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四面楚歌的時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前些子與朋友聊天,說到情商、智商以及剩男剩女問題。
我說現在信息發達了,人與人之間的卻越發困難了,特別是面對面的真實溝通太少,以致於會出現北京天壇公園裡替子女相親的一大群人,還有《非誠勿擾》、《百裡挑一》等相親節目,也火了一群敢於和善於作秀的人。
我把這種現象定義為“快餐時代”是啊!情是份快餐,像肯德基
水線上出來的炸雞腿或薯條,千篇一律,無非是計較雞是否是45天速成的,以及油是不是多次利用。其實知道的人也照例低頭享用,而且津津有味。很多人再也不懂得去享受“過程美”了,填飽飢餓的
情真空,抹抹嘴,沒事兒偷著樂,甚至還要炫耀曾經捕獲過多少很有檔次的“獵物”結婚是份快餐,或經人介紹,或在身邊尋覓,或在網上勾兌,三下五除二直奔主題——你有房有車嗎?你月薪或年薪多少?你可否是富二代、官二代?赤
地,原因很簡單,過
子這些是前提。於是有了富豪徵婚擠破門庭的鬧劇。
真誠是一份快餐,賈平凹筆下喝酒的四個階段說得很明白:甜言語、豪言壯語、胡言亂語、不言不語。酒桌上的真誠著實讓人信服,說自己對朋友是如何如何耿直,會幫你怎樣怎樣的大忙,而且把
脯拍了又拍,到頭來真的是不言不語了。那份被酒澆灌出來的真誠,會在酒醒的剎那灰飛煙滅。
快餐時代的東西來得過於直接,總讓人有種應接不暇的錯覺,彷彿每一天都有很多東西要去做去追尋,可真正回頭審視時,才發覺那些東西其實原本就存在了,或許你不去刻意地強調它,反倒會淌得更自然,是人們將各自的思維強加到某種東西上,使之成為不同視覺下的鬼與神了。比如照鏡子,在你心情好的時候,鏡子裡的那個人的確像你,也會覺得那真的就是你;不過,當你被鬱悶、擔憂、絕望等情緒困擾的時候,你就不得不產生錯覺,甚至還會不停地問自己:那就是我?怎麼會如此陌生?於是,這個時代很多白領“短命”了,很多人厭世了,還有些人隱居了,著名的終南山5000隱士就是最好的佐證。
有點懷念既往的時代,那個“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的時代——質樸與純粹充斥的時代,書信、壩壩電影、趕集、走人戶、耍牛兒燈、炸爆米花、挖側耳
、扇紙菸盒盒兒等,每做一件事都是在享受真正的“過程美”完全沒有急功近利的嫌疑。那時的
情是見面臉紅、走路隔上五米開外、
紙條後跑得飛快,不像現在動不動就來個“一見鍾情”、hold不住的愛,哪來得如此多的“愛如
水”?那時的結婚就是拿了個本本,大家一起同甘共苦、孝敬老人、
持家務,不像現在的婚前財產公正、有房才有家等等。那時的真誠是我有飯吃絕不會讓你餓肚子…這些東西分明就在數年前,卻在此時恍若隔世了。
不要擔憂這些吧!社會總在進步,你在這兒杞人憂天,人家照樣吃著火鍋唱著歌,我勸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