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怕過了時節你還不歸來採擷,那秋雨颯風中將隨着秋草般的凋謝。

你信守高節而愛情堅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着相思苦苦地等着你。

【賞析】此詩云婚後丈夫遠行,子怨別之作。然細玩詩意,恐不然。許是寫一對男女已有成約而尚未成婚,男方遲遲不來娶,女方遂有種種疑慮哀傷,作出這首情細膩曲折之詩。

“冉冉孤生竹,結泰山阿。”竹曰“孤生”以喻其孑孑孤立而無依靠“冉冉”是柔弱下垂的樣子。這顯然是女子的自喻。

“泰山”即“太山”大山之意。

“阿”是山坳。山是大山,又在山阿之處,可以避風,這是以山比喻男方。《文選》李善注曰:“結于山阿,喻婦人託身於君子也。”

“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菟絲和女蘿是兩種蔓生植物,其莖蔓互相牽纏,比喻兩個生命的結合。《文選》五臣注:“菟絲女蘿並草,有蔓而密,言結婚情如此。”從下文看來,菟絲是女子的自喻,女蘿是比喻男方。

“為新婚”不一定是已經結了婚,正如清方廷珪《文選集成》所説,此是“媒妁成言之始”而“非嫁時”

“為新婚”是指已經訂了婚,但還沒有娶。

“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這還是以“兔絲”自喻,既然菟絲之生有一定的時間,則夫婦之會亦當及時。言外之意是説不要錯過了自己的青時光。

“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從這兩句看來,男方所在甚遠,他們結婚或非易事。這女子曾企盼着,不知何時他的車子才能到來,所以接下來説:“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這首詩開頭的六句都是比,這四句改用賦,意盡旨遠,比以上六句更見情。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這四句又用比。蕙和蘭是兩種香草,用以自比。

“含英”是説花朵初開而未盡發。

“揚光輝”形容其容光煥發。如要採花當趁此時,過時不採,蕙蘭亦將隨秋草而凋萎了。這是希望男方趁早來娶,不要錯過了時光。唐杜秋娘《金縷衣》“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與此兩句意思相近。

最後兩句“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張玉谷説:“代揣彼心,自安己分。”誠然。這女子的疑慮已抒寫畢盡,最後遂改為自我安。她相信男方諒必堅持高尚的節,一定會來的,那麼自己又何必怨傷呢?

涉江採芙蓉【原文】涉江採芙蓉①,蘭澤多芳草②。

採之慾遺③誰?所思在遠道④。

還顧望舊鄉⑤,長路漫浩浩⑥。

同心⑦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註釋】①芙蓉:蓮花的別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稱“菡萏”②蘭澤:生長着蘭草的澤。③遺:贈予。④所思:指所思念的人。⑤舊鄉:故鄉。⑥漫浩浩:猶言漫漫浩浩,這裏用以形容路途的廣寬無邊。⑦同心:古代常用的成詞,一般習用於男女間的愛情關係,這裏是説夫婦情的融洽。這句裏的“同心”與“離居”為對稱詞。

【譯文】踏過江水去採蓮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採蘭花。

採了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在故鄉的愛

回想起故鄉的愛,卻又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

異鄉兩地相思,懷念愛愁苦憂傷以至終老。

【賞析】這首詩是一位漂異地失意的人,懷念他在家鄉的子,寫出歸不得的愁苦心情。有許多動人的抒情詩,初讀時總到它異常單純。待到再三涵詠,才發現這“單純”其實寓於頗微妙的婉曲表現之中。從這一點看,《涉江採芙蓉》為表現遊子思鄉的苦悶,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而且在虛擬中又借思婦口吻“懸想”出遊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這樣的詩情抒寫,就不只是“婉曲”簡直是奇想了!這便是這首詩的獨到之處。

整篇運用了觸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情景融的寫法。情和景是詩歌的兩個重要因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髮與滲透,並從而達成融合無間的狀態。情因景而物態化,景因情而意象化。

迢迢牽牛星【原文】迢迢①牽牛星,皎皎河漢女②。

纖纖擢③素手,札札機杼④。

不成章,泣涕零如雨⑤。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⑥?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