享也不敢將父親迫太急,只是先行告退。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裏,太史享一直以親兵的身份,逗留在鐵崗壁中,一有機會便不失時機的勸説太史慈歸降。

太史慈每每卻都顧左右而言他,將話題引開,只向太史享詢問家裏的事。

黃昏,太史享跟着他的父親,來到了塢壁後的鐵崗山上。

立於山頂俯視,山坡下的塢壁,還有四周的楚軍圍營,都看得清清楚楚。

太史享心念一動,指着遠處道:“楚軍圍營重重,軍勢何其之浩蕩,放眼天下,誰還能是楚國的對手呢。”太史享這般盛讚楚軍,當然是委婉的暗示太史慈,楚軍不可戰勝,不如趁早歸降。

太史慈遠望楚營,目光閃爍不定,似是若有所思。

沉思許久,太史慈只嘆道:“天不早,咱們下山回營去吧。”太史慈依然是避而不答,再次轉移了話題,説着已大步向山下而去,太史享無奈,也只得跟了上去。

回往軍帳中,太史享實在是忍耐不住,便想再勸。

正當這時,帳外親兵急入,慌張道:“將軍,那諸葛監軍來了,聲稱急着要見將軍。”太史慈眉頭一皺,向太史享道:“享兒,你且往內帳迴避一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