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俞家祖孫一個老,一個小,行程甚慢,途中俞老太太又吃壞了肚子,耽誤了幾,因此他們未至江南,林如海卻先看到了邸報,見到朝堂上動靜,微微一笑。

太子如今愈發穩得住了,不愧是宣康帝悉心教導二三十年元后嫡子,想來他看明白了,不必動作,宣康帝便會將幾位皇子拉攏人處置了,作為一國之君,太子結黨營私尚且不能容忍,何況其他皇子。

林如海剛放下邸報,便有下面鹽商來拜。

林如海聞得是吳越並崔家、海家等十數位大小鹽商,猜測到他們來意,必然和自己才頒發下去條令有關。他進京述職,向宣康帝進言,多雲灶戶悽苦,百姓為鹽價所擾,鹽商販鹽,抬高鹽價無數,許多百姓竟至淡食,少時無礙,長則必致民怨沸騰,反觀鹽商揮金如土,奢靡之極,林如海雖有心為百姓解憂,然只他一人,並不能扭轉原先條令。

宣康帝情仁厚,沉良久,認同林如海提議,提升了灶戶待遇,雖然不多,好歹稍解民怨,又勒令鹽商不許胡亂抬高鹽價,為此,還命林如海親自代各處鹽官,每年巡視,以免下面陽奉陰違。

宣康帝和林如海一君一臣,條令發下,雖然所改不多,灶戶待遇和鹽商無關,然而不許胡亂抬高鹽價,終究是損了鹽商利益。鹽商花錢買鹽引運鹽,可不就是靠賣出去獲利。

想到這裡,林如海微微一笑,命人請進來。

因太子重視林如海緣故,吳越又十分聰明,對於林如海之命倒不敢違反,今拗不過旁人,才一同過來,一進來,見到林如海面帶微笑,心中打了個靈,腳下一頓,便落了眾人後頭幾步,並不先開口。

崔鹽商等人請了安,奉承了幾句,話題一轉,便說到了朝廷抑制鹽價一事。

林如海摸了摸頜下三縷長鬚,笑道:“此乃聖人之意,豈能不從?雖說鹽價稍有抑制,然並未影響各處銷鹽,你們來尋本官,又有何用?聖人仁厚,愛民如子,雖然提升灶戶之待遇,卻不曾抬高鹽引之價。”言及於此,又笑看眾人道:“聖人既知百姓疾苦,亦曉揚州奢華太過,屢次比醜拋金,若非聖人慈和,爾等焉能如此平安無事?據本官所知,朝中已有官員提議改鹽制了。”聽了林如海話,眾人登時悚然一驚。

揚州風氣講究奢華,講究緻,講究四角俱全,其實皆是來自他們這一干鹽商。他們居住有緻園林,看戲有熱鬧戲樓,喝茶有茶館,洗澡有澡堂,吃食有名揚四海淮揚菜,另外還有冠絕天下青樓名坊,與此同時,揚州香粉亦是天下一絕。便是京城各家喜歡鮮花樣,也多是來自揚州,均是因為兩淮鹽商富甲天下之故,若是宣康帝當真追究灶戶百姓之苦源自鹽商大賈,他們子可就不好過了,別不做,單是抑制鹽價之餘,提升鹽稅,或是允他人銷鹽,不獨鹽商作此,便足夠他們傾家蕩產了。

宣康帝如今待他們已是十分寬厚了,雖說暫少些許進益,可和後厲害相比,倒不如這般,想到這裡,眾人忙都陪笑稱是,又問何人要改鹽制。

林如海久經官場,卻知改制說得容易,但是沒有數十年乃至於百八十年,一時是改不得,觸及了其他人利益,上下自然一心抵制,因此現今宣康帝並沒有改制意思,尤其是鹽稅趨於穩定,又比往年多了不少,邊關打仗皆需,不可能改制了。

林如海今說將出來,只是嚇唬他們,因此淡淡一笑,道:“聖人暫且並沒有此意,但是若灶戶、百姓仍舊貧困之極,民怨沸騰之時,卻不好說了。”眾人聽了,連連點頭,不敢再羅唣林如海,相繼告辭。

吳越亦未停留,暗暗慨林如海厲害,三言兩語就打消了各人心思。他倒想繼續奉承太子,可惜太子情大變,不但打發了三家送去養女,而且將三家孝敬銀子都送到了御前,幸而他消息靈通,聞得太子此舉,立時便將五萬兩銀子增加到了十萬兩,如今太子殿下待崔海兩家一如從前,待自己家倒比從前略厚些。

吳越回頭望了衙門一眼,按太子如此重視林如海舉動,若說其中沒有林如海緣故,他是不信,也不知道他其中做了什麼,竟同時得宣康帝和太子看重。

吳越嘆了一口氣,只盼著能用銀子換個前程,好叫子孫不必似自己這般,縱然家資千萬,亦不如清貧讀書人來得體面。養女是不能送太子殿下了,銀子和東西卻可以多送些,太子孝敬聖人,不也是他們入了宣康帝眼?家裡前兒才得了一枚極其罕見夜明珠,價值連城,不如送到京城裡給太子,由太子進上做萬壽節禮。

