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一,林家不平靜,外面亦紛擾,京城中的氣氛十分壓抑,許多百姓大氣都不敢

卻說小廝到晚間沒打探到什麼要緊消息,今抄了好些人家,其傢俬登記造冊不是一時之間能完成的,故接連幾個月朝廷分外忙碌,聞得林如海之病好了八、九分,長慶帝急召進宮議事。林如海仍管著吏部,這一回許多官員獲罪,自然要他親自考評其他官員,取代空缺的職位。一時之間,所有官員都不得清閒,因西寧王爺尚未押解進京,最終定罪的旨意沒下來,小廝一直一無所得,只在外面遊蕩,繼續打聽。

和別人家的膽戰心驚不同,林家接到了許多帖子,門庭熱鬧,人。無他,現在空缺的職位都要經由林如海考評方能填補,大多都是一二三品,讓人如何不為之心動?故此都往林家拜見。既登門拜見,便有許多拜禮,一件比一件貴重。

因先料理西寧王府,關於寧榮國府的旨意遲遲未下,賈母等人仍被拘於榮國府中,賈擔憂賈母,無心持,黛玉做主命人一一登記造冊,換了銀錢,然後以林如海的名義買下許多軍營所需之物,打發人送到兵部,指明給京營的將士。

黛玉心思細緻,她送的這些,不是容易被貪墨的銀子,而是東西,又是極尋常極便宜的東西,旁人留著也無用。不過,也因東西太過尋常,用那些拜禮換的錢倒是買了許多,數目極大,單是林家下人忙碌好幾才送完。

如今掌管京營的不是別個,正是俞恆。

俞恆年紀雖輕,人卻老練沉穩,兼他只聽長慶帝之命行事,不過數年,已然升至九門提督,手握京都啟閉、宮安危,端的位高權重。

其實因國庫有了進項,撥到京營的銀子足夠一年所用,但是銀子畢竟比不得東西,朝廷預備得也不周全,聞得林家又送了東西過來,其中有大營急需的炭和藥。彼時已經進了十一月,正是極寒冷的時候,京營中炭火不足,底下許多兵士凍得夜不安眠,也有不少兵士生了凍瘡,偏治療凍瘡的藥數目極少,所以林家送的東西立刻解了燃眉之急。

林如海如今忙於政務,賈為榮國府上下打點,俞恆不必思索便知是黛玉所為。

想到已經定親數年的未婚,聰明伶俐處時有耳聞,再想起幼時的清秀脫俗,俞恆嘴角微翹,眼裡閃過一縷柔情。

俞恆麾下早就跟了他幾年的將士笑道:“公爺的岳父大人又送東西來,咱們可有福了。”從前國庫空虛,致使他們這些從軍的處處捉襟見肘,不僅吃穿不好,還時常缺東西,若不是林如海幾次三番地資助,怕他們本熬不過去。尤其是冬,沒有棉衣可穿,沒有炭火可燒的子現在提起來都叫人害怕。

俞恆笑道:“既知道東西送來,還不打發人去取。”眾人一鬨而散,如往年一樣,仍是棉衣、木炭和凍瘡藥幾樣,皆是冬得用的,其中棉衣數量少些,乃因今年朝廷送來了一批棉衣,他們不缺,也便沒有領棉衣,留給沒有棉衣的兵士。取完分發的東西,他們過來對俞恆道:“公爺什麼時候成親?咱們定都過去好好熱鬧一番,等親的時候公爺可別忘了咱們,咱們都過去,場面恢弘,那才體面。”俞恆素知他們嬉皮笑臉詼諧慣了的,輕笑一聲,笑罵道:“急什麼?你們想陪我去親,也得等著。”不管怎麼說,黛玉明年二月才及笄。依林如海溺愛女兒的情況,說不定還會再留黛玉兩年,畢竟未出閣時在家嬌養,出嫁後便沒有這份自在了。

眾人笑道:“我們並不是為自己急,是為公爺。公爺今年二十多歲了,若是別人,兒女都有好幾個了。林姑娘明年及笄,公爺回去快催老夫人替公爺請期才是。”俞恆心裡也盼著早成婚,這去宮裡辦事,順道給老太太請安時,提起此事。

這一年多來,俞恆忙得連休沐的子都沒有,更別提在家裡住了,每回給老夫人請安都是來去匆匆,老夫人知他身負要事,心裡十分體諒,見他如此,不覺一笑,道:“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賈家的事情尚未了結,如何能提?這麼些年都等了,也不在乎眼前的一時半會。我早就有了主意,你只管等著成婚罷。”俞恆臉上微微一熱,道:“孫兒明白,不過是底下將士的玩笑。”俞老太太聞言,不覺莞爾。

