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三將勸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跟隨呂布,尤其在得知他的目標之後,更只有不過區區百來人追隨在他身邊。

呂布沒有強讓那另外的四百多山賊徵用,兀自便領了龔都等百來號人,往北面而去。

事實上,或許在遇見龔都這群山賊之前,呂布還有苟且或者是忍耐再起東山的想法,但在此時此刻,呂布卻是重新回到了當初在幷州時候的心態。

所謂的名聲,權勢,在他南下以來,幾乎無時無刻不是熱切的投身入內,本來的英雄之心,已經變得模模糊糊,彷彿只是為了征戰而征戰,甚至不惜造成歷城的慘景,都已經麻木不仁。

那一刻,呂布卻是終於寧靜下來了自己暴躁的心情,甚至恍然記憶起,自己可恥的行為。

他竟逃了!拋棄子的逃了!離棄部曲逃了!

若是以前,他可能做出這樣的行為嗎?毫無疑問,若在以前,他寧可衝冠一怒為紅顏,寧可決戰以求死,也決然不會像這般懦弱。

所以,重新恢復了心境的呂布,已經不想逃了,甚至彷彿也厭棄了則無窮無盡的逃命。

他的目標,便是河內,那裡有他的兒,或許還能夠趕在前頭,見上最後一面,又或者…那裡將會是他的終點。

他不想逃了,他是呂布,他已經只求一場轟轟烈烈的廝殺,為他的人生,在最後的結束點上,留下一抹鮮豔的筆墨。

河東,很強大,輸給這樣一個敵人,並不會辱沒於他。

有了龔都打家劫舍得來的錢糧。呂布花費了半個月時間調理好身子,又勉強讓赤兔重新恢復了不少體力,便迫不及待的帶著龔都直接向北面而去。

沿路上,呂布並沒有再導演一次歷城地慘景,只是小心翼翼的躲開了沿路鄉鎮,蜿蜿蜒蜒直指河內。

而這個時候,衛寧已經率領的四萬兵馬抵達了河內城中。

先前,朝歌一戰,大敗袁紹十數萬兵馬。除了少量投降士兵外,大部分的降卒都囚看管在朝歌,牧野一帶,啟用這些降卒分散,以工代勞修繕朝歌,鄴城等地的城池水利。直接等到衛寧將整個河北統一之後,這些戰俘才得以返鄉,而冀南一帶。經過近十萬人修繕。倒也勉強恢復了一些戰前的圓氣。

大軍所過之處,從當初的烽火連天,四野遍地民餓殍,倒多了幾分祥和。

戰爭賜給了所有人痛苦和血淚,但同樣,何嘗不也是讓人更加堅強,尤其。有這麼一個民族,他飽經磨礪,但從來,不會因為戰爭而低下頭顱,只會在血與火中。依舊驕傲而堅韌的了過來。這樣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就是有這樣一雙勤勞地手。

或許,這應該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下去的品質,同樣,衛寧覺得,自己有義務將這樣一個民族帶到巔峰,將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蠻夷南下的可能,所掐滅。

大軍娓娓踏入了河內城池之中,衛與甄宓趴在那屬於兩人的小巧馬車之中,將腦袋探出四野觀望。

他還記得。當初衛寧嚴肅的讓他記住從河東到河內的那片寧靜畫面。卻在河內北上開始,見過了太多的慘景。路邊地屍體有多少餓死。又有多少壞於疾病,更有無數人,死在兵政地苛刻,又或是戰亂必然伴隨帶來的賊禍。

而朝歌城外,近數十里起,數十萬兵馬的大戰,只便是戰死的鮮血,便幾乎染紅了整個漳河的上游,甚至一度到了鄴城,漳河的中段也能看到那依稀未曾散盡的殷紅。^^吧^發^^七八歲地孩童,又如何見識過這般慘烈的畫面。當初對戰爭的憧憬,到了此時此刻,才有了深刻的體悟。或許,他在此前會崇拜典韋,崇拜黃忠,崇拜河東任何一個戰功赫赫的大將,但見識過真正地戰爭,他才知道,這其中到底有多少辛酸。

衛寧會了他一個道理,戰爭不能輕易打開,否則必然讓局勢動盪,讓百姓離,讓無數人,不管士兵,不管平民,都為這場戰爭而死去。

但是,當戰爭必不可免的來臨時,你卻不能退縮,勇敢的舉起兵器,不出則已,一出,即便不能做到一舉潰敵,也要打痛你的敵人,讓他們再不敢小覷!

最起碼,你有義務,保護你的子民,在身後不會因為戰火的覆蓋,而成為這般慘景。禦敵於國門之外,戰不進本土之地,禍不殃己方之民。

你永遠也應該成為進攻的一方,就算防守,也絕對不能輕易的放棄任何一塊土地,因為,那裡,有你的子民!

對於衛寧的話,衛從不敢馬虎大意,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衛寧就會突然詢問,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衛寧會讓他闡述講解。

在身體力行下,見識過冀州因為戰爭地蕭條和悲慘,對戰爭更深層次上地接觸,似乎已經讓衛更成了一些。

至少,在這個時候,他還能夠慶幸,甚至自內心的歡悅,看著河內城中,歡天喜地地百姓,以及慶祝河東大勝而回的驕傲。

這樣一支軍隊,這樣一個統一北方的霸主,他越加強大,也便越加代表了治下百姓的安定生活。

河內,在當初是與河東並稱的三河之一,自然也是比較富庶的地方,雖不及如今的河東,但經過了無數年的安定展,比起自黃巾起義開始戰亂不斷的冀州任何一個城池都要繁榮了許多,即便是鄴城和信都這兩個冀州有名的城池都不遑多讓。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