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劉一九心目中的直升機終極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關於直升機的研究工作,下一步就是開始用石墨烯以及一些先進的材料來代替現在的材料,這個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經過大量的試驗才能確保設計沒有失誤,而且零件的強度結構也能夠達到設計要求。『≤,“旋翼大梁依然採用現在的結構,不過外面的玻璃鋼蒙皮,可以向着石墨烯方向進行研究,這樣一來,質量將會更低,強度更好…”劉一九告訴廖卓敬等人。
“而且,動機的改進,也得進行。咱們現在的動機,都是建立在米-24直升機採用的tv3-117渦輪軸動機,雖然功率過了原來的單台功率,達到了18o4千瓦,也就是2453軸馬力,顯然,這跟我們的設計要求還是有着比較大的差異。”動機,這是共和國的嚴重落後項目。
米-24的原始設計手稿裏面,幾乎所有的資料都是齊全的。
能夠在短時間內通過獲得米-24直升機的原始設計手稿,並且把這些關鍵的零部件短時間內複製出來,這讓整個團隊都是非常自豪的事情,而且還越了原本的設計。
奈何,劉一九並不滿意現在的動機功率。
兩台最大功率18oo千瓦的動機,在沒有加掛武器系統的時候,不會顯示出這種動機的動力不足的問題。
一旦按照劉一九的想法加掛動機,並且還要運載一個班的士兵,很有可能這直升機飛不起來,畢竟直-91的機身比米-24大了不少,而且採用雙旋翼同軸式設計,讓直升機的穩定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升限在什麼位置,最大度能夠達到多少,巡航度多少,飛行過程中是否穩定這一切都得在試驗過程中才能逐漸知道。
最大起飛重量。才是劉一九最想知道的。
一開始的設計,可是需要讓這直升機到達156oo千克的,比米-24多了4噸的起飛重量。而動機功率,僅僅提升了百分之十。
完全不夠。
而他們現在。卻不得不生產樣機進行試飛。
大不了到時候外掛武器少攜帶一些就行了。等到新的大功率動機研究出來,他們直接換上兩顆強有力的心臟,這直升機保證能夠如同吃了大力金剛丸一樣,有着強的能。
“劉主任,動機這塊我們會繼續努力的。但是咱們這直升機的設計。是不是有些費了?”廖卓敬嘴角
動了起來。
劉一九搖頭,“不是費,這樣的設計,才是比較實用。運輸直升機,有着自我防護能力,能夠有效地向地面裝甲部隊提供空中火力,到時候把我們的黑箭導彈掛到肚皮上,兩邊的掛架上面裝上反坦克火箭彈巢,再裝上防空坦克專門用來打對方的直升機或者戰鬥機…前面的多管機槍,專門就是用來屠殺步兵的!”運輸是一方面。火力支援才是最為主要的。
之所以設計龐大的機身,就是為了獲得龐大的貨倉,加裝武器系統的時候,就是武裝運輸直升機,如果不需要運輸能力,倉裏面可以改進變成彈藥儲存庫,好幾噸的載彈量,完全就是一個空中武器庫,變成了完全意義上的級武裝直升機。
甚至,可以如同現在試飛的原型機。不用加掛任何的武器系統,又是完全的運輸直升機。
這種設計方案,遠比米-24還更加有展潛力。
只不過,太過龐大的體型。需要優秀的防護能力,直升機的外殼上面需要加裝很厚的防禦裝甲,要不然這玩意兒就得成為空中移動靶子,一枚火箭彈都能夠讓這玩意兒變成一堆廢鐵。
僅僅是這一款直升機,一旦改進到了劉一九心目中的終極形態,將會讓共和國至少使用五十年的時間!
