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麒麟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陛下,御史郎左陽有本奏。”嬴嘯拿來一看,又是一堆廢話,其本內容就是反對嬴嘯捕奴以及打劫。這樣的奏章不少,很多頑固的人總是説。天朝上國,應該恩惠周邊的小柄,而不應加以雷霆之威。對於這些奏章,嬴嘯也就是看看而已,看完就忘記了,面無表情的順手丟在一邊。

不打劫?那裏來的多餘的錢財去為自己的子民服務?不捕奴?難道要朕擾民?讓漢人百姓自己生活無着的當民夫徭役?奴隸好啊,只要一些糧食,就可以讓他們賣命的幹活,還不用管他們的生計問題,因為他們本就沒有財產。

不徵調大量的徭役就不會擾民。百姓有了安居樂業的子,誰會去造反?總説大亂之後有大治,為什麼,就是因為戰亂之後,人心思歸。只要舉措得當,自然會來世。

一切以朕的子民之福祉出發,至於那些外夷,需要去管麼?你們這些人,是漢人還是外夷?一想到這裏,嬴嘯的氣就不打一處來,可也沒必要為這些事情生氣,這些人因循守舊,就是這般思想,也不能説什麼。

雖然他們頑固,可沒有犯罪,也沒必要和他們擰着。只要不反叛,讓他們去吧。這些人,處置他們沒必要,什麼樣的人都要用,至於他們是什麼政治主張,這就不是他該管的事情了,只要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給自己辦事就是了。

現在嬴嘯治下,很多官員的股可不乾淨。光嬴嘯知道地就有很多。例如丞相屬官許攸,大貪污犯,他貪污受賄的錢財,殺十次也夠了,但是嬴嘯並沒有去管。只要他能在不擾民的情況下給帝國來錢,貪污一些也就罷了。只要別過頭。

升官發財,升官發財,貪官永遠杜絕不了。只要這些把柄在嬴嘯手上,那要收拾他們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嗎?而只要不做的天怒人怨,嬴嘯也不會去管。^^炎黃424年二月,嬴嘯踏上了東巡的腳步。這一次地出巡,不但要到巡視黃河,更重要的是到泰山封禪。

自秦始皇開始,泰山封禪也成了帝王一件必做的事情。泰山封禪的種種目的與象徵,都包含着一層更為深潛的意識:溝通天人之際。協調天、地、神、人之間的關係,使之達到神意志與外在行為的和諧統一。

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傳説中堯舜禹都在泰山封禪,更不要説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又將泰山封禪搞地隆重無比,所以這封禪,就成了帝王必須的一課。

這泰山封禪似乎純粹出於政治目的,表示帝受王命於天。向天告太平,對佑護之功表示答謝,當然更要報告帝王地政績如何顯赫。

卻在帝王中必然要做,以博取政治意義。而現在,嬴嘯,復起後秦,統一天下。消滅附近數個小柄,自然顯示的武功蓋世,正是進行重大政治作秀的時候。而黃河水患剛剛發生。而封禪,也有協調天神護佑的意思。

這個時代的人是信的,這世上,最大的老天爺,然後是神靈,而皇帝,稱呼為天子。那意思就是老天爺的兒子,他就是神。人家老子和兒子溝通一下,那他們這些老百姓自然也跟着享福。

封禪儀式也是隆重異常的。嬴嘯這邊還沒出長安呢。泰山這邊已經忙成了一團。又是修建行宮,又是徵集歌舞。又調集了不少百姓在訓練如何接皇帝陛下,那要求可多了,皇帝陛下地車駕一出現,全部要鞠躬行禮,不能偷看,口中還要大呼萬歲。

就這訓練場面就把這些百姓搞的熱鬧的不行,這個時代娛樂太少了,這麼多聚集在這裏,可是大場面啊。^^^^尤其是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更是全部出現了排演現場。而有不少回家都把閨女打扮的花枝招展,希望能被陛下看上。

