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過河打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嚮導説道:“這條河是禹帝帶人開鑿的,這麼多年下來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再説黃河十年九決堤三改道,徒駭河距離最近,不管哪次都受影響。這裏泥沙深不可測,水也飄忽不定。我們過河都是從幾里外的橋上過去,沒有人敢涉水過去。”我都驚歎了“有橋你不帶我們去?”
“軍爺您説到離青龍鎮最近的地方,這裏就是。”他的回答得我相當無語,看着奇葩的嚮導,我説道:“帶我們去橋那裏,謝謝您了。”留幾個人搜救陷入河水泥沙裏的同伴,大部隊繞道去幾里外的橋上。到河邊一看,橋已經拆掉了。楊長風説:“看來這青龍鎮有仗要打啊,搭浮橋過河。”浮橋古時稱為舟橋,它用船舟代替橋墩,屬於臨時
橋樑,由於架設簡便,成橋迅速,在軍事上常被應用,因此又稱“戰橋”我國建造浮橋的歷史十分悠久,最早是周文王為娶
而在渭水上架起一座浮橋。當時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用畢就要立即撤除,後來“禮崩樂壞”這種規矩也就廢除了。
浮橋的構造和架設,一般是用幾十或幾百只船〔或木筏,竹筏,皮筏〕,代替橋墩,橫排於河中,以船身做橋墩,上鋪梁板做橋面。橋與河岸之間用跳板,棧橋等連接,一適應河水的漲落。舟船或者系固於由棕,麻,竹,鐵製成的纜索上,或者鐵錨,銅錨,石錨固定於江底以及兩岸,或者索錨兼用。
浮橋要適應江河水位起落,隨時可以調節,調節的方法,中小河一般用跳板,大河用棧橋;對年水位落差大的季節
河
,採用拆卸或增裝船節。修建中採用一端固定於河岸,另一端用可隨水位上下而升降橋面的多孔棧橋來銜接浮橋與河岸。
為了防止浮橋被敵人火攻,橋面鋪沙、舟中蓄水、有在浮橋上游或上風設置鐵索等障礙物的,都是常見方法,也有用戰船阻截敵方火攻船隻的。
還好我們當時預測到渡黃河會出現問題,所以備了些土營的人。青龍鎮把能控制的木舟都收到河對岸了,我們只能在北岸上下幾里地的村子裏找漁船和門板,厭次奪來的錢財幫了我們大忙。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幾個村子的百姓把自家藏起來的船和家裏的門板都拿出來給我們用,男人們自發幫我們修建浮橋。楊長風看的淚滿面,説道:“還是他孃的錢好使啊,我徵了這麼多民夫都沒像他們幹活如此起勁。”我説道:“那當然,光拆一個門板就給一兩銀子,頂一户人家將近一月的花銷了,這天下哪還有這麼講理的軍隊。”楊長風説:“搭建浮橋需要時間,你帶隊去後邊看看防止那幫追兵怎麼樣了。”
“他們有什麼作為,就是尾巴似的跟着嘛。”但還是帶着一隊騎兵到後方巡視。過了沒兩個村子,只見遠處出現一羣人,隨着距離越來越近,仔細一看發現對面什麼旗號都有,看來是附近幾個州縣的大雜燴了,比出女兒城那陣的規模還要大。
我命令騎兵拉開陣型,因為上次在厭次外圍的伏擊本不算
手,稍微一衝對方就散了。我説道:“一波沖垮他們。”在平原騎兵打步兵是很佔便宜的,一匹好的戰馬會踢、咬、踩踏,敵人
本無法靠近它,被戰馬踐踏或踢中後果往往是致命的。騎兵作戰時是站在馬蹬上的,然後憑藉他的高度優勢向下劈砍,這種力度是非常驚人的,當一名騎兵在馬上揮舞他的武器時,任何靠近他的人都會被擊碎。
騎兵發起的衝擊會面對敵人,但是也會從側面或後面迂迴衝擊。當騎兵發起一次衝鋒過後,敵人隊型一般就會被衝散,如果對方仍然保持隊型的話,騎兵會立即退出,再次發動衝鋒,直到將對方衝散為止。
剛一手,我發現有些不對。雖然我們衝過去他們又退,但都是往兩側閃開,我們衝過去之後他們又聚攏過來。這樣下去我們會被步兵包圍起來,限制住機動力。我高喊:“用回馬槍。”所謂回馬槍就是對付如此粘人的步兵的一種方法,首先我們先退,對方就會往前進。這樣我們示弱往後退將近三十步的距離,然後再次前進,左右兩翼齊上包住三面。用短兵器接戰,如連環之式。當殺敗所包圍的部隊之後再次後退三十步左右…循環往復。
通過這樣的絞殺,各州縣戰鬥力不強的守軍徹底崩潰,無秩序地向北潰散。我們一路向北追,我想把他們趕到厭次附近,等回去的時候大部隊已經過河了。翻過一個小山丘,我看到漫天飛揚地塵土,好幾千人規模的步兵雜亂無章地衝過來。
“怎麼還分批啊?”我微微一笑“弟兄們再來一波,給他們鬆鬆筋骨。”眾人嚎叫着衝了過去。
對面齊國步兵看到我們之後,就如同看到獵物一般驚喜非常。都尉模樣的人指揮自己部下原地站定組陣,人數越聚愈多,開始慢慢形成了幾個方塊。我説道:“速度減慢,放弩箭。”一陣箭雨過去放倒了前邊幾排的人,齊軍並沒有恐慌,陣營漸漸成規模。
就聽對面一聲令下“放!”一輪箭雨朝我們飛來,我揮劍格飛了幾支,然後一提馬繮,馬脖子向前一拱登時中了好幾支箭。坐騎嘶鳴一聲,往左摔去。幸虧我覺形勢不對,提前把腳從馬鐙上摘下來,否則這麼重的馬身足以把我的腳壓廢。
手下親兵從馬上下來,搬開馬身把我拽了出來。此時我的左腿覺又腫又脹,萬分難受,手下問道:“大人,沒事吧?”
“沒事,換匹馬。”就在我換馬的工夫,前邊的騎兵已經衝進了步兵方陣,就聽齊整整的一陣口令“刺!”步兵方陣捅出無數長槍,扎進了馬身,騎兵藉着慣飛了出去。落地之後就聽一陣刀劈血
的聲音,前邊衝進去的弟兄估計無人生還了。
怎麼翻過個山頭,齊軍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我看形勢不好,指揮眾人撤退。齊軍則是拿着弓箭對我們一陣歡送。
“孃的,這夥齊軍太古怪了,必須馬上告訴楊長風。”齊軍忽然間變得如此厲害?因為李曉鵬帶的援軍到了。
我並不知道對面齊軍是怎麼回事,只能從側面繞回我們架設浮橋的地方。此時浮橋已經基本完工,先頭部隊已經過河進抵到青龍鎮外圍。楊長風看我回來,不滿道:“我説把他們趕散一下就得了,你怎麼去了這麼半天?再不回來我以為你要回厭次過夜呢。”
“我當時還真打算把他們趕到厭次城下呢,這回巧成拙,後邊來了一批齊軍,絕對不是那邊半殘守軍可比的。不信你瞧瞧我帶回來的人,折了不下兩百人,受傷的都沒來得及統計。”
“這麼説,有支軍隊在咱們側翼伺機行動?”
“不像,看他們結陣速度和氣吁吁的表情,應該是從遠處追咱們追上來的。有可能是鹽山的兵。”楊長風眼睛一眯“那就先過拔了青龍鎮然後再幹掉那幫雜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