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羅教起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潛上氣不接下氣,將一張細紙卷遞了過來。就在#p到北方飛鴿傳書,今上午放鴿過來。上午忙了接大人,午間才看着信,這便急匆匆送了來。”馮虞接過紙卷展開一看,上頭寫着:“九月十二
,霸州羅教黨徒劉寵、劉宸,又稱劉六劉七,聚馬户、響馬數千眾反,妄稱殺富濟貧,數
間又得楊虎、齊彥名、趙燧等數股悍匪入夥,賊焰愈張。賊眾習騎戰,倏忽來去,勢如風雨,所過數州縣皆殘破,京畿衞所諸軍當皆潰,漕運已斷。”將紙條
給楊風,馮虞冷笑一聲“今
之亂,説來也不出意料。當
我便説過,馬政苛酷,官府按丁田授種馬,每年徵幼駒,但凡種馬死或幼駒數不足,不問情由都要賠補。加上京畿田莊
增草場
少,馬户困頓已極,廬舍幾空,焉能不反。”朱潛也道:“不錯,河北馬户或三五人或十數人結夥打家劫舍,嘯聚山林,馳馬鳴箭,劫富濟貧,由來已久。即所謂響馬盜,只是之前不成氣候。説起來,朝廷分遣御史駐各地剿盜,肆行苛政,索討無度,結果響馬盜卻是越剿越多,終成大禍。此番與京師陸路
通為反賊阻絕,軍驛隔斷,這消息還是山東萬邦園那邊過來的。”楊風看罷,問道:“雖説賊眾不過數千,卻在京畿重地作亂,想來此刻已經是朝廷震動,皇上震怒了。依虞,我看朝廷要急調你進京主持剿匪大局了。”馮虞搖頭道:“現下是決不會。雖説反賊攪鬧京畿,不過,按着京師那些官員的脾氣,聽説是一幫馬户搗亂,只怕還不會放在心上,至多是調集京師周遭衞所軍圍剿。只怕是要吃上幾場大敗仗,再丟幾處州府,才會醒悟過來動真格的。”
“怎麼?你料定官軍進剿必定失利?”楊風問道。
馮虞笑道:“如今各地衞所旗軍戰力你又不是不知道,加上多為步軍,如何能頂得住反賊馬隊衝殺?這是其一。
其二,此次響馬作亂,決不能以尋常民變視之。這幾個月,朝廷下狠手收拾羅教,先是將其在官府勢力連拔起,隨後在各地搜捕羅教骨幹,大傷其元氣。此次羅教鼓動反亂,可説是垂死掙扎絕地反擊,生死成敗在此一舉,必然是窮兇極惡,捨命作戰。加上羅教在北方經營多年,眼線、
細、信眾極多,官府倉猝間只怕防不勝防。你説勝敗之數幾何?”聽了這話,楊風、朱潛對看了一眼。卻聽朱潛説道:“原來如此,大人的意思是,讓那些衞所雜兵先扛住反賊最暴烈的第一擊,再調
兵進剿,即所謂比其
鋭擊其惰歸。那時候,賊勢已老,暗樁、眼線也
得差不多了,上駟對下駟,雷霆一擊,則穩
勝券,可獲全功。如此説來,大人遲些入京統兵也好。”馮虞卻搖頭説道:“即便此刻入京,憑我五萬侍衞親軍,平叛也是易如反掌。真正顧忌的,卻是此時正是水最渾的時候,若是讓那羅教腦趁亂隱遁,後患無窮。反不如慢些動作,將一池子水一勺勺地舀幹,刨
去底,將羅教勢力滅個乾淨,那羅夢鴻也就無處藏身了。這事先不管他,咱們就在一邊看着,心裏有數,看清門道就好。不過,朱潛,你與我傳令各地明暗兩條線,想方設法摸清羅教底細與反賊動向,越細越好,越快越好。”
“是。我這就去辦。”看着朱潛離去。楊風搖頭道:“真個是多事之秋。原想着劉瑾落馬。朝政復歸常態。大明能緩一口元氣。哪知又生出這等事。若是如你所説。這仗還得拖上一陣子。只怕是大明這百多年地家底給折騰大半去了。”馮虞聽了這話。朝着楊風詭異地一笑:“你可曾聽過這麼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知道。《周易繫辭》。”
“行啊。學問見長嘛。”馮虞笑道。
楊風沒搭理這茬。問道:“你説這話是何意?是説政局麼?”
“政局?扯遠了。我是説,朝廷經過這一番折騰,國庫必然耗費許多,漕運也不牢靠了。今上是個大手大腳的主,必然想法子錢。怎麼辦?開海
是最立竿見影的。此外,漕運既然不安穩,那就勢必如前元一般,部分走海運,咱們的生意不就又來了。”楊風聽到這裏,挑起大拇指在馮虞面前直晃悠。
“高!依虞你國難財的本事確實是高!”
“什麼話!我一不偷二不搶,響馬反亂也不是我馮虞唆使。不過有一條,以商興國就是多用詭道,所謂無商不麼。呵呵,反正一來有益於國,二來無愧我心。”
“嘿嘿,橫你有理。”
“誒,阿風,你莫做超然物外狀。此事雖與台灣遠隔萬里,你也別想置身事外。”
“怎麼?”