現在看看那些個皇親國戚,就是不飛黃騰達,那也是一方鉅富。嬴嘯對於自己的親戚還不錯,只要不亂政,不管是升官還是經商,下面人都會給點優惠,自然比別人快一點。

幸好現在還沒開始耕,要不然真聚集不起來這麼多人排練。等排練的差不多人就都放回去了,等皇帝陛下到泰山,那還早呢,還要巡視災區,又要巡視黃河的河工情況。

現在嬴嘯不是行軍,他的車駕又是威風排場,行程也很慢。留了丞相與太尉處理朝吐宜,大部分官員都跟隨嬴嘯地行程。泰山封禪是件非常隆重的事情,百官參與也是必然的,他們也是心中高興。

一路走到兗州陳留,嬴嘯忽然叫來典韋:“你去告訴百官,大隊按照原路程慢慢走,到濮陽候駕。朕親自換條路走,你的人和凌霄衞護駕。”嬴嘯的聖旨一傳達下來,百官中不乏反對者,都知道,嬴嘯這是害怕在原定的行程上地方搞面子工程,他離開大隊,想玩個微服私訪。不過這已經算不上微服私訪了吧,他身邊有許褚帶領的五千凌霄衞,典韋帶領的五千虎賁衞。在國內,能出問題才怪。

包不要説兗州刺史姜(姜維老爹,這個名字很強大,汗。)是嬴嘯在西涼的老部下了,自然不會出問題。但是他們還是反對,天子不在車駕之中,如何宣示威儀?如何讓路過地地方受皇恩?

不過嬴嘯決定了,雖然有人反對,但是卻沒有什麼效果。為啥,御史大夫賈詡眼睛劃出一個圓弧,一句:“難道各位害怕陛下親自去查訪?”威脅地他們當即沒有了聲音。一旦下面有問題,那他們不是要給牽連了?賈詡這廝,太陰了,百官就怕這號人,何況賈詡是御史大夫,就是監察百官的…

上萬人地隊伍離開了大隊。隨着隆隆鐵蹄之聲遠去,讓百官無語。這次嬴嘯只帶了郭嘉。由典韋和許褚護衞着走了,百官只有按照原計劃慢慢走了。

大隊人馬,呼啦啦的跑去許昌。而嬴嘯帶領一隊人,預先離了大隊,換成便裝,一個奇怪的商隊就出現了。

這個商隊不攜帶貨物,但是保鏢卻是一個個悍的很,尤其是那兩個領頭的保鏢。都不用動手,嚇也能把人嚇死。

“陛…那個東家。我們先去許昌幹什麼?許昌又沒有遭遇水災。”一邊的郭嘉卻替嬴嘯説了:“許昌是州府所在,若是有災民,自然會向那裏湧去。東家悄悄去。就是看一看沿路有沒有逃荒地。”嬴嘯點了點頭,自己就這個心思。知道自己要來,自己所經的路線上必然已經梳理過很多遍了,而許昌城內的逃難者應該也被清理了吧,只是他們要清理,逃難的人必然在路上,自己微服私訪就是要看看,有沒有逃難的人出現在路上。

而一路所見,馳道兩側。卻是頗為繁華,並沒有看到逃荒樣子的人。走到一間酒樓,嬴嘯示意進去休息一下,順便打聽一下情況。在呼啦啦的湧入上百人之後,酒樓的活計們卻是很純的將他們請入其中,安排座椅。

嬴嘯好奇的問到:“活計,看你們很悉啊,經常接待上百人地隊伍?”

“這位客官,看您是做生意的。可是第一次來許昌這裏做生意吧。”

“你怎麼知道?”嬴嘯假裝驚訝。^^“呵呵,客官。許昌這裏來的商隊多了去了,上百人,説真地,普通的緊,小店常常接待上百人的商隊呢。”

“上酒菜吧。”這商業看來很發達,上百人的商隊司空見慣,恩,看來許昌這裏發展的不錯。

等到活計們給他們上了滿滿一座子酒菜。嬴嘯有問活計:“活計。這兗州前面遭了大災,朕…真是很慘吧。”差點沒改過口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