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當復來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一次失敗讓蘇建再也沒有了領兵出戰的心志,不久之後,他被任為代郡太守,在任上而卒。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再領兵的蘇建反而與衛青有了較深的往。
跟著衛青、霍去病出徵、封侯、得爵的將校很多,但是,能與衛青說“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願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的有幾人?當然,能勸霍去病的人…
有這樣一位父親,蘇武與兄弟一共三人,皆是少時即任郎官。
郎官出仕正途,也是再好不過的捷徑,因為,郎官即是天子近衛——只要入了天子的眼,前程豈不能如錦似繡?——霍光、上官桀都是走得這條路,因此,他們與蘇氏兄弟的情很深。
當然,與他們有這樣深的不止蘇氏兄弟,還有很多公卿百官的子侄,比如說…李陵。
那種少年意氣的情與後來仕途上彼此利用的
情是完全不能同
而語的。
因此,即使明知道李陵已經為匈奴效力,霍光與上官桀在主政伊始,仍然讓前往匈奴的使者尋機勸李陵歸漢。
既然連降敵叛漢的李陵都讓他們抱有如此期望,那麼,蘇武呢?
出使匈奴前,蘇武任中廄監,當時,上官桀是未央廄令,兩人的情並不比霍光與蘇武差…
桑弘羊十三為侍中,又怎麼會與蘇武無情?
眾人都在恍神,那個送匈奴使者歸國便再無消息的蘇武…要回來了…
一去十九年…被匈奴單于一口咬定已死的人…會成什麼模樣了…
沒有人能夠想像蘇武這十九年過的是怎麼樣的子!
去國出使時,他已屆不惑之年…十九年…並非青壯的他是如何在匈奴那種環境中活下來的?
使者的奏記上沒有詳說,只說“留二十年不降,單于降之,幽之北海,武杖漢節…”
…
北海啊…霍光恍然想起兄長漠北歸來後的隻言片語。
——他的兄長很不屑地說那裡是不之地,還沒有大漠瀚海有意思…
——那種地方…
上官桀放下手,猛然驚醒:“蘇元還不知道呢,得派人去告訴他!”蘇元是蘇武的獨子,與上官安年紀相仿,其母改嫁後,一人支撐門庭,將兩個姐姐體面地嫁了出去,一干故皆頗為照拂這個不知算不算是孤子的晚輩。
霍光默默點頭:“就讓令郎去吧!”蘇元未曾出仕,一干故中,只與年齡相仿的上官安尚算
好。
張安世驟然回神,抬首對霍光道:“我去給車騎將軍傳話。”見霍光等人都沒有異議,他立即轉身離開。
霍光也斂了斂神,對上官桀等人道:“我們一起去向上稟奏此事吧。”一行人默然點頭,出了尚書署,當輦車行到飛閣複道的最高處時,霍光忽然讓御者停車,走出車輿,望著飛閣下的城牆,隨即望向北方。
天漢元年,他曾陪著孝武皇帝站在宮牆之上,看著蘇武手持純赤漢節行往北方,節飄蕩,異常醒目上。
那時,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出兵北征,乃雲:“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將之前扣押的漢使路充國等全部放回。孝武皇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答其善意。
他們未曾想到那趟出使會有任何風險…可是,那個所有人最年長,素來照拂後進的男子一去便沓無音信…
早有他的死訊傳,他的母親不信,卻至死沒有見到兒子歸來,他的
子不信,可是,在蘇家連遭變故後,那個女子只能握著他臨行留書另行嫁人…
——不是負諾,只是,無能為力…
他對子說:“結髮為夫
,恩愛兩不疑。”他承諾著:“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霍光長長地吐出
鬱結的悶氣。
——無論如何,他歸來了…而不是永遠留在異國他鄉…無論是不是自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