如果不是賈家出了事,此時她預備的那些聘禮聘金早就送到了林家,也請官媒請期了,過大禮、請期、成親,用一年的功夫來行這些禮,既不顯得倉促,也不顯得緩慢,誰知賈家偏出了事,眼下若提,倒有些不好,容易惹人嚼舌。

想罷,俞老太太對俞恆道:“昨兒林家送了好些東西過來,其中有幾樣補品和吃食,你回營的時候帶一些,自己吃不完,分下面一些,也是你的好處。”俞恆忙道:“留給祖母吃罷,祖母好生靜養才是,別為我費心。”俞老太太倚著靠枕,叫他到前,伸手拍了他一下,道:“你是我孫子,我不為你費心為誰費心?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們家補品多得庫房裡都堆不下,你兩個叔叔見天兒地往這裡送。我一個老婆子,縱是大肚子彌勒也吃不完。”她說話的時候,眼裡出一絲諷刺,別看她年紀大了,可心裡並不糊塗,兩個兒子打的是什麼主意,她明白得很,不就是怕自己死嗎?

俞恆目光微微一沉,自然也想到了兩個叔叔的舉動。當初他們天天請太醫來給祖母診脈,他見祖母每回診脈都得換衣裳,多則一天三四遭,怕祖母勞累著了,發了一頓火才制止兩個叔叔的行為,改為請不當值的太醫在家中坐鎮,若是老夫人覺得身上不好再來診視。

其實調理這麼些年,俞老太太雖覺得自己因年老而力不濟,可神氣卻好了些,又聽從林如海的建議,時常在花園子裡走動走動,活動筋骨,氣血倒比先前足了,不似前兩年瞧著就是一副命不久長的模樣。

俞老太太對兩個兒子有些心寒,但她卻不願孫子與他們不和,畢竟都是一家人,將來自己去了,只剩孫子一人,沒有人扶持自己不放心,因此見到俞恆這般神,立刻岔開,誇讚起黛玉來,道:“昨兒送的東西里有一件大氅,我瞧著是玉兒親手做的,我在家不出門,竟是穿不著,白放著可惜了,你拿去穿罷。”俞恆眼睛一亮,神情愉悅,笑著答應了。

俞老太太命人將大氅拿過來,紫貂為裡,石青為面,上面是刻絲圖案,一共八團,男女皆宜。刻絲圖案本就織進經緯之中,自然不是出自黛玉,但是裡面的針腳綿密細巧,邊緣密密地滾著玄狐狸皮風,卻顯然是黛玉的手筆。

俞恆將其披在身上,更顯得英武俊

俞老太太端詳了好一會,笑道:“這大氅還是你穿著好看。我倒盼著你早些成婚了,身邊有個知冷知熱的媳婦,比什麼都強。”俞恆道:“等賈家的事情了結再說罷。”俞老太太何嘗不知?她自己也是這樣打算,瞧長慶帝的意思,怕是要等到年底了。

處理這些犯官時,長慶帝分了輕重緩急,率先處理的是西寧王府,然後是其黨從,其中包括王家和寧國府,接著是那些被抄沒的官宦之家,榮國府和薛家算是罪過最輕的,前者多為寧國府牽連,後又有其罪,後者則是因為薛姨媽和王夫人滿心都是金玉良緣,所以薛姨媽送了一筆十萬兩的銀子給元,別的倒沒攙和,也不知謀逆,故而最後處理。

如今王家和寧國府的事才塵埃落定,正在處理黨從的官宦之家。

因主審官極是嚴苛,查得極嚴,不知怎地牽扯到史鼐和史鼎了,是其中一個官宦開口說明的,賈家的事情還沒完,史家也跟著出事了,果然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不過牽連到史家的一些罪過不重,卻也不輕,七八查下來,長慶帝即批史鼐和史鼎革職,各自罰銀二十萬兩,了卻罪名,家眷下人都沒事。史鼐仍在外任,甚至沒有調取進京就直接派人去處置了。

赫赫揚揚的史家就這麼敗落了。

自此,當年曾經名震天下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煙消雲散。

史鼎夫人本就不喜史湘雲,如今上繳了罰銀,家裡所剩無幾,越發覺得史湘雲的命不好,賈家出事後她被趕出來回到自己家才多久,自己家就出事了?可巧史鼎要回金陵,那裡還有一些基業,好好經營,未必沒有起復的一。於是,史鼎夫人藉口史湘雲年紀大了,須得等衛若蘭回京完婚,便將她和她父母留下來的梯己嫁妝一併送到葉停家。

史鼎不大理會內宅之事,原本不同意把史湘雲送到葉家,但是聞得夫人說法,想到史湘雲確實到了成婚的年紀,思忖再三,方允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