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8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力。”酒暖氣燻,我恍惚就想起當年劉成武寫給我的那封信。他説,“這天下,終究還是我們的。”如今他主持奉議司,又躋身內閣;而鍾毓與明誠之俱在長河南岸,守在大夏與西涼的國界線上。
天下三分,我們終得其二。
宮宴散了,微冷的風吹散了我滿臉的酒意,青衿候在殿外,依然是一副貴家僕從特有的驕矜的樣子,他躬身稽首,“孟老爺。”我一笑,屈指敲了敲他的腦門,“叫孟相,本相有那麼老嗎?”——全文完作者有話要説:一時興起的故事,自己筆力差勁,這文也冷的掉渣,但還是謝諸位陪伴了這麼久,一路見證老孟
胎換骨,終於站在了他想站着的位置上。
老孟只是個普通人,被捲入時代洪,輾轉求生。
平息後,會順勢的人才能站在
尖之上,老孟做到了。
希望我們都能做到。
*然後新文《我不當太子啦[穿書]》求個預收啦,這次是個輕鬆一點的穿書故事,預計最遲六月一開(作者菌三次元有點忙,擠時間碼夠存稿才敢開文),開文的時候掉落紅包嘿嘿。
愛你們,比心~【預收文文案】袁潤穿成書中登基即亡國的某太子,前半生作天作地,後半生悽悽慘慘。
擁有上帝視角是什麼體驗?
偽農耕愛好者袁潤表示:我太難了,不敢當太子,好想被貶。
*五歲的袁潤站在昭和殿門口當堂宣佈:我不當太子了,我要去種地!
眾臣:體察民意,宅心仁厚!
十歲的袁潤鼓足勇氣,推倒了昭和殿裏傳説是軒轅帝用過的大花瓶。
眾臣:恭喜陛下,那是贗品!
十五歲的袁潤長了本事,以一己之力把太史局攪得雞飛狗跳。
魏帝:你是不是不想當太子了!
袁潤竊喜,以為終於擺了爛尾書中末代太子的悲情人生。
魏帝:要不來噹噹皇帝?
…
…袁潤:???
卑微袁潤髮帖求問:萬能的網友,如何被貶?急,在線等。
*簡言之,這其實就是個父子和睦(假的)、君臣同心(假的)的小故事。太子每天都在花式作死求被貶(真的),皇帝老爹照單全收和藹寬慈父愛如山(真的)。
第108章番外這一年是夏曆建業九年。
還不到冬至,涪陵寺門前早早便排起了來上頭香的香客。
“哎你可聽説了?”等的無聊,排隊的人便閒話起了近來的新鮮事,“孟老爺辭官了!”
“為何?”聽的人來了興趣。
“誰知道呢,聖上下了三道摺子都沒留住他。”最先説話那人撇了撇嘴,“人心不足蛇象啊……人活着無非酒
財氣四字,必然是覺得聖上冷待他了。”
“嗐,你們知道什麼?是孟老爺勸諫聖上重整內閣,又為了消減官費開支,這才以身作則的!”有人聽不下去,立馬出面反駁。
“你説的也不對啊,哪有消減官費開支把自己給賠進去的,分明是聖上要孟老爺尚長公主,孟老爺不願意,這才辭了。”
“尚長公主的不是明大人嗎?”
“這宮裏哪裏只有一個長公主……”
“孟老爺為國為民,怎麼會以一己之私辭官!我不信。”
…
…
八卦向來叫人快樂。
我與青衿聽了一會兒,覺得無趣,剛要轉身走時,卻被當中一個人拉住,“小兄弟,你給評評理。”隨即看清了我的臉,他又一臉歉意道,“大哥,您給評評理,這孟老爺為國為民,大公無私,怎麼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小事辭官呢!”隨即他頓了頓,“看您的年齡,盛英十三年,您在這長安城的吧,當時這兒還叫京師,對也不對?孟老爺高義,你可知道?”
“這我卻不知道了。”我着半生不
的京話笑了一聲,“我就是個外地人。”
“嗐呀。”那人鬆開我,回頭繼續舌戰羣雄。
“你們不知道?江湖客裏又上了新話本,説的就是孟老爺這段事兒,你們若是得了閒,去聽聽,就什麼都知道了……”涪陵寺又恢復了當年的繁盛,如今的主持叫空聞,是空、空藏那一批的弟子,曾經不起眼的小徒弟,如今也是長安城炙手可熱頗受追捧的大師父了。京師改名叫了長安,但這些舊人身上,到底還刻着京師的印子。
青衿都沒有問我要去哪裏,沉默的跟在我身後,只到了城郊時喊了我一聲,“老……”後一個字被他極快的嚥了下去,他改口道,“公子,是這兒了吧。”冬天的長安,若是沒了人為的妝點,是沒有絲毫生機的。尤其是城郊這片地:焦土枯枝,幹黃的平面上隆起一個半高的土堆。我從青衿手裏接過水壺,傾了一杯在上頭。
這是鳳相的墓。
青衿掃出一塊石頭,我下意識要整整衣裳再坐,忽然想到今天的自己穿着棉布的衣裳,沒有向來礙事的大袖與長裾。於是我笑了一聲,“習慣可真可怕。”接着我看向那土堆,“今天帶的是翡山,最後一次和你喝的就是這個茶,往後我就不來啦。”這九年,我每年的今天都會在這裏坐一坐,不過通常是不會帶着青衿的。
每一年我都會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