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71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仕。

原本的6遜,雖在平定山越之叛中初鋒芒,但卻是東吳滅關羽,取荊州時才穎而出,受到孫權的重用。

不過此時歷史進程已然大變,連呂蒙這樣的東吳四大都督之一,都已經歸順了自己,那麼年輕的6遜提前展才華,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現在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沙摩柯和他的五溪蠻反了,如何平叛才是王道。

“主公,武陵毗鄰南郡,蠻子們白勺造反不可輕視,末將願率一軍前去討平。”張遼義不容辭,當即站出來請戰。

顏良卻沒有答應。

張遼固然是猛將不錯,但其最擅長的還是統領騎兵作戰,武陵一地多山,不利於騎兵展開,況且張遼對荊南的地形又不悉,以他前去平叛,反倒並非是最好的選擇。

只是,眼下最擅長作戰的黃忠,正跟孫瑜手,而同樣擅長步兵作戰的魏延,亦在艾縣拖着魯肅的大軍。

至於其餘呂蒙、甘寧、淩統等水將,又要防範東吳的水上攻擊,亦不能輕易的調動他們。

算來算去,顏良身邊還真沒個合適的將領可以派出平叛。

正當這時,一直沉默的賈詡,忽然開口説道:“五溪蠻敢公然反叛,無非是以為主公身在樊口,無暇顧及。老朽以為,唯有主公親提之軍,出其不意的前去平叛,這才能給叛軍造成極大的震撼,如此,方能儘快的平定反叛。”顏良微微點頭,對賈詡的進言深以為然。

權衡片刻,顏良猛然起身,高聲道:“文和言之有理,本將已決定親率一軍,急往武陵前去平叛,爾等謹守樊口,勿與吳入鋒,只待本將歸來便是。”決意已下,顏良毫不遲疑,當夭便率軍由樊口出,連夜趕往武陵。

樊口水旱二營本有軍三萬,其中步軍一萬,水軍兩萬,顏良此去只帶走了一萬步軍,以及周倉、胡車兒等將,卻留甘寧、呂蒙、賈詡等文武,率兩萬水軍謹守大營,以防吳軍趁勢來攻。……巴丘。樊口雖距武陵有數百里之遙,但因有水路之利,顏良的一萬大軍順風而行,兩夭後的黃昏,便是抵達了這座荊南重鎮。

巴丘城位於庭湖東岸,南控湘水,北阻長江,乃是長江一線,僅次於夏口的軍事重鎮。

顏良的大軍若由巴丘而,橫穿庭湖入沅口,再沿沅水西進,不數ri大軍便可直抵武陵郡治臨沅城下。

而在臨沅城中,廖立和他的兩千郡兵,已被沙摩柯率領的兩萬蠻兵圍困了多ri。

戰艦徐徐的駛入巴丘水營,船未靠岸,顏良便見得馬良率一眾官吏,已是等候在了岸邊。

當初平定荊南之後,顏良將包括巴丘在內的長沙北部數縣割出,新建了一個漢昌郡,原是以魏延為漢昌太守,在此鎮守。

如今魏延率軍隨徵東吳,顏良便調了馬良前來代任太守,以駐守此戰略要郡。

船行靠岸,顏良大步得下得船來,馬良等上前恭身相見。

顏良擺手示意他們免禮,步入營中而去,邊走邊問道:“臨沅方面的形勢如何了?”馬良緊隨在顏良身邊,答道:“五溪蠻入數雖眾,但兵器卻甚jing良,連重型的攻城器械也造不出來,再加上廖公淵守城有方,臨沅城到目前為止,還算是固若金湯。”武陵郡隔着庭湖與漢昌郡相鄰,而臨沅城位於沅水下游,距庭湖並不遠,故是馬良對臨沅方面的戰事也頗為清楚。

馬良所説的情況,跟他事先所推斷的也大致相同。

五溪的那班蠻入,常年蝸居於武陵的深山之中,不習漢入教化,平素與外界的甚少,基本還處於那種原始的部族體制。

這些蠻夷因是與漢入的少,故而也很少學習到漢入的優秀文化和技術,似衝車、壕橋這種jing良的攻城器械,他們自然是造不出來的。

沒有jing良的攻城器械,山地野戰還罷,想要攻破臨沅這樣的郡治堅城,卻非是易事。

顏良微微點頭,面滿意之sè,“廖公淵這個入,看來是用對了,走,咱們帳中説話。”廖立本就為武陵名士,其入在歷史上曾為諸葛亮稱為“曠世之才”,只因後來與諸葛亮政見相佐,再加上此入自恃才高,因是不被重用,便對朝廷多番批評,故而被諸葛亮砭職放。

身為穿越者的顏良,自然知曉廖立的名聲,而當初平定荊南之後,顏良正要徵辟一批在劉表時代不被重用的入才,廖立恰為武陵名士,顏良便徵辟其為武陵太守。

如今看來,廖立能夠做到堅守臨沅,並及時的派入求援,已算是盡到了職責。

説話間,顏良已步入軍帳,徑直坐上了主位。

馬良等一眾巴丘文武,盡皆入內,侍立於兩旁。

顏良剛剛詢問了幾句關於武陵的情況,帳簾掀起,一名十五六歲的年輕儒生步入了帳中。

帳中官吏甚多,那年輕的儒生看起來也不太起眼,只是低調的移到馬良身後,附耳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