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調虎離山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清兵調動鳥槍手與孫永金部對開始,相峙的局面就已經決定了。實際上,在清兵向孫永金的預設陣地發動進攻的那一刻,就註定了雙方相峙的結局。
孫永金部佔據著地利的優勢,吳三桂部則擁有著人數上的優勢,同時,狹隘的道路,難以行走的山坡,也限制了雙方進行大規模的迂迴,只能是在這麼一塊狹長地帶進行無休止的進攻和防守。
當又一輪衝鋒,被火槍手的排槍打下來時,掩藏在沙袋後面的清兵變得更加沮喪,一顆又一顆炮彈不停的在他們身邊爆炸,儘管擁有著沙袋作為掩護,但是死傷依然難以避免。
這種只能捱打,不能還手的戰鬥最為打擊士氣。可是,這個時候的清兵將領,彷彿是鐵了心一樣的要攻克這座山頭,不停的驅趕著士兵,撲到前方來,然後一次次的發動攻勢,再一次次的被趕下來。
巴思漢用千里鏡看著前方的戰鬥,冷冷的笑了起來,對著一邊的李如碧說道“李總兵,你覺得如果我們的大炮上來了,能打得垮明軍嗎?”現在的李如碧正哆嗦著在思考另一個更為嚴肅的問題,那就是吳三桂會怎麼對付他。本沒有心思去聽巴思漢的說話,使得他一時間沒有聽明白,一臉茫然的看過去。
看見他的模樣,巴思漢更是冷冷的一陣嗤笑,再次問道“我問你,如果我們的大炮上來了,能不能攻下對面的山頭。”自從發現自己被騙之後,李如碧就沒把注意力集中到戰鬥中去過,於是張著嘴胡亂的答道“應該、可能會攻下對面的山頭。”
“哦!”巴思漢滿臉玩味的問道“真的嗎?”李如碧頓時大汗淋漓,說話變得更加結巴,答道“只是有可能。”巴思漢這時假意做出思考的模樣,然後說道“這麼說的話,也有可能攻不下對面的山頭。”說完之後,他異常乾脆對八旗下達了命令“撤退,明就回咱們在昆明城外的大營。”那些八旗兵丁得令之後,一陣歡悅,在這荒山野嶺一樣的地方,待了這麼久,他們早就待膩了。再說了,吳三桂的伏擊已經被對方看破,急切之間要想攻下明軍的堅固防禦又是基本沒有可能,還不如回到清兵大營暢快。
於是,加緊撤退,轉眼就看不見人影了。
八旗兵撤退的消息很快傳到吳三桂的耳中,對於這些滿洲兵,他們沒有絲毫的辦法,儘管他被冊封為平西王,但說到底,這些滿洲兵才是主子,而他們只是奴才。
不過,對於八旗撤兵的消息,那些吳三桂的嫡系還是一陣憤慨。
就在這時,吳三桂下了一個命令“把李總兵叫來,讓他的兵上去。”那些吳三桂的嫡系親信,聞言大喜,忙不迭的把李如碧拖了上來,讓他驅趕著士兵,向孫永金的陣地發動了攻勢。
在密集的彈雨面前,如此舉動,本就是拿這些投誠兵當炮灰,李如碧如何會不知道,不過,他更知道,這些吳三桂的嫡系親信將他恨之入骨,懷疑他將清兵的伏擊計劃告訴了明軍,這才導致了伏擊的失敗。
實際上,這怎麼可能,但他已經沒有解釋的機會,只能是硬著頭皮朝前進攻。
如今,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清兵的大炮能夠及時趕來,別讓他們老是在這裡挨炮了。
在投誠兵們強大的意念面前,清兵的大炮還真讓他們盼了過來。在催促之下,這些炮手飛快的架好大炮,然後衝著兩邊的山頭瘋狂的傾瀉炮彈,企圖將明軍的火力徹底的壓下去。
幾乎就是從清兵大炮開火的那一刻起,蹲在山腳下的李如碧部投誠兵壓力頓減,遭到清兵炮火襲擊的明軍火炮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對方的火炮身上。
一場小規模的炮兵對決,就在這種情景下展開,雙方都是互不相讓,炮彈不停的在空中呼嘯而過,然後傳來震天的轟鳴聲。
這個時代的火炮,效率的低下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對,別說是在一天時間裡,就算是讓他們打個十天半月,也未必能分得出勝負。
看到這種情景,孫永金笑得越發甜了。憑著這種進攻的烈度,他可以確信,吳三桂將銳部隊盡數調往這裡,清兵大營已經空虛,吳三桂的嫡系部隊和他收編的投誠兵部隊,被徹底的分離開了。
如今,他要做的,就是保證自己在清兵的優勢兵力面前,堅守陣地。
同時,吳三桂也漸漸的從暴怒的情緒之中恢復過來,隱隱的覺得有點不對,然後猛的一拍大腿,從地上跳將起來,大嘆道“不好,我們中了明軍的調虎離山之計。”他的那些嫡系親信被主帥的舉動嚇了一跳,然後再聽到吳三桂的說話,一些明的將領頓時也想到了什麼,冷汗涔涔而下,從騰越崛起的這支明軍實在太可怕了。
自從他們將嫡系銳盡數調到此處伏擊之後,清兵大營基本上是由卓羅的部分八旗兵和絕大部分的投誠兵把持。
如果是在以前,只要卓羅的真滿洲兵在,他們無論如何不會產生大營空虛的覺,因為那個時候,他們相信,卓羅一定能夠壓得住那些投誠兵,並徹底的擊潰明軍的攻勢。
但是現在,他們卻在身上冒出一股冷汗,這支從騰越崛起的明軍對真滿洲兵毫無畏懼之心,更數次戰勝八旗主力,隱隱的有一種威名更勝的勢頭。如果是他們進攻卓羅的八旗兵,誰也不敢打包票,卓羅一定能夠堅持得下來。
再加上,他們在這裡同明軍戰如此之久,雖然能夠看到李定國的旗幟在山頭不停的飄揚,但是鬼知道李定國還在不在這裡,因為眼前的這支明軍與他們以前遭遇的明軍戰鬥風格迥異,相比於善於使用地雷、騷擾和伏擊的李定國部來說,眼前的這支軍隊,更加善於打陣地戰。
如果清兵大營遭到李定國和昆明的夾擊,吳三桂的嫡系親信們,在心底裡,已經給卓羅統領下的八旗兵宣判了死刑。
八旗兵一敗,那些心懷兩端的投誠兵那裡還會堅持,說不得立刻就會倒戈相向。
等到清兵大營慘敗,昆明之敵再向他們這支孤軍發動猛攻,則清兵的雲貴主力將蕩然無存,西南戰事敗局已定,無力迴天了。
如此的結局,讓吳三桂麾下的眾將領不寒而慄,神之間,不由自主的看向山頭上孫永金的旗號。進入雲南之後,一切都很順利,李定國和白文選已經被
迫得逃亡邊地,大量的明軍源源不斷的投降,更是讓吳三桂的實力急劇膨脹,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些投誠兵最終將被他們消化,徹底的效忠於他們。
可是,自從孫永金在騰越崛起以來,連斬清兵大將,一路殺到昆明,這次的調虎離山之計,說不得又是他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