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臣,幾乎全是走科舉的路子上來的,各個才高八斗,運勢不凡,因此對於開恩科這件事,相當有積極。
既能替皇上籠絡人心,又能給自己一派招兵買馬,於是議起恩科一事,朝堂上氣氛異常和煦歡快起來。
朱凌鍶自然準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誰來擔任本屆闈的主考官?
闈的主考,向來是個吃香的活兒,這一屆的貢士,全都是他的門生,方便建立龐大的關係網,在官場中可謂得天獨厚。
因要考校天下讀書人,也必定要是一個天下聞名的飽學之士,不然難以服眾,朝廷也沒面子。
這樣一來,可供挑選的人並不多。
黃遇年紀大了,還有點耳聾,他自己也推辭,於是擔子自然落到文淵閣大學士、太傅徐程身上。
徐程既是內閣重臣,又是當朝大儒、文壇領袖,還是先帝的顧命大臣,這樣的資歷,來做主考,自然是綽綽有餘。
禮部沒有意見,潘彬是徐程的同鄉,恐怕這個人選是他意料之中,吏部尚書孫洮卻説,“若不是劉岱丁憂去了,也未必就一定是他。”朱凌鍶圍觀這些科舉時代的學霸公務員打嘴仗,等到下了朝,才悄悄地問謝靖,“劉岱是誰?”謝靖神不變,“劉岱,字士昆,天興八年的榜眼,兗州人,此人才具秀拔,當世諸人,鮮有望其項背者。”劉岱居然就是劉士昆?
此人在書裏,是謝靖仕途前期最大的政敵。劉士昆丁憂之前是户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謝靖會試放榜前,劉士昆着人拿了帖子去謝靖住的客棧請他過府一敍。
劉士昆是而朝中北黨的領袖,謝靖是南方人,按説他不忌諱地域之見,而親近賢才,本該是一段佳話。
結果卻是謝靖並未拜在劉士昆名下,反而和徐程走得很近。
劉岱兩年前因父母去世,返鄉丁憂,算着子,也該回來了。
眼下,朱凌鍶問到這一節,謝靖一臉平靜無波,絲毫不提那之後劉岱“因愛生恨”,在仕途上對自己多方打壓之事。
朱凌鍶看熱鬧不嫌事大,“那依謝卿之意,劉岱與謝卿,誰更是治世之才?”忽然被cue到,謝靖也不緊張,略一思索,便説,“詩詞歌賦,岱自是當世一絕;通經致用,靖未必居於人下。”很好,誇起自己來也毫不嘴軟。
要知道這時候劉岱已經五十多歲了,謝靖還只有二十出頭。
他真的對自己超有自信,又十分坦蕩,渾身上下散發着朱凌鍶並不悉卻很喜歡的君子風度。
如果謝靖腦子裏,也有計算好值的系統,那麼朱凌鍶對他的好
值,一定像馬里奧頂到了寶箱,不停發出歡快的“叮咚”聲往上漲。
於是傳下聖旨,發往全國各地:隆嘉元年二月各府舉人即赴京師參加會試,又有前三屆中,進士及進士及第,而未授官職者,與杏榜貢士一併參加殿試。是為開恩科。
正月十五一過,謝靖每天來向皇帝彙報禮部關於恩科的進展情況,朱凌鍶漫不經心地聽着,還以為這事自己只要旁觀就好。
謝靖問,“皇上,殿試的考題,您擬好了嗎?”朱凌鍶大驚失。
他一個穿越過來、幾乎是文盲的人,居然要來出題目,考這後明天下的前兩百名學霸?
看到小皇帝臉忽然變得通紅,謝靖也有些於心不忍,可這是他的職責,不得不硬着頭皮催促。
“其實……這個……朕,”朱凌鍶支支吾吾,“不如請謝卿代勞吧。”朱凌鍶説完,為自己的機智點贊。
謝靖卻陡然失,“皇上,您這是折煞微臣了。”經謝靖的科普,朱凌鍶這才瞭解到,殿試的考題是絕對的機密,類似乎高考試卷,要打上五角星並且標註“絕密*開封前”字樣的。
因此絕不能讓考官之外的人知道,殿試的題目究竟是什麼,一切經手的人,都要自覺保守秘密,而密則是非常嚴重的罪行。
一旦哪位主考任上出了題事件,這位大人的仕途幾乎也就到頭了。
這樣的嚴防死守,既是為了公平,也是為了朝廷的公信力。
所以謝靖這樣與本次恩科事務無關的人,最好一個字都不要知道。
朱凌鍶這下懂了,不過他也明白,謝靖是不可能幫他出題了。或許可以和徐程商量一下,然而徐程也是年過半百的老人家,朱凌鍶和他説話,總有些畏懼,沒有和謝靖這麼隨便。
自然也不能讓徐程幫他做作業。
看樣子是非得自己來了。
謝靖見狀,一面心裏唸叨着“清者自清”,一面説與朱凌鍶,歷代君主都愛從四書五經裏一句出來考。
四書五經,加起來可以砸死人吧,朱凌鍶想。
其實這個範圍,畫了等於沒畫。
謝靖舉了幾個殿試題目的例子,作為前科狀元,他對這種殿試真題簡直是手到擒來,朱凌鍶佩服之餘,發覺自己……聽不懂。
謝靖暗自揣摩了一下小皇帝的文化水平,即使拔高來説,也只是略通論語,其他經義,簡直像是沒聽説過。
可憐朱凌鍶怕謝靖太失望,為了顯得自己不是那麼文盲,搜刮腦子裏所有古詩詞,連“關關雎鳩”都背出來了,心情彷彿參加詩詞大會接飛花令一般緊張。
“掉了吧掉了吧這下該掉了吧,”朱凌鍶哀哀地惦記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