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電影局的趙副局長陪著康劍飛來到會議室,鄭重地介紹一位長得圓啾啾的男子:“康先生,這位是北影廠的王洋王廠長。”為何說這位王廠長長得圓啾啾的?因為他腦袋是圓的,嘴巴是圓的,鼻頭也是圓的,肚子還是圓的,他戴的眼鏡和叼著的菸斗還是圓的。

康劍飛只看了一眼,就將這位“圓廠長”的長相記住。

“王廠長你好,久仰大名!”康劍飛禮節地與對方握手。

王洋笑道:“我也久仰康先生大名!”康劍飛雖然穿越前在北影混過幾年臨時演員,但對王洋此人並不太瞭解。若說30年後的內地影壇,韓三爺是當之無愧的大佬,那麼此時王洋的角也差不多。

此君一共當了36年的北影廠廠長,北影廠在他手裡從無到有,到現在已經擁有最整齊的導演、攝影、美工、演員陣容,成為內地首屈一指的電影大廠,像劉曉慶就是王洋一手培養出來的。而許多地方電影廠的廠長,也都是王洋的徒子徒孫。

曾博林還是提前坐了些功課的,趁機在康劍飛耳邊小聲介紹道:“老闆,這裡所有人都要賣王洋麵子,他在內地很吃得開。”康劍飛微笑著點頭表示知道,然後跟王洋談時,不知不覺熱絡了許多。

趙副局長坐在主席位首先發言:“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大陸和香港的電影工作者可以齊聚一堂,共同討論中國電影的創作和發展。電影是一門藝術,是發現美、創造美、展現美的工具,它是……今天的電影工作者會,我們的目的是互相發現不足,互相借鑑長處。不可否認,由於十年的運動讓內地的電影發展停滯,我們跟香港同胞比起來,在電影技術和表現方法上都有所落後。但我們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年輕導演陳凱歌的《黃土地》,不就剛剛拿到了國際大獎嘛……在會開始前,我們先欣賞一下康劍飛導演的《刀馬旦》,和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藉由這兩部好電影討論……”張副局長足足說了20分鐘才結束,緊接著會議室的門窗被黑布遮住,正前方掛了一塊白布做熒幕,後面架著個放映機就開始放映《刀馬旦》。

與會的眾人當中,大部分都沒看過康劍飛的電影,主要是沒有觀看的渠道,就連陳凱歌也是如此。

開場就是荒唐的軍閥,要娶唱戲的鐘楚紅做姨太太,接著一連串滑稽場面讓會議室裡不時發出輕笑聲。

電影局的官員看得最輕鬆,只需要當觀眾欣賞就行,不時樂不可支地笑出聲來。

不過像王洋、陳凱歌這些內地電影人,看到最後卻面沉重,許多笑料他們笑得很苦澀,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片子跟這部《刀馬旦》差距實在太大。

不提電影的劇情,只說鏡頭、配樂、武打動作……甚至是電影的畫質,《刀馬旦》幾乎是全面碾壓現今的國內電影。

由於時間的問題,在放映完《刀馬旦》後,大家就要開始會議討論,而《黃土地》的放映和討論則要放到下午去。

當熒幕上升起《刀馬旦》的結束字幕時,會議室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北影廠的廠長王洋是有渠道觀看境外電影的,不過他以前只看左派公司的片子,此時不由地嘆道:“以前只覺得《少林寺》拍得好,沒想到香港還有《刀馬旦》這樣的電影。”第472章對於會議室裡的某些老藝術家來說,《刀馬旦》在內容上顯得媚俗與浮躁,不是真正地抒發和讚美革命情懷的電影。

不過今天並不真的是在開會,而是電影局那邊接到中央任務,要他們多多與康劍飛拉近關係,所以才出這麼一場不倫不類地會。

所以即便是他們認為不好的東西,這些老先生也會“顧全大局”,不會隨口亂噴康劍飛拍得不好。

除開思想陳舊的部分電影人,像陳凱歌這種新生代導演,則是非常欣賞康劍飛這種電影敘事方式。而且《刀馬旦》的雅俗共賞讓陳凱歌茅頓開,腦子裡突然想明白:原來革命題材的電影還可以這樣拍——電影局對《刀馬旦》的定義就是革命影片。

“我認為康劍飛導演的這部《刀馬旦》,它首先人物形象非常鮮活,幾位男女主角各有特點,而且不是偉光正的英雄形象。他們有著貪財、懦弱、衝動等等方面的缺點,但這並不能掩蓋他們的愛國情,反而讓觀眾覺得更加親近和喜愛,因為他們都是有血有的普通人……”率先發言評價的是陳懷凱,這老爺子正是陳凱歌的父親,也是北影廠的知名導演。

