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送走了無果和尚,書房裏又恢復了寧靜。窗外暴風雨依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閃電不時照亮夜空,照出遠處黑漆漆的山川,彷彿整個世界,都在風雨中飄搖。
形勢越來越複雜。或者説,隨着自己對這場戰爭認識的加深和各種手段的實施,自己所能意識到的形勢,越來越複雜。
這是兩個文明之間的角逐,從大宋和蒙古攜手滅金時,已經開始。
戰爭不僅僅發生在疆場上,敵我雙方的每個疏漏,都足以讓對手發動致命一擊。破虜軍利用北元內部矛盾那些手段,北元一樣會用到大宋頭上。
而目前代表着大宋的行朝,顯然沒有能力應對北元這種打擊。
據收集到的消息,小皇帝落水生病了,外界紛紛傳聞是因為小皇帝堅持要來福州與破虜軍匯合,導致軍中一些地方豪強勢力不滿,暗中下了黑手。
這充分暴出了行朝的內部矛盾。而在這個時刻,所有矛盾都是北元可利用的機會。已經有義憤填膺的破虜軍將領建議文天祥以右丞相名義向朝廷提出置疑,這個建議被文天祥壓了下去。
有些事情,你永遠無法解釋真相。連一向擅長權謀的陳宜中都選擇了逃避去安南出使,文天祥知道自己無能為力。
非不為,而是不能也。
單純從破虜軍的發展角度而言,距離朝廷越近,反而越限制了他的成長。對於遠方那個行朝,理智的做法,應該是維持它的存在,但絕對不是奉行它的號令。
可您是大宋狀元啊。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恨不休。此刻,你的心指向哪裏呢。無數個聲音,不眠之夜,在他耳邊吶喊。
內心深處,煎熬着一個忠字。雙目之中,卻是混亂的時局,在這危機時刻,一步走錯,也許就要輸掉整個國家。
“如果有一天,破虜軍的號召力已經可以取代朝廷呢,我們該怎麼做?”內心深處,另一個聲音不斷地問着自己,文天祥搖搖頭,目光繼續落在書案上,那裏有更多的實際工作需要做。
至於將來的事情,沒有答案!
如今,我最需要的就是時間。破虜軍輜重營營正、丞相府科技司簫資站在試驗用的冶煉爐前,盯着跳躍的火焰,默默地想。
外邊越來越多的侍衞,讓他明顯覺到了壓力。北元已經將觸角伸向了科技司,而他這裏,很多工作才剛剛開始。
通過邵武保衞戰,整個丞相府對新式武器的認識提高到一定高度,幾乎所有的政策,都在向軍械製造上傾斜,目前,輜重營的人員編制比一個標還大,資金和物資,在軍中各部門裏都是最充足的。
科技司目前的工作已經不是簡單的製造武器。那些程和標準摸索出來後,自然有輜重營及其相關的工廠來完成。
經過一段時間摸索,破虜軍的基本裝備、鋼弩、火炮和手雷,已經可以大規模生產,邵武溪充沛的水源,為沿河兩邊的工廠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每天,各地招募來的工匠在林老漢的指導下,按照固定程,將一個個配件打製好。最後,由一批骨幹老工匠在山中的秘密據點將配件組裝為成品,用小船沿河運走,分配到破虜軍各標中。
科技司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研製和改進武器,用文天祥的話來説,保密工作只會拖延北元獲得火炮和鋼弩的時間,而研製和改進,才會讓破虜軍的裝備,永遠和北元在質量上拉開距離。所以,簫資身邊安排的人,都是百工之中的者,和從前來投軍的讀書人中,千挑萬選出來的有識之士。當年,文天祥用“天書”在簫資面前推開了一扇大門,現在,簫資的工作,是將更多的人,拉進這道門裏。
“其實這些東西,在本朝或本朝之前早已出現,只是沒有人將其歸納,總結,並改進、推廣,所以大多數工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上我輩讀書人可以忽視,導致一段時間過後,技術不進反退!”簫資順手從腳邊抄起一個剛剛打製成型的手雷殼,指着上邊的可以製造出來的龜甲型紋路説道:“像現在的克敵利器手雷,在景德元年已經使用,只是沒人把它做得這麼小,這麼良!”圍在簫資身邊的士子們的眼睛亮閃閃的,充滿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破虜軍在蜈蚣嶺上,以火炮和轟天雷打得三倍於己的元軍丟盔卸甲。處於對強者的崇拜,這些年青的士子心中,已經放棄了對奇技婬巧的成見。特別是想到自己也可以象簫資這樣,以一介書生,為國出力,很多人心裏都充滿了
情與幻想。
北元朝廷是一羣衣冠禽獸,通過報紙上的新聞,和受害百姓的講述,大多數讀書人都接受了這個觀念。特別是在北元朝廷規定,科舉不包括南人之後,大夥更增強了同仇敵愾之心。