“而且。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我們現在的直升機飛行員的培訓體系不健全,飛行員數量不多,國家也沒有錢可以大規模地裝備太多的6航團。我們這種多功能的直升機,就是針對國家的情況而特別設計的…”劉一九忽悠着這些老頭子。
事情就是這樣。
國家很窮。
不能去採購那些設計得非常專業,分工很細的直升機來裝備部隊。這種多功能的,能夠很快轉變飛機用途的才是中**方最好的選擇。
也是世界上各大窮國的最好選擇。
“可是咱們這個加裝武器系統以及拆卸武器系統都不是一個小工程…”廖卓敬反駁着劉一九,他總覺得劉一九在這上面本就是有着私心的。
劉一九是什麼私心,他卻不知道。
“所以,我們下一步的改進計劃以及方向,不,或者説我們對這直升機最終定型方案的時候,就是需要模塊化的設計。前面的多管機槍,不需要拆卸,即使運輸機,我們也得讓它們擁有攻擊能力。而後面的武器裝備,就得進行模塊化設計,一旦需要,能夠讓我們的直升機在短時間內進行形態功能的轉化…”模塊化設計,這是必須的。
坦克如此,直升機也得如此。
最好是能夠讓各個模塊通用,這樣能夠有效減輕後勤保障的壓力。
在未來的軍隊展中,越是先進的裝備,越是nb的部隊,就需要越多的後勤保障。否則,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共和國的後勤建設遠遠跟不上歐美,必須在武器裝備設計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到這些問題。
劉一九是把二十一世紀中後期的武器設計原則以及展思路不停地灌輸給他手下這些設計師們。
“行了,你們繼續後面的工作吧,下次試飛估計得十天半個月了,到時候我會親自守着的。”劉一九解決了問題,在基地裏面沒法繼續拖延時間了。
蘇聯人估計已經等的不耐煩了。
更何況,大動亂之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大學畢業生,馬上就要畢業了。
按理來説,現在已經五月了,各大高校畢業生的分配問題,已經落實,劉一九等人早就應該在這方面努力了,他卻沒有時間。反正這些大學畢業生,他看中了的,不管對方是什麼單位,他都得搶過來。
至於學生不願意?
現在這年頭,大學生都是由國家分配,讓去哪裏就去哪裏,否則,他們的前途也就完蛋了。
這可遠比幾十年後的大學畢業生要好搞定的多了。
“劉主任,別忘了咱們這邊缺人,航空航天大學是你的母校,尤其是你老師手下的好苗子,給咱們多幾個過來唄…”眼看現在時間已經不早了,劉一九對於除了技術上的事情好像並不是多在意。除了從611所裏面調集了二十多人補充直升機研究團隊,其他的可是一個都沒有。
而且,現在基地裏面的研究團隊,平均年齡都是在四十以上,這對於整個項目團隊的可持續展是非常不利的。
劉一九沒想到,這些傢伙都比自己上心,笑了笑,讓他們放心。
再次從基地乘坐慢騰騰的直-5到了蓉城,飛行員問劉一九,什麼時候才能飛上基地裏面研究的直升機,劉一九笑了笑,沒有説話,告訴已經四十多歲的飛行員,等到試飛工作取得成果的時候,就可以先給龍牙進行試用。
具體時間,並沒有確定。
“九哥,第一批的大學生本來學習就不足,而且他們在學校裏面是否學到了東西暫時不説,國內所有的單位都是在盯着這批畢業生呢,咱們要是把所有別人都已經看中了的人都給搶了,是不是會得罪太多的人?”李鋭知道劉一九的目的。
滿臉的擔憂,要是劉一九再次得罪全系統所有人,以後誰遇到機會都會從後面捅他一刀。
“放心吧,這事情我心中有數。其實搶的,主要就是航空航天大學,華清大學,中北工業大學以及科技大學等單位的人,我老師他們把合適的人才都給我留意着,現在他們的畢業分配去向都沒有安排呢。”劉一九一臉得意地笑着。
老師多,有着絕對的好處。
從回到錢學森的家之後,劉一九就重新跟他的眾多老師們聯繫了起來。
要知道,他的這些老師,基本上都是中國在那個領域裏面最為頂尖的學術權威。帶的學生,自然也是最好的。
對於這個僅僅跟了他們一年的學生的求助,還有錢學森同志的招呼,李雲龍部長的暗示,各大學校自然也是不會去動作的。
“中科大的少年班,是不是在考慮一下?畢竟他們都是孩子。雖然你一輩子都是在基地裏面,但是他們不應該這樣,他們應該有着選擇!”李鋭突然鼓起了勇氣,咬着牙對着劉一九説道。
中科大少年班的那些孩子,入學的時候,最大的才15歲,最小的不過才11歲。現在大部分都還沒有成年!
劉一九的想法是,讓這些少年班的學生,全部入了九院!
而且還是填充到九院的各個相關單位裏面作為主要的接班人培養。
十年之後,老一批的科研人員退休,整個基地都將會由這些成長起來的孩子負責工作!
這是一件非常悲哀,非常殘忍的事情。
至少,李鋭是這樣覺得的。她覺得,那些孩子應該可以有選擇,他們可以不到山裏面去…(未完待續。)ps:昨天的五更沒有完成,葫蘆只能説,帶娃的男人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