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上去給伯父伯孃堂兄嫂子報喜!”

“去罷。”張寧試著挪動身體,覺渾身痠痛,乾脆就躺著不動了。

張小妹跑到門口,動作十分靈活活潑,那樣子就像一隻天裡從青草叢中蹦出來的小白兔。這時她又轉過身叮囑道:“你要睜著眼睛,千萬別再睡過去了!我這就去叫人。”

“放心吧,沒事。”張寧注視著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

張小妹好像還不放心,一副恍然的樣子又返身走了回來,臉蛋微微一紅微微側過身,輕輕把手從上衣領領口中伸了進去,片刻後摸出一塊兩指寬的紅菱形綢包來,到張寧的手心裡:“前幾我去上清觀求的祥符,怕神仙覺得我不夠虔誠,就一直放在心口上捂著。”果然張寧隱隱覺到了手心裡的符還帶著溫度,那是小妹的體溫吧!他低頭看了看手裡的東西,又抬頭看著張小妹,一語頓不知道該說什麼,此時他就像一個痴呆傻子一般的表情。

張小妹用指尖輕輕指了指自己的房……心臟,軟軟的隆起在指尖下輕輕陷下去一個窩,就像水面的漣漪又像美人的酒窩,然後她把雙手的拇指、食指、小指各三個指頭對在一起,其它指頭捏在手心,她做了這麼一個奇特的動作,無比虔誠地輕輕閉上眼睛,彷彿在禱告著什麼。只見微微顫動的睫,好似一把小小的刷子在刷動著人的心房。

“走了,我很快就回來。”她說完轉身就跑。

“咚咚咚……”外面響起了木樓梯被踩得急促的響聲。張寧有點困難地拈起那道符,來對著油燈的光源細細地瞧起來。樓梯響過周圍又恢復了寧靜,他忽然聞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十分悉,終於想起來這是桂花的氣味。秋天的桂花,在他穿越前這個張寧才參加了秋天舉行的科舉秋闈。

第三章待到桂花飄香時3伯父連夜請了郎中來瞧,張寧身上無外傷,原本虛弱的脈象此時竟已恢復正常,說只需靜養就能痊癒,就開了一副溫和的藥方。這著實給了張家的人一個驚喜,不過人們的眼裡仍有陰影,可嘴上沒人說什麼,鄒氏只道“人沒事就好,功名反是身外之物”。

她越是這樣說,越是說明大家對張寧被革去功名的事很介懷。不說張寧今年秋闈可能考中的舉人身份,就是以前的生員身份那也是為全家帶來了許多看得見看不見的好處。全家免徭役、並免一部分糧稅等是看得見的;生員本身有社會地位和諸多特權,在官府的話語權能給張九金的生意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出行進貨的路引也好辦,諸如這些好處是看不見的。而現在被革去功名還有犯罪記錄,如果一點不讓家人失望顯然不可能。

而且張寧今後幹什麼營生也讓人有些頭疼,他是從小舉業讀書的人,舉業讀書就是把科舉當成是職業,二十一歲了除了讀書什麼都不幹什麼都不會幹。眼下這光景,張九金內心裡琢磨侄兒到底讀書識字,過些子讓他到鋪子上學帳也是一條出路,反正雲錦鋪子也有他的份額。

不過張寧自己還沒去考慮那些,他最納悶的是原來那張寧怎麼稀裡糊塗地惹上科場舞弊案了,狀況都沒搞清楚。而且他還處在調養身體中,常常在屋簷下放把藤椅,偶爾到天井中曬曬太陽。

他顯得很安靜,這樣子讓家人見怪不怪,以前的張寧就是個悶頭子讀書很用功。不過最近大家覺得他更讓人親近了,雖然話照樣不多,卻在見面時能見到他友善的微笑,有一次張寧還對張九金夫婦行大禮,說什麼“讓長輩費心了”,好像懂事了不少。

