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第06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062章因回來報喜的小廝一路喜笑顏開,旁人遇到問他時,早就忍不住開口,故而消息未至林家,外面的人反倒先知道了,葉停亦然。

待消息遞到林家,得知林睿中了頭名,黛玉登時驚喜集,原告知林如海,偏生林如海出門辦公不在,兩後方回,只得自己心中歡喜不盡,吩咐管家媳婦道:“哥哥大喜,上上下下每人賞一個月的月錢,咱們自己樂一樂,不許出去張揚,叫人笑話。”管家媳婦聽了,笑盈盈地出去傳話,下人們得了賞錢,喜氣洋洋地過來磕頭謝恩。

不在家,黛玉雖管事,但是隻管些各家送禮、家中送禮並賞賜來使等瑣碎之事,餘者事務皆有下人各司其職,大事都得林如海做主。

大管家卻是又喜又嘆,想當初林如海十四歲進學,老太爺老太太在時,在京城裏是頭一份兒,何等熱鬧。現今林睿亦早早有了功名,誰不説老爺太太教子有方?接下來就該忙活大爺的親事了。最好還是由老爺太太做主,挑個和太太一樣的,可不能挑那些調三窩四目光短淺不懂事的,他們家現今是文臣,在文臣家裏挑選才是相得益彰。

大管家眯着眼兒笑,如此一來,他們家又能長長久久地富貴了。

這回書院裏有十二個學生去應試,中了九名秀才,僅三人落榜,林睿和俞恆兩個一舉高中,和那些白髮蒼蒼的老童生相比,真是風光無限。書院本就在江南頗有聲名,此時愈加聲名大噪,書院中的先生走出門來,哪家哪户都是恭恭敬敬,不敢稍有怠慢。

黛玉隨着林如海知道的極多,前兒還跟着林如海去看應試的童生,年齡參差不齊,似俞恆這般年紀的學子總共只有兩三個,都是世家子弟。他們因啓蒙得早,請的又是當代大儒教導,筆墨紙硯書籍一應俱全,學得比寒門子弟早,文章做得也好,故高中得多,而其他的學子上到五六十歲,最年輕的也有十八、九歲。聽林如海細説後,黛玉方明白科舉之難。如今林睿以不足十四歲之齡高中第一名,黛玉自覺十分光彩,俞恆只中了第九名而已。

即使林如海百般教導,黛玉仍舊難掩其,自恃奇才,總想着壓倒眾人,林如海見她本如此,更顯可愛,便不如何約束了,因此黛玉喜林睿第一,嘆俞恆第九。

黛玉知道科舉之難,並不是嫌棄俞恆才氣,只是她自己不願屈居人下,覺得頭名更好。

俞恆和林睿並非一榜高中,林睿原籍姑蘇,故在姑蘇應試,不必遠行,而俞恆祖籍卻是揚州。和賈去姑蘇一般,年前俞老太太帶着俞恆回揚州,也來林家見過黛玉,因此俞恆是在揚州應試。他們家沒有當家作主的男人,都是林如海替俞恆打點應試前後所需之事。

若想進學,須得經縣、府、院三試,‮試考‬之時得有秀才保舉,需要的秀才依次遞升,俞恆雖不必如此,卻也十分繁瑣。

俞老太太上了年紀,許多事有心無力,何況家中只有俞恆一個男丁,沒有人替他籌謀,江南一帶許多人奉承太子之勢,遂自薦地前來幫忙,都被俞老太太婉拒了,只請林如海一人。林如海和賈的品行都深得俞老太太欽佩,別人她信不過,不願欠了他們的人情,反倒是林家,自家已經欠下許多人情了,也不在意這一點子了。

俞恆高中的消息傳來,俞老太太喜極而泣,雖然俞恆不從科舉出身,等到太子登基,太子妃封后,他不缺榮華富貴,但是終究比不得科舉出身來得名正言順。俞恆有了功名,將來他功成名就了,沒人敢説他是因裙帶而上位。因此,俞老太太立時便命俞恆帶上自己早就預備好的禮物,前往林家拜謝。不巧,林如海不在家,少不得由黛玉見了。

俞恆年少,黛玉更是年幼,不過六歲,他們自小一處長大,彼此間沒有什麼避諱,因此將俞恆請進客廳。俞恆黛玉多時未見,此時相會,均覺對方和從前大有不同了。

俞恆細看黛玉形容,極清秀,卻也極顯怯弱,不勝衫,不大皺眉頭,關切地問道:“大夫先前説過好生調理即可,妹妹素沒有好生調理?怎麼還是這般不足?”俞恆和林睿一同上學幾年,來回都去林家,常見黛玉,自然知道有關黛玉的一切。

聽黛玉見客,林智早就自告奮勇的陪伴過來,跟在黛玉身邊,説要保護姐姐不受欺負。前楊茹來找黛玉頑,不知説了什麼話,惹得黛玉十分不悦,林智決定以後姐姐在別人跟前不好説的話,他一定要説出來,免得姐姐生氣,因此聽了俞恆的話,瞪了他一眼,嚷道:“姐姐有我們家人心疼呢!”言下之意十分明白,黛玉有父母兄弟照料,不必外人擔心。