只有一件,想到情執拗,仍未放棄讓自己送養女給林如海,吳越十分頭痛,自己已經三番五次地訓斥她了,她竟然還不肯改。

女人不敢怨天怨地怨夫君,只知為難女人,吳越便是有心敬重發,也因此淡了。

不說吳越如何想,送走諸位鹽商,林如海便已下班了,林家便住府衙後面,他一不見女兒,便覺得十分掛念,兼之賈身子笨重,匆忙回到後院,還沒進門,便聽到黛玉哭聲,心頭一緊,連忙走了進去。

只見黛玉坐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周圍賈並丫鬟們都急得紅了臉。

林如海問道:“怎麼回事?她哭什麼?”林如海顧不得換下官服,一面說,一面步上前抱起黛玉,柔聲問道:“告訴爹爹,誰欺負你了?爹爹給你出氣去。”黛玉哭得眼睛都腫了,滿臉淚光,顯得可憐,見到林如海,她頓覺心安,摟著林如海,嗚嗚咽咽地道:“肚子疼。”林如海一愣,看向賈,賈扶著丫鬟手款款起身,無奈地說道:“已經請大夫看過了,細細診了脈息,並沒有什麼,偏生她哭得厲害,只說肚子疼,問又問不出來。玉兒吃得向來清淡,今兒並沒有吃什麼生冷果子飯食,我竟也無措了。”林如海皺眉道:“她年紀小,說話雖清楚,知道卻不多,是不是不是肚子疼?”賈親自撫養一雙兒女,焉能不知其中厲害,忙道:“已經細細檢查了一遍,又換了衣裳,通身上下並沒有一絲兒淤青,衣服上也沒有針頭線腦扎著她。”林如海聽了,也覺不解,問黛玉道:“玉兒,哪裡疼?指給爹爹看好不好?”黛玉指了指膝蓋,含淚道:“爹爹,疼。”賈一怔,忙看向黛玉雙膝,伸手輕輕,見黛玉眉頭稍展,道:“腿疼怎麼說是肚子疼了?大夫還沒走呢,一會子叫大夫進來問問。”林如海嘆道:“她小孩子家,哪裡說得清楚?你進屋歇著,我問大夫話。”賈亦十分擔憂女兒,點頭進去了。

少時,屋裡只剩幾個嬤嬤和未留頭小丫頭,方請了大夫進來,聞得黛玉是腿疼,他忙就著林如海懷,託著黛玉手細細診脈,乃道:“姐兒並無大礙,許多幼童皆易患腿疼之疾,卻並非大病,不必吃藥,多吃些和豆腐也就是了。”林如海道:“小女脾胃弱,雖然好吃,卻吃了不消化,因此不大愛吃。”大夫想了想,笑道:“府上便有極出名廚子,只跟他說姐兒吃得清淡,卻又得吃些蛋豆腐,想來有是法子,便是姐兒不愛吃,喝些骨頭湯也是極好。”林如海一聽,也笑了。

命人送走大夫後,林如海立即吩咐廚子,做些易消化骨頭湯送上來,又道:“玉兒愛吃豆腐餡兒包子,明兒早上做些送上來。”外面答應了一聲,自去吩咐。

別瞧著黛玉年紀小,子卻聰慧,記得自己吃就難受,因此不大喜吃,林如海好容易才哄她喝了些,次豆腐包子她倒是喜歡,晌午魚也吃了些,林如海又常帶她出門頑耍,過了幾便沒再說腿疼。

黛玉這一回鬧得府里人仰馬翻,幸而無事,林如海和賈並林睿方放下心來。

又過了幾,已進十月,各地租子送來,今年並非風調雨順,較去年減了好些。賈身子愈加笨重,林如海便命林睿看著管家料理,此非內務,因此林睿也料理得,林如海閒暇時,旁邊也指點林睿一二。

林睿因見除了賈陪嫁莊子外,另有幾處莊子賬並未入公中,忙問緣故。

彼時林如海不,大管家卻知道這些莊子來歷,當時林如海大刀闊斧料理府中下人無數,真真是駭得府裡下人心驚膽戰,自己因秉老實才取代了原來大管家,故聽了林睿話,陪笑道:“這是十多年前老爺預備給姐兒做嫁妝莊子,每年都不入公中,只用這筆進賬另外再添房舍田莊商鋪,累積十幾年下來,早非昔了。”林睿笑道:“原來如此,我說呢。妹妹年紀小,又嬌弱,多給她些才是正經。”料理完這些事務,林睿方去上學。

林如海對林睿愈加滿意了,文章做得好,騎拿得出手,管家算賬雖不必親力親為,到底該知曉些才不會被下人矇騙,只盼著幼子也如此才好。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