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今年的尊孔,是民國以來第二次的盛典〔2〕,凡是可以施展出來的,幾乎全都施展出來了。上海的華界雖然接近夷(亦作彝)場〔3〕,也聽到了當年孔子聽得“三月不知味”的“韶樂”〔4〕。八月三十
的《申報》〔5〕報告我們說——“廿七
本市各界在文廟舉行孔誕紀念會,到黨政機關,及各界代表一千餘人。有大同樂會演奏中和韶樂二章,所用樂器因
擴大音量起見,不分古今,凡屬國樂器,一律配入,共四十種。其譜一仍舊貫,並未變動。
聆其節奏,莊嚴肅穆,不同凡響,令人悠然起敬,如親三代以上之承平雅頌,亦即我國民族酷愛和平之表示也。…”樂器不分古今,一律配入,蓋和周朝的韶樂,該已很有不同。但為“擴大音量起見”也只能這麼辦,而且和現在的尊孔的
神,也似乎十分合拍的。
“孔子,聖之時者也”〔6〕“亦即聖之摩登者也”要三月不知魚翅燕窩味,樂器大約決非“共四十種”不可;況且那時候,中國雖然已有外患,卻還沒有夷場。
不過因此也可見時勢究竟有些不同了,縱使“擴大音量”終於還擴不到鄉間,同的《中華
報》上,就記著一則頗傷“承平雅頌,亦即我國民族
酷愛和平之表示”的體面的新聞,最不湊巧的是事情也出在二十七——“(寧波通訊)餘姚入夏以來,因天時亢旱,河水乾涸,住民飲料,大半均在河畔開鑿土井,藉以汲取,故往往因爭先後,而起衝突。廿七
上午,距姚城四十里之朗霞鎮後方屋地方,居民楊厚坤與姚士蓮,又因爭井水,發生衝突,互相加毆。姚士蓮以煙筒頭猛擊楊頭部,楊當即昏倒在地。繼姚又以木
石塊擊楊中要害,竟遭毆斃。迨鄰近聞聲施救,楊早已氣絕。而姚士蓮見已闖禍,知必不能免,即乘機逃避…”·聞·韶,·是·一·個·世·界,·口·渴,·是·一·個·世·界。·食·
·而·不·知·味,·是·一·個·世·界,·口·渴·而·爭·水,·又·是·一·個·世·界。·自·然,·這·中·間·大·有·君·子·小·人·之·分,·但“·非·小·人·無·以·養·君·子”〔7〕,·到·底·還·不·可·任·憑·他·們·互·相·打·死,·渴·死·的。聽說在阿拉伯,有些地方,水已經是寶貝,為了喝水,要用血去換。
“我國民族”是“酷愛和平”的,想必不至於如此。·但·餘·姚·的·實·例·卻·未·免·有·點·怕·人,·所·以·我·們·除·食·
·者·聽·了·而·不·知·
·味·的“·韶·樂”·之·外,·還·要·不·知·水·味·者·聽·了·而·不·想·水·喝·的“·韶·樂”八月二十九
。〔8〕cc〔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
上海《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署名公汗。
〔2〕民國以來第二次的盛典一九三四年七月國民黨政府據蔣介石的提議,明令公佈以八月二十七
孔丘生
為“國定紀念
”當時南京、上海等地曾舉行規模盛大的“孔誕紀念會”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曾於一九一四年二月頒佈祀孔令,並於九月二十八
在北京主持盛大祭禮。
〔3〕夷場指上海的租界。我國古代泛稱東方各民族為夷,明清時也用以稱外國人。因清朝統治者忌諱“夷狄”字樣,所以有時“夷場”也寫作“彝場”〔4〕“韶樂”相傳是虞舜時的樂曲。《論語·述而》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味”的記載。
〔5〕《申報》我國曆史最久的資產階級報紙,一八七二年四月三十(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
)在上海創刊,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六
上海解放時停刊。
〔6〕“孔子,聖之時者也”語見《孟子·萬章》,是孟軻稱道孔丘的話。
〔7〕“非小人無以養君子”語出《孟子·滕文公》:“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8〕本文發表時原未署寫作期,此處所記有誤:文中所引新聞二則均見八月三十
報;又據《魯迅
記》一九三四年八月三十一
:“上午寄望道信並稿一篇”
“望道”即當時《太白》的編輯陳望道,所寄稿即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