俞恆聞言看了林智一眼,莞爾一笑,並不答話。

俞恆獨自一人長大,有了林睿作伴讀書方才好些,在書院結了不少朋友,但是心裏卻羨慕林家兄弟姐妹情深,不似自己一個孤鬼。林睿在姑蘇時,時不時地收到黛玉做的書信文章,説起林智的笑話來,竟是核桃車子似的,滿紙都是,因此俞恆不跟林智一般見識。

林智登時氣悶非常,很小心眼地記住了俞恆,非他所喜。

黛玉見林智難得無話可説,不覺笑道:“何曾沒有調理?只是自小如此,俞哥哥不必擔憂,父母看着,大夫都説比先前有起了呢!我這身子唯有生在富貴之家用那麼些珍貴藥材補品才能養好,虧得沒託生到寒門,也是大幸。不説我了,還沒恭喜俞哥哥,喜中第九名,現今外面説起俞哥哥來,都説俞哥哥天生俊才。”俞恆很有自知之明,搖頭道:“什麼天生俊才?那些都是恭維話,哪家子弟考中了,在他們嘴裏都是天生俊才,不獨我一人,我從來不信這些,只有將來文能安邦武能定國,那才是真正的俊才,我差遠了。就文章而言,我不如林大哥,就詩詞而言,我在妹妹這般年紀,還做不出那樣巧的詩詞,妹妹快別在這裏臊我了。”聽了他這番話,言語之間沒有半點得意,黛玉歪頭一笑,嘴邊兩點梨渦乍現,道:“俞哥哥怎麼見到了我做的詩詞?難登大雅之堂,讓哥哥見笑了。”林智口道:“姐姐的詩詞自然是好的,俞哥哥倒是有見識。”俞恆一笑,望着林智道:“此言極是,我心裏佩服林妹妹的才情。不知我是否有幸,看看醜兒小兄弟做的功課?聽説小兄弟現今跟林妹妹讀書,想來亦已頗為其中三昧。”聽他叫自己的小名兒,林智不悦地道:“兄弟就是兄弟,做什麼叫醜兒小?”黛玉不忍見林智被俞恆欺負,除了自己,誰叫林智的小名兒他都翻臉,這俞恆真真是拿捏住林智的要害了,難怪林睿常常稱讚俞恆有本事,憑此可見一斑,遂岔開笑道:“俞哥哥,今年你們應試,可否把題目寫出來,讓我也做一篇文章?”俞恆見她維護林智,不再糾纏於此,聽她要看自己應試的題目,不一怔,道:“妹妹平常難道也做這些文章不成?”黛玉笑道:“我學的也是四書五經呢,想見識見識‮試考‬的題目。”俞恆讚歎不已,答應下來,道:“由淺至深,好些題目,我都寫下來給妹妹。”移步到黛玉的書房,提筆寫下自己應試的題目,想了想,又在後面加上幾道先前先生布置的題目。

黛玉見了,果然歡喜,略一沉,坐到案邊破起題來。

文章尚未完成,俞恆見天晚了,沒有等到林如海,只得遺憾地告辭,説等黛玉答完了這些題目,自己定要比林睿先看。黛玉得他寫題,答應不提。林智卻是恨不得俞恆趕緊離開,這個俞家的哥哥太壞了,憑着幾道題目輕而易舉地就得到姐姐如此注目。

俞恆得到允諾,看了林智一眼,含笑離開。

黛玉至二更時分方答完俞恆寫的題目,次俞恆過來,拿給他看,正説話間,林如海從外面回來,俞恆忙向林如海道喜,接着拜謝。黛玉説明林睿在姑蘇高中的消息,林如海笑道:“睿兒高中,在我意料之中,很不必為此大張旗鼓地慶賀。”話雖如此説將出來,但是林如海眉梢眼角仍是難掩濃濃的喜氣。

黛玉和俞恆見狀,不由得相顧莞爾。

和林、俞兩家得到的喜事不同,賈家上下卻是愁眉苦臉,原因乃是賈珠近來苦讀,忽然染了重疾,正卧牀修養,秋闈亦不曾去,而賈璉參加今年的闈,又落榜了。這兩件事湊在一起,賈母不自在,旁人自然不好説笑,行事難免小心了些。

不比賈家上下苦着臉,大房卻是喜不自勝,全然沒有因賈璉落榜而產生的頹喪,而是大擺筵席,慶賀陳嬌嬌進門二年,終於平安誕下了一子。

也巧,這孩子生在二月十二的花朝節,和黛玉是同一個生,賈璉急急忙忙地就打發人往江南報喜。於他而言,賈如母,他長到如今二十來歲,愈加明白賈到底幫襯了自己多少,若是當年自己無人教導,或者父親娶邢夫人,自己娶王熙鳳,哪裏有今

賈璉心裏,這些年,每年賈家往林家回禮時,額外必定有賈璉孝敬賈的東西,也有給林睿林慧林智等人的玩意兒,從不曾間斷。

陳嬌嬌生子,真正喜悦的只有賈赦一房。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