陳懷凱以前也是在香港闖蕩過的人,在李永祖、張善琨的永華影業工作,建國前夕返回大陸擁護共產黨,1949年就榮升中央電影局副導演(副導演即是工作也是職稱)。

這種資歷已經深得不能再深,就算是北影廠的廠長王洋,也只能跟陳懷凱朋友相稱,不能強行命令他做什麼。

“陳導演說得鞭辟入裡,”另外一位北戲的教授何新懷接著話頭說,“領導人說要改革開放,這個改革開放不僅僅是發展經濟,我們中國的電影經過十年的停滯發展,也是需要改革開放的。像張導演的《少林寺》,就是大陸和香港電影合作的典範。在電影合作中,我們的電影工作人員,也學到了許多香港電影技術。《刀馬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影片,它給我的啟發很大啊,等這部電影在內地上映之後,我一定推薦我的學生去認真學習觀看。”電影局的趙副局長點頭道:“何教授的發言高屋建瓴,我們中國電影確實需要改革開放。過去的那一套樣板戲,人民群眾已經不喜歡看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借鑑學習別人的好東西。康劍飛先生不僅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大導演,也是著名的國際大導演,他曾經導演拍攝了一部美國電影叫《小鬼當家》,全球票房接近兩個億美元。這樣的有著先進經驗的大導演,今天能夠來參加電影局的會,一定能讓在座的諸位有所收穫。”

“一部電影賣兩億美元,那得賺多少外匯?”

“假的吧,電影怎麼可能賣幾億。”

“也不是沒可能,《少林寺》不就賣了一億多。”

“這個康導演看來是個大資本家啊。”

“……”趙副局長的話顯然把這些人給鎮住了,誇得再響也不如一億多美元直接,會議室裡居然出現嚶嚶嗡嗡的嘈雜議論聲。

“哪裡哪裡,趙局長過獎了,”康劍飛連忙說道,面前這堆人把他捧上了天,那是在給他面子,花花轎子人抬人,他康劍飛自然也要送回幾句好聽的,“其實內地的電影也有很多品,就拿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來說,我個人就非常地欣賞和佩服,那種民族的厚重,是我這種商業導演拍不出來的。而且我還聽說,陳凱歌導演為了給《黃土地》配樂,和張藝謀、趙季平先生一起去西北採風,頂著零下20幾度的北風,在窯裡跟農民一起聽民歌,拉家常,晚上就光著身子在土藥裡睡覺,一呆就是一個多月。這種吃苦耐勞的神讓我非常佩服,也是我們香港的電影人需要學習的。”先前一味地吹捧康劍飛,已經讓在座某些人到不舒服,現在康劍飛吹捧誇讚,立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雖然只是誇陳凱歌和《黃土地》,但其他人卻是與有榮焉,頓時對康劍飛的印象好了許多。

“康導演謬讚了,《黃土地》能在國外拿獎實屬僥倖,我還有許多地方不足,需要向香港的同行多多學習。”陳凱歌跟劉曉慶在會議室裡年紀最小,他們基本上就是來打醬油的,現在被康劍飛電影讚賞,頓時覺得倍兒有面子。

趙副局長也很高興,笑著說道:“確實,就像康先生說的那樣,我們的電影人有著寶貴的革命傳統,這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神,是永遠不能丟的……”大導演謝晉說道:“內地的電影落後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思想上的,一個是技術上的。技術上的好解決,思想上的落後就要難得多了,我覺得《刀馬旦》就給了一個很好的思路,那就是把英雄還原成人……”各位老先生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言,康劍飛基本上就是閉嘴傾聽。

一直到十一點半,才暫時結束會議去食堂用餐,下午還要接著看《黃土地》,看了之後繼續“”。

康劍飛之所以有這麼多閒功夫跟他們瞎扯淡,主要是他提出的與內地合資建影院的提議,如今文化部內部還有爭議。有的認為電影屬於思想文化領域,電影院不能讓私人來投資,有的又認為該大膽放開手腳,既然私人可以開公司了,為什麼私人不能建電影院?

在文化部那邊做出決定之前,電影局自然要安排康劍飛參加活動,這什麼電影會就是給他混時間的。

不僅如此,晚上還安排了歌舞表演,還是專門請來的東方歌舞團做演出。

至於對夢工廠電影的審核,電影局也安排了專門的團隊在做。首先要挑出那種意識形態問題嚴重的電影,這種電影直接給槍斃掉,接著選出哪些哪些可以直接上映,哪些需要刪減修改。

而安排檔期反而更簡單,因為此時還沒什麼五一、十一長假,更沒有哪家公司的電影和夢工廠搶票房,一個行政命令下去全國就把片排開了。

當然,地方電影院瞞報票房是不能避免的,康劍飛最大的期望就是盜版拷貝別太多。雖然各地的都是國營電影院,但中國實在太大了,全國鋪片之後需要的拷貝實在太多,地方影院私刻拷貝、瞞報票房的事止不了。

天朝文創事業最大的敵人就是盜版,這個問題在三十年後都不能解決,此時更是國營單位帶頭搞盜版。像中國唱片公司購買世界各國的名曲版權,簡直是良心得不能再良心,九十年代大文豪馬爾克斯訪問北京,結果發現新華書店裡一排排的盜版《百年孤獨》,氣得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發誓永遠不賣版權給中國。……在電影局食堂的午餐吃得很“簡樸”,跟康劍飛坐一桌的,除了趙副局長、謝晉、陳懷凱、陳凱歌等人外,還有幾個六七十歲的老先生。

由於劉曉慶曾經獲得過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而且還在香港和康劍飛見過面,所以特地被安排到康劍飛身邊就坐。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