“技術的出現,不等於將其應用到實際。技術的應用,與普及推廣有着天壤之別。比如這裏這個灌爐,在南齊時已經出現,但直到最近,經過丞相指點,大夥才把他應用到兵器製造上!”簫資將手雷外殼隨手給一個學子,來到一台試驗用灌爐前,一邊示範如果灌鐵成鋼,一邊傳道、授業。
爐中的火焰跳躍着,照亮一羣年青人的臉。一個多月來,他們跟着簫資學了太多的東西,完全退火、等温退火、油淬火、高温回火、鹽水淬火,不同工藝過程產品的差異和聯繫。這些,都是他們從來沒接觸,也不屑去接觸的雜學。而現在,這些雜學,卻被提高到關係到國家興亡的高度上。
丞相説了,邵武城今後就是大宋人才的培養基地,今後,軍械製造、軍事指揮和國家治理的人才都要從這裏走出,作為先達者,必須承擔起引導和教授的重擔。儘管很多東西,簫資這些先達者也似懂非懂。但是,他有熱情,也有信心,將“天書”上的內容傳播開去。
“我們今後的工作,就是了解這些東西,研其奧妙,並將其效能發揮到最大。文丞相承諾過,今後,凡可在改進軍械上獻策者,他都會將其名姓上報朝廷,讓朝廷表彰他的功績。有大功者,即加其顯爵,讓其世代享受這份榮耀!”簫資看着大夥將手雷殼傳來傳去的熱切樣子,笑着將文天祥的丞相令宣佈下去。現在的手雷,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由原來簡單的鐵殼點火型,發展到急淬裂紋型,殼壁刻意造得很不均勻,炸開後裂片基本上都在四片以上,並且點火裝置從蠟封白磷這種不安全的方式,發展到了硫磺葯頭擦燃型。
“而大夥手中的書,則是格物課程的入門。把它讀透了,很多問題將不再神秘!”簫資放下一塊灌好的鋼,指着眾人手裏的《物理入門》説道。那是文天祥與幾個老工匠一起編寫的書,儘量用大夥能明白的語言,講解了一些自然界基本知識,和基本定理。
儘管用後世的文忠眼睛來看,這些知識不值一提,但在當時的世人眼中,這些已經是天書,不可外傳之秘。
“萬物皆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之,直到受到其它物體的作用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若無外力,它的運動狀態不會改變,此謂之慣
!”一個身材矮小的書生合着書,搖頭晃腦地低聲念道。這本書,發到手中已經有月餘,在場所有人都可以像背誦論語一樣倒背,但其中真意,非常難以理解。雖然簫資已經用試驗的方法演示過,但對習慣背誦也不習慣推理的頭腦來説,效果並不大。
“物體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會產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於合外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慣質量成反比。”面對面前嚶嚶嗡嗡的背書聲,簫資啞然。顯然,他沒想到,大夥是這樣來“接受”《格物入門》中的知識。
好在,他還有事先準備的殺手鐧。況且去年在百丈嶺上,他和幾個年青幕僚被文天祥傳授這些基本定理時,表現並不比現在的學子出多少。當時,好像文天祥自己也不很懂,但通過試驗驗證和數學推導,大夥很快發現,這些定理的正確
。
想到這,簫資揮揮手,打斷了大夥的背誦。
“好了,明天開始,大夥去工廠親手製做兵器,晚上回來,我替丞相教大夥基本數術。有悟者,可以入藏經閣研讀丞相所寫的天書!”這個獎勵,比剛才那個請功封爵還有誘惑力。學子們興奮地大叫一聲,將《格物入門》扔到了一邊。外界都傳聞,文天祥夢中得神仙所授天書,以此平定天下。簫資是文天祥的開山大弟子。
讀此書,則代表着自己入了文丞相門牆。在一睹天書這個目標的誘惑下,很多學子從此踏入了科學的大門。
很多年後,榮任大宋第一任科技司尚書的簫資,與大宋科學院的幾位老院士坐在一起吃酒,談起邵武城中親自打造兵器的子,都
慨萬分。
“上當了,上當了。當年一心想着看天書,然後,追隨丞相大人治國平天下。誰知道,天書就是一個圈套,一頭扎進去,就再鑽不出來!”大宋科學院老院士,發明了火炮自動回位裝置的袁易之嘆息着説。
“是啊,讀聖賢書,不過背那麼三五本。而丞相的天書,隻言片語,剩下的全得咱們自己去尋找答案。結果,越找,發現的問題越多,越多,越找。整個一輩子都搭了進去!”提出了大地渾圓理論,並親手繪製了有經緯線的大宋寰宇圖的張浩然紅着臉附和。
他們中間很多人,都以文天祥的弟子自居,但大夥到了後來都明白,文大人所著的天書,不是神秘文字,而是一本包含了很多知識的入門。那些圖紙上的東西,已經被還原到現實,並且現實中發明的一些東西,已經超過了圖紙所授。
顯然,著述那本天書的,是個飽學之士,而不是神仙。
所有人心裏都懷着一個疑問,文天祥最初的那本天書,到底是何人所授?那已經是個永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