“現下你便要做好兩件事。一個,即刻備下一支艦隊,吃水要淺,能進內河。兩種船型,一種是炮船,炮位要多,再一個遍是運兵船,運送兵員,兼做貨船。”
“做什麼用?”
“破響馬賊的用兵之法我已有數。賊眾皆為騎兵,來去無常。要想斬草除,只能以鐵壁合圍之策,藉助黃河天險,將其聚而殲之。不過,我又顧慮其渡河而走,就須以船隊封鎖河岸。此外,我還可以船隊運兵,突擊其側後,以奇兵制勝。這一仗,便可令我台灣軍打着福建水師及御倭邊備兵馬的旗號,堂而皇之現身於世了。”楊風連聲叫好“果然是妙招,定能打那些反賊個冷不防。呵呵,我南洋遠征軍登陸作戰也不是一回兩回了,駕輕就
。只是以往是遠洋作戰,咱們造的盡是大船,如今造些小船也好,
後不論是用兵大陸還是徵東瀛、安南等地,總歸是用得上。哦…半年可夠?”馮虞想了想“半年?我想詔令最早也得是年前到,年後走水路進京,覲見、調兵、出兵、合圍…半年是夠的。不過,也就是半年的空當,之後隨時便有調兵令到。這之前北方會送不少上好軍馬過來,你得好好督練些騎兵。追剿
寇,兩條腿可跑不過四條腿。”商議過此事,兩人放下心結,開始天南海北一陣胡扯,直到馮母等人午休完畢。之後這幾
,馮虞便陪着馮母與
兒在台南一帶遊玩,或到各部族長老家中做客,或入山行獵,或海港垂釣,看
出
落,秋月秋實。
馮母與馮虞兒這幾
玩得是樂不思蜀,山珍海味珍異果品每
是不重樣的。不過,馮虞卻是無法全然忘情。
其間,北地戰報軍情經朱潛之手源源而來。北直隸錦衣衞已查明,劉六(劉寵)、劉七(劉宸)兄弟二人皆是霸州文安縣劉莊子人氏,羅教干將,平素在鄉里頗有急公好義之名。今年天,霸州府衙被盜,屢派官差緝捕不獲,之後盜案屢出。官府焦頭爛額,聽聞劉六、劉七之名,便由知府招募入衙,協助捕盜。劉氏兄弟入衙後,在羅教暗中協助下數
間連破几案,深得官府賞識。
哪知劉謹家人梁洪聽聞劉氏兄弟得官府賞賜頗豐,便向劉氏兄弟勒索。遭拒後惱羞成怒,便向主子劉瑾誣告劉氏兄弟等是畿南強盜。劉瑾遣都御史柳尚義畫影圖形,出海捕文書。劉六、劉七聞訊逃匿。官軍便將二人房舍焚燬,捕其。此番劉瑾倒台,霸州任官受牽連倒台,劉氏兄弟趁機領着一幫江湖弟兄劫獄救人,又襲殺柳尚義不成,乾脆倡亂謀反。
劉六劉七起事後,各地羅教人馬、響馬盜、破落馬户紛紛聚攏,河北齊彥名、劉三(劉惠),山東楊虎、趙燧等人紛紛率眾入夥。兩旬間,反賊已擁眾上萬,在羅教徒眾裏應外合之下,連破河北博野、饒陽、南宮數州縣,又與滄州、德州之間截斷運河,焚燬沿岸官署倉舍,並截獲漕糧數十船。賊眾補給充足,遂向山東進犯,沿途殺戮官宦,焚燬官衙,劫取兵庫,釋放獄囚,百姓從賊增。
朝廷方面,已令惠安伯張偉為總兵、右都御史馬中錫提督軍務,統領五萬京營兵馬,調集直隸、山東各地衞軍進剿。
看到這等任用,馮虞不哂笑。這兩位,馮虞多少都知道些底細。那張偉系當朝太后的侄曾孫,絝袴子弟,駕鷹鬥狗倒是在行,率兵打仗麼,實在是不知所謂。
至於馬中錫,字天祿,號東田。故城人氏。明憲宗十一年進士及第,授刑科給事中。為人剛直,當時萬貴妃之弟萬通與太監汪直驕橫不法,他幾次上疏彈劾,為此兩次受杖責,並且連續九年不得升遷。後歷任大理右少卿,右副都御史,直到兵部左侍郎,因得罪太監劉瑾,被捕下獄,削職為民。至今年劉瑾伏誅,方才復職,旋任大同巡撫。
此人倒是個好官,又寫得一手好詩文。所作《元世祖廟》“世祖祠堂帶夕,碧苔年久暗碑文。薊門此瞻遺像,起輦何人識故墳。楔半存蒙古字,陰廊尚繪伯顏軍。可憐老樹無花,白晝_”時人稱為絕唱。只可惜,此公迂直且不説,於行伍之事,同樣是一竅不通。
有這兩人擔綱掛帥,此番剿賊戰事結局如何,已經是不難想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