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08-11-310:55:29三、竇太后:帶著眼淚微笑的往事在漢朝歷史上,有三股猶如瘋狗一直都在互相攻擊,撕咬,甚至是沒完沒了的火拼。他們分別是:文官集團,外戚集團,宦官集團。特別是外戚力量,如果沒有它,漢朝就像卸裝的女人,立即暗淡無光。
外戚力量,又分兩撥人:那就是各屬於皇太后和皇后。往往是,皇太后一崩,其外戚立即被土崩;接著皇后的外戚上臺;當皇后有一天變成皇太后,甚至中途崩時,那些隨人得道的雞犬,立即又打得落下一地雞。
呂雉之後,薄太后的外戚唯有一個薄昭,還不幸被劉恆動員百官以哭喪的方式,讓他做自我了結。更不幸的是,好不容易嫁一個薄氏家族的女兒給劉啟當皇后,卻生不出一個蛋來。
這就是命,天不予,何必爭?
現在,薄太后老了。我們可以想象,這個風燭之年的老人她內心的悲苦。在她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無疑就是白髮送黑髮。送走了薄昭,又送劉恆。現在,她縱有千千結,似乎都不再重要了。
她唯一能做的,或許就是等待一場向北的風,捎她的靈魂直飛上天,然後掩埋在代郡那曾經寂寞而又多麼溫暖的代郡。因為,在那裡,畢竟保留了充實無爭的生活記憶。
孝景二年(公元前155年),夏天,太皇太后薄氏崩。四年後,孝景後的薄皇后,無子無寵,終被廢除。
現在,終於輪到竇太后登場了。
說起竇太后的革命家史,總讓人唏噓不已。在她和已逝的薄太后之間,似乎有某種相似點。首先,早年受苦,晚年享福;其次,對黃老之術都有著共同愛好。特別是竇太后,對黃老的學問簡直就是如痴如逛,不能自已。
更瘋狂的是,她要讓皇族,甚至是外戚都要像她那樣熱愛黃帝和老子;除了黃老之書外,不許讀另外的書。否則輕則捱罵,重則捱打,從此受這冷落。
正是這個苦命出身的女人,讓孝景時期的政治都帶著一股濃烈的老子氣息。於是,史學家甚至把這段歷史稱之為黃老之治。一個深居宮室的女太太,竟能把學問搞得如此風靡。我們只能說,的確太傳奇了。
事實也是,竇太后不但生活傳奇,他的人生及命運,似乎從她入長安始,傳奇就像五百萬大獎一樣,屢屢被她撞上。
竇太后是在呂雉專政時期以良家女被選入宮的。後來,呂雉覺得長安養太多宮女不是好事,於是把一批宮女分配給諸侯王,每人五個;而恰恰是,竇太后就在這批被驅出長安的名單當中。
竇太后是趙國清河人,一個弱女子背井離鄉,不如一心一意重歸故里。於是,在出發之前,竇太后特別去找了分配宮女名額的某太監,說一定要把她分給趙王。那時,這位太監官張嘴就滿口滿應。可是,當正式出發的那天,竇太后傻了。
因為,她的名單不在趙國,而是在那個窮地方代國。
這下子,真的完蛋了。於是,竇太后立即回身,痛哭涕地找領導質問。結果,那個太監卻唐
道:實在不好意思,我竟然把你這件事忘了!
忘了?這簡直就是扯蛋!說白了,竇太后當時就是沒給他送銀子,或是少送。不然,這天大的事,怎麼說忘就忘了呢?
可是,這時候名單都分好,改是改不了的,但是竇太后執意不肯走。
竇太后實在是太可愛了,呂雉這次行動,是專門把她們送給諸侯王做小老婆。你不去,那得問呂雉答不答應了。不過話說回來,代王不就是人窮一點,地方偏一些。可是他有優點呀,人特節約,又特疼老婆,或許被他看上了,那何嘗不是一件美事?
最後,竇太后還是硬被著去了代國。她來到這塊風沙滿天飛的窮地方,正是她最美麗的時刻。而恰恰是,就在這她如花開放的美麗時刻,竟然被劉恆瞧上眼了,寵到了心裡。
竇氏的祖墳,簡直就要冒煙了。
竇太后被劉恆寵上的成果就是,不久生了個女兒,她就是著名的長嫖公主;後來又後了劉啟,劉武等兄弟。
那時,劉恆已經有了一個王后,並且替劉恆生了四個兒子。劉恆如果要立太子的話,這等好事是怎麼也輪不到竇氏家的。可是不久,王后得病先逝了。更奇怪的是,當劉恆入長安當皇帝的時候,王后這四個兒子小雞得瘟一樣,一個接一個離世。更絕的還有,劉恆寵幸的另外兩個女人,皆無子。於是,竇太后理所當然的,就被封為皇后,劉啟就被立為太子。
這下子,如果不是竇氏的祖墳冒煙,鬼都不信了。
竇太后有兩兄弟,兄長君;弟廣國,字少君。竇太后貧寒出身,父母早死,竇少君在他四五歲時,被人販子掠走四處轉賣,杳無音信。據竇廣國講,原來他被轉賣了十幾處,最後被轉讓到宜陽某戶人家。
最傳奇的故事再次在竇家身上發生。竇少君被賣後,替主人入山燒炭。那時,到山裡燒炭的有一百多人,黃昏夜裡,全聚在懸崖底下打地鋪。可是,就在一個夜裡,懸崖崩塌,把睡在底下的一百多號人幾乎全壓死了,唯有一個人活著!
蒼天保佑啊!這個人,就是可憐而又命大的竇少君。
逃過一劫的竇少君,終於從自己身上,懂得了什麼叫命。於是他給自己算了一卦,竟然是一個吉卦:數後,必定被封侯!
天啊!就剩一條小命了,還要被封侯?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