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啟蒙與離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禮記,內則》記載:“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喻。六年,教以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

古時四到五歲正是初知禮,懂應答,能識字的年紀,相比於普通子弟,豪門世家的孩子一般要求更為苛刻。

但是隨著朝代的延伸,這也漸漸沒有多少人遵循,不過顯然衛家還是很重視下一代的培養,不管衛寧百般抗議,結果也只能乖乖的爬到蔡邕的房內聽訓那傳說中的詩經。

自古神童大皆是三歲出口成文,語驚四座,相比之下衛寧還算普通。

至少…那一卷卷密密麻麻的篆書書簡對他來說猶如天書,對於一個只會簡體字的現代人來說,篆書的難度對於衛寧無疑還是太大。

衛寧就很奇怪,人人穿越都帶有傳說中的金手指,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自己穿過來卻成了反的,一行十目,過目即忘…

但是有了“努力”終究還是換得了回報士這樣簡單的文字,衛寧還是能夠識得…不管衛寧的懊惱,蔡邕卻給了他很高的評價。

四歲孩童多是貪玩年紀,能在短短一月之內初懂文字在當時已經算是聰慧通達了,這也讓蔡邕對衛寧的未來更加期待。

當然,唯一讓蔡邕異常不滿的,就是衛寧每次學文的時候總是睡眼蒙朧,哈欠連天,上午教導的文句下午居然能夠忘得乾乾淨淨,這讓他覺得匪夷所思,瞪目吹須,最後只能歸結為衛寧還是一個貪玩的孩子,與其他孩童一樣無心向學。

對衛寧的訓誡卻更加嚴厲了,按他的話說,衛家世代名門,子弟豈能如此散漫。

只苦了衛寧,最喜歡的睡覺時辰落得半斬不說,還得承受蔡邕孜孜不倦的教誨,連連後悔那怎麼就莫名其妙答應要蔡邕來當老師。

世上有光陰似箭,衛寧卻覺得度如年,一個月的時間慢慢過去,太尉喬玄連連作書相召,任蔡邕怎樣自傲也無法再敢相拒,只得向衛父告別,前往洛陽。

蔡邕的離去對於衛寧無疑是天大的喜訊,更是破天荒的早早起,跟隨著父親與蔡邕餞行,他一定要親自確認看到那個老傢伙消失在他的眼睛裡。

車駕前,衛父從僕從手中接過酒樽,舉杯把盞“兄長此去洛陽當要小心謹慎,如今朝中佞當道,宦官橫行。恕弟直言,兄長過於剛直,朝中不比鄉野,泥潭重重,恐有所失。然以弟之見,當聯合朝中有志之士,徐徐圖之,萬勿之過急,望兄長切記不可意氣用事…”

“賢弟所言為兄記下便是不知今一別你我兄弟何時才能再見…”蔡邕苦笑一聲,慢慢飲盡杯中濁酒,將銅樽遞給身邊僕從,仰頭看向天空,眼神漸漸深邃,接著道“世間無常,為兄亦知此去禍福難料佞不除,留此殘身又有何用!”黃沙飛揚,吹起點點塵粒,衛寧不知為何眼睛有些澀癢,蔡邕原本修長單薄的身體在他的眼裡似乎漸漸高大起來,那背影也有一種說不出的蕭瑟悲壯。

忽而蔡邕將視線放在衛寧身上,眼含笑意。衛寧瘦小的身板頓時又是一僵,左顧右盼,只見衛父同樣威嚴的看著他,只得悻悻上前,行了一禮道“月來,伯父的教誨讓寧兒受益匪淺,本想再多伺奉伯父許多子,無奈伯父有事,讓侄兒好生可惜,只願他能再受伯父教導,侄兒在此祝伯父一路平安…”

“呵呵,莫要強辯,我想你心裡當是萬分歡喜吧…現在我要走了也沒人再勸你讀書了哦,不過,切莫高興,我已經早囑賢弟替你請好了先生本天生聰慧為何總是淡薄散漫裡是伯父所藏之書,待你他翻閱。”蔡邕苦笑一聲,從僕從手上接過幾卷木簡,放到衛寧面前。

衛寧看了看父親,後者點了點頭,只得哭喪著臉伸出小手從蔡邕手上接過書簡,話語間更有說不出的痛苦,謝…伯父好意…寧兒銘記於心…”後半句已是咬牙切齒,心裡也不知道暗自罵了蔡邕多少遍,剛才升起的那一點崇敬早已煙消雲散。

兒為何如此傷心?”蔡邕看著衛寧哭喪的模樣,大不解,問道。

“寧兒是動伯父走了還送這麼一份‘大禮’給我,涕零…”衛寧哆聳著頭恨聲道。

“哈哈,自古贈書皆為美事,寧兒無須如此。他,賢侄有空定要來洛陽尋我哦。”蔡邕顯然沒能聽出衛寧的不滿,微微一笑,轉過頭來對衛父拱手道“賢弟不必再送,他還有再見之,況且寧兒身體受不了這般風塵,且回吧。”

“既如此,那願兄長一路安全!”衛父看了看衛寧,也不再拖沓,直接拱了拱手,對蔡邕道別。

馬架飛馳,揚風起沙,只待那影子漸漸消失在視野,衛父這才抱起衛寧走上衛府馬車,只是他覺得懷中這個兒子似乎越加無打采,有氣無力了…

蔡邕走後,不論衛寧怎麼不願意,終究他也知道現在的身份是士族豪門,為了門楣知書達理還是必須,況且以後也不可能整睡覺度,閒來翻翻書籍也算一件趣事。

於是乎,衛寧也終於提起神開始了他的啟蒙之路…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