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萬炮齊發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山海關。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裏,華山軍在左衞將軍留棄、右將軍樂語的指揮下,基本完成了強攻山海關的各項準備工作。
西邊戰場上的護城河已經被截斷,十里長的河道里已經沒有水了。大約三里長的河道已經被填平。
浮雲為路回到行轅後,第一件事就是巡視戰場。十幾萬華山將士和壯民夫正在戰場上忙碌着。城牆上的清軍嚴陣以待,並沒有向河道上密密麻麻的憤輼和修櫓展開
擊。
樂語向浮雲為路介紹説,大軍截斷護城河,乾河道里的水之後,便從大門前方的河道開始填平護城河。初始城內清軍瘋狂
擊,但由於我們掩護器械多,幾十萬人同時從幾十個方向
夜輪
填埋,清軍應接不暇,城上的武器因此消耗太大,他們在連續
擊幾天後便漸漸停了下來,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我們填埋護城河。填埋速度加快了,被填埋的河道也越來越長,到目前為止已經超過了規定長度。如果時間再延長一兩個月,我們甚至可以把大門南北兩側前面的護城河也填平了。
我們主攻方向很明確,就是正門和這段三里長的城牆,所以清軍這段時間也沒閒着,集中力量加固了正門和這段城牆的城防。
“你們準備在這段三里長的戰場上部署多少台石炮?”浮雲為路問道。
“按照最密集的辦法部署,每隔五十尺(約今十二米)放置一台,一排一百八十台。”樂語説道“總共放五排,五百台重型石炮,四百台中型石炮。”接着他手指戰場南北兩端“在主戰場兩側,各放六百台石炮。整個西邊戰場上,我們將部署兩十台石炮,八千台弩炮。”
“其它戰場呢?”
“每個戰場各部署石炮八百台。東邊戰場部署石炮一千三百台。”樂語笑道“山海關的城牆加在一起大約四十里左右,如果五千台石炮依次排列,每五十尺內大約就有兩台石炮。在如此密集的攻擊之下,山海關牆上還能剩下什麼?”
“五千台石炮是否已經湊齊?”
“還差五百多台,正在運往山海關的路上。”留棄解釋道“弩炮也還差了兩千多台。半個月後,所有軍械都能齊備。”
“民夫呢?”浮雲為路問道“半個月後,民夫能否齊聚戰場?這麼多重型器械同時使用,民夫的數量無論如何不能少。”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兩天後,從各地加調的民夫都能趕到戰場。”浮雲為路非常滿意,接着又去巡視了輜重營。輜重營內各類軍械堆積如山。糧囤、箭囤、石囤,一堆堆的,象連綿起伏的小山,一眼望不到盡頭。
“糧食夠嗎?”浮雲為路最關心的就是這個問題。如果全面開戰,戰場上大約有近五十萬人需要吃飯,這個數量太龐大了。
“目前的存糧可以持續供應山海關戰場兩個月,如果到了十月底,山海關還未攻克,大軍就不得不停戰,民夫就不得不遣散回家。”留棄低聲罵了兩句,顯然對湖言糧食上的支援非常不滿,不過現在湖言接手了朝鮮的行政,他也沒辦法“打山海關要兩個月嗎?老子一個月拿下山海關給他看看。”
“不要大意。如果城內是張鳴坐鎮,這仗未必有我們想象的那樣順利。”浮雲為路伸手拍了拍留棄,接着問道“石彈可以保證大軍連續攻擊多長時間?”
“二十天。”樂語説道“這些石彈可以讓五千台石炮夜攻擊二十天。城內清軍的物資很充足,民夫也很多,修復能力也很強,所以我們必須
夜攻擊,絕不給清軍絲毫的修復時間。”
“夜攻擊?”李東元頗為吃驚“將士們和民夫們承受得了?他們不休息嗎?”
“這段時間,我們命令各部將士輪到戰車營訓練,讓他們迅速掌握石炮和弩炮的使用。”留棄説道“大戰開始後,各部將士輪
上陣,務必保證連續攻擊,一刻不停。民夫在大戰開始後主要是給前線軍隊搬運軍械,十五萬人可以輪
休息,不會出現體力不支的問題。”下午,浮雲為路一行人趕到了工匠營。工匠營佔地極大,四周都有軍隊巡值,防守嚴密。營寨內的空地上,數萬名工匠正在給一些石炮、井闌、臨車、修櫓等重型器械做最後的完善。
負責製造軍械的嘲諷為零、鐵風領着眾人走到了擺放井闌的地方。浮雲為路和一幫文武大將看到井闌後,都很吃驚。這玩意太大了,高度約一百一十尺(約今二十六米),整體成塔狀,為了保持重心,其底部長、寬都達到了四十尺(約今九米)。現在是橫躺在地上,如果豎起來,高度將極為驚人。
井闌雖然在三國的時候就廣為應用,但是後面的幾大王朝都沒怎麼重視,要不是偶然間得到了井闌的圖紙,他們也造不出來。
“林靜,你嘴裏隨便説説,造五百台井闌,井闌的棚屋內還要裝二十名士卒,但你知道造這東西有多難嗎?”嘲諷為零消瘦了很多,衝着林靜連聲抱怨。
林靜笑道:“造這東西對你們來説,沒有什麼難度,難就難在怎麼把它推到城下。”
“嘲諷為零,你説井闌太大,製造起來極為耗費時間,要求減少三百台,湖言大哥也同意了。”浮雲為路問道“現在兩百台井闌是否做好了?”
“我們已經完成了兩百台井闌的製造,而且按照你的要求,在井闌頂部安裝了上下兩層棚屋,一次可以裝載五十名士卒。”鐵風在一旁躬身説道“只是這樣一來,井闌一旦被敵人擊中,我們的損失非常大。”
“井闌這樣龐大,底部又極其穩固,就算被敵人石炮擊中,一時也難以坍塌,士卒們還是有充足的時間撤離棚屋,順着迴旋梯逃到地面。”浮雲為路指着井闌説道“兩位考慮得很周全,設計非常巧妙,應該予以重賞。”林靜連連點頭。這個雖然是他提議造出來的,但是他也是第一次看到井闌,有些好奇地問道:“兩位,這井闌巨大,又沒有車輪,怎樣才能把它推到城下作戰?”
“井闌太大,太重,對車軸、車輪的要求極高,如果以車輪推動,將嚴重耽誤製造時間。”嘲諷為零轉身指指堆放在另外一側的圓木“所以我們最後放棄了車輪,轉而用圓木代替,以圓木代輪,把它推向城牆。”
“用這種辦法推動井闌,在井闌前鋪設圓木的士卒會有很大傷亡。”李東元説道。
“時間太緊張,井闌又太龐大,我們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鐵風苦笑道“目前護城河被填平了三里長,我們可以一次投入一百台到一百二十台井闌進行登城作戰。有五千到六千名悍卒同時攻上城樓,應該能取得有效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