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尼姑庵與格子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用現在的話說,它算是個吉祥物吧。有時我真恨不得把它咬碎。”

“噯,多髒呀!那上面留有長年數念珠的手垢呀!”

“怎麼會髒呢,那是兩三代尼姑信仰的體現嘛。”千重子彷彿覺得觸動了父親的傷心事,不由得默默地低下頭來,她拾掇好吃燙豆腐用的餐具,端到廚房去;從廚房裡走出來又問:“庵主呢?

“大概快回來了。你這就走嗎?”

“我想到嵯峨走走再回去。這會兒嵐山遊客正多,我喜歡野野宮、二尊院的路,還有仇野。”

“年紀輕輕的,就喜歡那種地方,前途令人擔憂啊。別像我才好。”

“女的怎麼能像男的呢?”父親站在廊子上目送千重子。

不大工夫,老尼姑就回來了,馬上開始打掃庭院。

太吉郎坐在桌前,腦子裡浮現出宗達[宗達,江戶初期的畫家]和光琳畫的蕨菜,以及天的花草畫。心裡想念著剛剛離去的女兒。

千重子一走到有人家的路上,便看見父親隱居的尼姑庵,已完全掩沒在竹林子裡。

千重子本來打算去參謁仇野的唸佛寺,才登上那古老的石階,一直來到左邊山崖有兩尊石佛附近的地方,可是聽見上面嘈雜的人聲,便止住了腳步。

這裡林立著好幾百座舊石塔,被稱作什麼“無緣佛”近來偶爾也有些圖片攝影會讓一些女子穿著薄得出奇的衣裳,站在小石塔叢中照像。今天大概也是這樣吧。

千重子打石佛前走過,下了石階。腦子裡又想起了父親的話。

不論是想回避遊嵐山的遊客,還是想去仇野和野野宮,這些都不應是一個年輕姑娘所想的。這比穿父親所畫的樸素圖案的衣裳還要…

“父親在那座尼姑庵裡好像什麼也沒幹啊。”一縷淡淡的寂寞情緒滲進了七重子的心田裡。她尋思:“要咬破那被手摸髒舊的念珠,那又是一種什麼心情和思緒呢。”千重子瞭解,父親在店鋪裡竭力抑制住自己動的情緒,像要咬碎念珠似的。

“還不如咬自己的手指頭好呢…”千重子自言自語地搖了搖頭。接著又回想起和母親兩個人到唸佛寺去敲鐘的事來。

這座鐘樓是新建的。小巧的母親即使敲鐘,也敲得不怎麼響。

“瞧!同敲慣鐘的和尚的敲法也不一樣啊。”千重子笑盈盈地說。

千重子一邊回想這些往事,一邊漫步在通往野野宮的小路上。這條小路有塊不太舊的路牌,上面寫著“通往竹林深處”幾個字。原來比較幽暗的地方,如今明亮多了。門前的小賣店也揚起吆喝聲。

然而,這小小的神社如今依然如故。在《源氏物語》中亦有所提及。據說這裡是神社的遺址,當年侍奉伊勢神宮的齋宮(內親王)曾在這裡閒居三年,修身養,戒齋沐浴。它以帶有原樹皮的黑木建造的牌坊和小籬牆而聞名。

打野野宮前面跨上了原野道路,景立即開闊起來,那就是嵐山。

千重子在渡月橋前岸邊的松樹林蔭處,乘上了公共汽車。

“回家以後,關於爸爸的情況該怎麼說好呢…也許媽媽早就知道了…”中京的商家在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指一六八六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前曾遭到“炮轟”、“火燒”的浩劫,毀了不少房子。太吉郎的店鋪也難以倖免。

因此,這一帶的鋪子儘管保留著紅格子門和二樓小格子窗這樣一些古古香的京都風格,但實際上還不到百年曆史。——據說,太吉郎店鋪後面的倉庫,倖免於這場戰火的洗劫…

太吉郎的店鋪之所以沒趕時髦,幾乎保留原來的樣子而未加改裝,固然是由於主人的格,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為批發生意不那麼興隆的緣故吧。

千重子回來,打開了格子門,一直望到屋子緊裡頭。

和往常一樣,母親阿繁正坐在父親的桌前菸。左手託著腮幫,曲著身子,好像在讀或寫什麼的樣子。然而,桌面上卻什麼也沒有。

“我回來了。”千重子說著走到母親身旁。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