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藁城之別後雜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火車輪子無情地敲擊著鐵軌,呼嘯著離開藁城站,義無反顧地向前駛去。站在窗前,望著兄長一家的影子在站臺上越來越小,惟有把伸出窗外的手,拼命的揮舞著,淚水情不自了下來。

也許是小女也覺到了離別的氣氛,完全沒了來時的興奮,早早地入睡了。車廂裡鼾聲此起彼伏,忽而像波濤洶湧的海面,忽而像金戈鐵馬的戰場,中間還夾雜著些許類似那又尖又細的口哨聲,時高時低,時急時緩。我全身的每一神經都被有效地調動起來,睡意全無,腦海裡全是藁城這樣一個陌生的城市,還有生活在這裡的那群雖然陌生然則親切樸實的鄉親們!

藁城之行,讓人去想去寫去悟的東西太多太多。

一、兄長其人兄長是我的網友,與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基層的普通百姓一樣,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他又有別於那些世代面朝黃土背朝青天的農民。五天時間,我親眼見證了兄長的博學多才及他不畏逆境開朗樂觀的格,親耳聆聽他的苦難歷程及錚錚鐵骨譜就的心曲,更同身受於他對病八年如一無微不至地關愛與照顧!也許正應了那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話,兄長的路途一直都佈滿荊棘與坎坷,但是他對未來卻始終充滿信心,荊棘擋不住他,坎坷摔不垮他,他以歌聲和微笑來面對所有的挫折和困苦。

二、淳樸的民風雖然跟他們相處時間不長,但藁城人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次踏進兄長的家門,一家人熱情相,嫂子拖著病體,為我們張羅早飯。兄長的母親放下手中的農活,忙著給我們收拾東西,就連兩個孩子也忙前忙後地為我們打洗臉水、陪我女兒玩,全無生疏

吃過早飯,左鄰右舍的鄰居聽說我們到來,就像招待自家久違的親人一樣,忙上前噓寒問暖,東家送來自產的新鮮蔬菜,西家端來時令的水果,北家小娃娃又把自己心愛的布娃娃送給我女兒,就連兄長已出嫁的姑姑也特地從大老遠的地方趕回來看我們,那份熱情真的令人終生難忘。

更令人動的是兄長的那一幫朋友,他們把自己的生意擱置在一邊,犧牲寶貴的時間為我們接風洗塵。他們的明,他們的豪,他們的義薄雲天,都給我留下了不滅的印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臨別的前一天,鄰居六十多歲的老不顧年老體弱,步行五六里,專門跑到城裡為我女兒買來一套衣服,理由僅僅是“這小閨女長得真俊”我是一個對穿衣極端挑剔的人,若在平時,這樣的衣服本不屑一顧,但是手捧著這套豔得讓人發暈的衣服,我的心卻陣陣泛酸,這哪裡是件衣服,分明是一顆淳樸善良的心啊!從老的穿著打扮不難看出,她的生活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貧窮,但又有誰敢跟這樣一些可愛的人比高低貴賤貧富呢?

三、千里大平原以前只在《平原游擊隊》中見過“電影”平原,這次卻實實在在地看到了平原,真真切切地擁入了平原。

如果把丘陵比作一位小家碧玉,那麼平原則是當之無愧的大家閨秀,大片大片平整的土地,一眼望不到邊,天綠前呼後擁,似藍天像碧海;秋天放眼望去,則是一望無垠的豐收場面,金黃的玉米,紅的高粱,白的棉花…

也許是平原那種特有的地理地貌,河北信教者眾多,寺廟遍佈全省各處,著名的柏林禪寺就座落在藁城鄰縣趙縣城東南,與趙州橋遙遙相對。我想,這裡民風淳樸,大概也與此有關吧!

藁城,這個在地圖上幾乎找不到的小山城,卻在平凡的山水中孕育著像兄長這樣一些不向命運低頭的血男兒,孕育著像鄰居老這樣一些勤勞淳樸熱情好客的鄉親。有什麼理由不祝福這群人呢?有什麼理由不祝福這個城市呢?雖然現實拉開了我與他們的距離,但我要大聲告訴這些可愛可敬的人:很愛很愛你們!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