他白天不是坐在屋簷下就是在小天井裡,很快就將這個一進的小院看悉,本來記憶裡就很悉,現在彷彿是在溫習一遍。

硬懸山頂灰瓦、粉刷磚石白牆的建築、狹小的天井院落讓宅子看起來秀氣整潔,大約是南京不比北方那般平坦寬敞,百姓住宅都修得十分緊湊。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兩層建築讓牆壁較高,屋簷寬大院子小,因此看起來就像三面圍成的一個天井一樣。這些房間除了堂屋臥房廚房等,大多都作為紡織物和工具倉庫,以及提花織造作坊間。張家的經營顯然只是小生意,主要經營民間喜慶、婚嫁、裝飾用錦,也沒有自主的生產作坊,貨源依靠向製造商購買;家裡的幾套提花木機也只能作為補充,借家庭勞動力降低一定的經營成本。

女人們都是很勤勞的,除了包攬所有家務,還要自己手工織錦;張九金父子主要負責外面的訂單、進貨等事。總之整個張家沒有一個閒人,連六七歲的丫頭也會被使喚著打打下手……除了張寧。張小妹看起來細皮也是能幹著呢,聰明手腳又快,不僅提花工、織造工都能勝任,而且還能按照父兄的描述自行設計圖案。有些客戶對鋪子上的成貨都看不上,便要現訂做;先讓雲錦鋪按要求拿出設計圖案,滿意後再開始趕工現織。這種客戶多數是做屏風一類的裝飾品,特別是讀過點書的,最是講究品位喜好。

這會兒張小妹就在趕著畫一幅鴛鴦戲水圖做屏風的,不過她好像不怎麼專心,時不時就抬頭從窗戶裡往外看張寧在做什麼,他仍然是曬曬太陽、或是站起來走走,身體已經漸漸在恢復。

前天他洗臉的時候在水裡照過自己,這個張寧的皮囊竟生得儀表堂堂,雖然水裡看不甚清楚但輪廓是十分周正。而且個子也高,比張家父子還高出半個頭;張氏父子的面相是圓額頭,張寧的額頭卻沒那麼飽圓,但一想到自己的養子身世也就對面相的不同釋然了。

隨著身體恢復可以活動,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在大家都忙忙碌碌的時候無所事事很不自在,無奈在家裡他本幫不上半點忙……雲錦的織造那已經脫離了技術活的範疇,在張寧眼裡本就是藝術活,別看張家生意小,沒個金鋼鑽也攬不了瓷器活。他能幹?連妹子都比不上。家務是不讓男人碰的,張寧也不想反而讓大家覺得不舒服;在大家眼裡他以前是有功名的人一時間覺也轉變不過來,怎麼會允許他去幹家務?

於是張寧就只能琢磨自己的職業生涯是怎麼完蛋的,搞成現在成天沒點正事可做,連拿起聖賢書來消磨時間都不好意思,心道都被革去功名永不錄用了還讀那書有鳥用?若是這事兒沒有眉目,等身體完全好了得去鋪子上幫幫忙,有資產份額是一回事,大家都在幹活自己吃白飯又是另一回事,一開始不悉業務去打打雜也算出力。

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便乾脆閉上眼睛,前前後後地思索起來。

張寧前世是會計師,工作和歷史知識毫不沾邊,對歷史的瞭解只限於高中課本和一些小說和電視,那點知識實在籠統模糊可憐。現在永樂二十一年,永樂爺大約是怎麼一回事倒是知道,是太祖朱元璋的兒子,偏偏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永樂爺就發動“靖難”之役把建文帝趕下了皇位自己坐上寶座……這都二十一年了,好像永樂爺的皇位已坐不了多久,接下來張寧有點印象的是有個王爺造反沒成功;另外有名臣“三楊”,下西洋的鄭和,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于謙好像也生在這個時代。其他的張寧知之甚少,這也沒辦法,工作後誰還去研讀和掙錢毫無關係的歷史?

以上想到的是大環境,然後他斷斷續續地想起了被捕前後的一些具體事兒。主考官叫呂縝,張寧沒見過,但他作為一個考生當然知道名字。記得在公堂上有個大笑的老囚犯,說話的口氣好像就是他。

想到這裡,張寧反覆琢磨了幾遍,總覺得這案子有點蹊蹺。他自己比竇娥還冤是肯定的,那呂縝也是被人誣陷的?但如果沒點真憑實據去誣陷一個禮部侍郎好像是不容易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