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以德服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百七十一章以德服人蕭凡往文華殿大門急步退去。

他退得很快,像一個習慣吃敗仗的將軍逃跑似的,一潰千里的動作那麼的駕輕就

逃跑,是一種生存技能,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若學不會它,送命的可是自己。

——比如說現在,朱允炆就提了一個讓自己有送命危險的想法。

當欽差大臣,奉皇命去北平安撫朱棣?

蕭凡很奇怪,朱允炆那個天才腦袋怎麼會想到自己身上去。

他難道不知道自己跟朱棣結下多大的樑子嗎?

真去了北平,估計半路就會被朱棣派來的殺手幹掉,製造意外事故對那位玩慣了陰謀詭計的王爺來說,實在太容易不過了,欽差大臣又怎樣?人家都準備造反了,連當今天子都沒放在眼裡,哪會在乎殺一個欽差大臣。

總而言之,要自己當欽差大臣去北平安撫朱棣,絕對是個讓自己送命的陰險主意,如果提這個建議的人是黃子澄,蕭凡肯定會毫不猶豫的一拳揍得他滿地找牙,但提出這個想法的是素無心機的朱允炆…

打皇帝是不對的,算了,原諒他,下不為例蕭凡走得很快,生怕背後的朱允炆叫住他,他甚至考慮最近要不要請個長假,在朱允炆打消讓他去北平的想法之前,最好不要出現在他視線內,免得喚醒他沉睡的記憶…

反過來說,現在也是個報復政敵的好機會,請黃子澄最近多在朱允炆面前多轉悠兩圈,或者讓他多在朱允炆面前唸叨什麼“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煮粥…”之類的話,朱允炆一煩他,肯定把他派北平去了。

好主意啊,借刀殺人,上策也。

蕭凡不由為自己的高智商暗暗得意…

削藩之策在蕭凡的鼓吹下,朱允炆終於放棄了黃子澄的觀點,同意了蕭凡的幾條建議。

這是個勝利,但只是小勝而已。

蕭凡看得出,黃子澄的話對朱允炆影響太深了,他之所以放棄黃子澄的觀點,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很看重與自己的友情,不願因為這事讓友情產生裂縫。

對蕭凡來說,有這麼一位重情義的朋友,是好事。

對整個大明來說,有這麼一個情用事的皇帝,是悲哀。

情為砝碼的認同,是蕭凡不願看到的,削藩是國家大事,是關乎整個大明王朝興衰的重大國策,不是講究禮儀客氣虛套的時候。睿智的頭腦,冷靜的判斷,以及果決的作風,才是一個皇帝應該具備的素質。

很明顯,朱允炆欠缺得太多了。

當然,還有一個禍害大明江山的死老頭兒,——黃子澄。

這個頑固迂腐的老頭兒若不消失在朝堂,建文朝廷在他忠心耿耿的禍害下,多半會走回原來的老路,歷史再一次重複,而蕭凡這個穿越者,也將成為史上最無能最窩囊的穿越者…

蕭凡忽然想跟黃子澄好好談談。

這個想法很莫名其妙,在他腦子裡一閃而過,連他自己都被嚇了一跳。

兩個水火不容的政敵,怎麼談?談什麼?站著罵街嗎?

可是他卻不得不談,他仍抱著萬一的希望,希望能說服這個倔強的老頭兒,希望他能同意自己的觀點,給自己少製造一些阻礙,多贏得一些時間應對即將到來的燕王謀反。

當蕭凡走出皇宮的承天門時,他的兩手已緊緊攥成了拳頭。

談一談吧,我是現代人,前知八百年,後知八百年,跟一古代傻*老頭兒計較什麼勁兒?溝通,讓世界一切變得更美好——這是句什麼廣告詞兒來著?

不管什麼廣告,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

想到這裡,蕭凡命令自己笑起來,儘管恨黃子澄恨得牙癢癢,可蕭凡仍然要微笑著面對他,微笑,是一種語言,無分國界,大小通殺,帶給世界和平和善意…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