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推心置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見朱潛進來。馮虞趕忙來到門口。看看外頭只有親兵掩上房門。回頭便輕聲問道:“情形如何?照實說來。”朱潛點點頭。說道:“接獲都督府暗線密報。此次蠱惑楊風自立的有都督府官員楊家船隊頭領軍中將佐。皆是楊府舊人。上月起。陸續有三撥人見過楊風。有呈書的。有當面進言的。”
“楊風如何應對?”
“大抵是文官捱罵。其餘貨好言勸退。書信一概燒燬。”
“消息如何的來?”
“一名楊府管事之前為我遊說投效。此外。楊府中也有親兵下人為偵事局效力。那些人的消息沒這細緻。不過出入人等大抵可相互印證。”馮虞皺著眉頭。右手指節輕輕敲擊桌案。一會兒工夫才問:“楊風可曾與你提起此事?還有。那些蠱惑謀反的楊風可曾治罪?”
“都不曾有。只有個西城守備被調蘇門答剌遠征軍中聽用。”聽了這話。馮虞眉頭一展。
“如此|來。楊風倒未必有異心。只是念舊。或是把禍延己身。不張揚開去。”
“或許如此。”朱潛答道:“過今不反未必明
不反。如今南都督府楊風獨大。各處號令只出一身。如今或許顧忌羽翼未豐。不敢不願動作。若是羽翼豐滿時。不好說了。”
“不於此吧?楊風與我是姻親。且為人厚道。不是那等野心之輩。否則我也不會將南洋事務盡委於他了。再說。都督府軍中皆有我所派之人。還有偵事局暗中控馭。也不至驟然生變。”朱潛連連搖頭。說道:“話不是這麼說的。楊風或許是本心純良。可是他身邊之人。難免有別個想。所謂都督府。說不清道不明是何等角
。若是能勸進自立。一個的便是開國功臣。那便大不同了。此外。大人為著行事周到。再南都督府轄區從不張揚。以至此的軍民只知有風不知有馮。長此以往。民心軍心自然皆歸服楊風。想不上位也難了。”馮虞雙手托腮。沉默不語。許久後。方才開口:“既如此。此事我來處置。你想辦法。將所有蠱惑倡之徒名單開來。越快越好。還有。那些眼線須小心運用。千萬不可曝
。”朱潛應允下來。起身告辭。待要時。又停住腳步。
“大人。自古以來。為山河社稷。父子反目兄弟成仇比比皆是。何況姻親。”馮虞苦笑一聲。
“我心中有數。你去吧。”朱潛走後。馮虞只覺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在房中亂逛了一陣。抬眼看見書桌上的宣德爐。邊上有個木匣。馮虞上前打開匣子。裡頭果然是幾塊各篆香。馮焚起一爐檀香。向旁邊書架上隨手取了本書。打算靜靜心。
一看封面。才知取的是《道德經》。馮虞深一口氣。隨手翻開一。朗聲讀道:“上善若水。水善利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的;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念過這幾句。馮虞心念一動。又往下看。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讀到此處。馮虞將書合上。閉目凝神。片刻後。猛的睜眼微笑。
館便在都督府不遠處。馮虞只帶了個親兵。一路溜達過來。南洋都督府與大陸一般府衙不同。門口看不見一個擰眉瞪眼的軍兵。只有個門子坐在門邊的條凳上。看見馮過。正要起身問詢。待看清馮虞那一身煙織金蟒袍。那門子趕忙
了上來。
“馮大人。您可是來找我家都督?”
“正是。”
“啊。您快往裡請。”
“怎麼。不通報麼?”
“看您說的。都督大人早說過。灣上下皆從大人號令。若是敬他十分。便要敬大人二十分。”馮虞一愣。
“幾時說的這話?”那門子笑道:“上回您來臺時。都督便待過。前兩
又與全府上下仔細叮囑一回。”馮虞點頭。笑道:“那你如何認的我?”那門子說道:“幾回都是遠遠看著。說來確是認不的大人。不過。咱們臺灣上下千萬人。能穿這龍袍的便是大人一個了。”這話卻將馮虞嚇了一跳。趕忙擺手:“不可亂說。這是蟒袍。可不是龍袍。你看。四個爪子。”那門子笑道:“依小人看。龍袍大人也未必穿不的。大人是開臺之主。這個咱們來臺軍民嘴上不說。心裡哪個不知曉。呵呵。大人或許不知。咱們這些來臺漢人。十有八九是閩南過來的。大人在福建民間聲名之隆。可說是婦孺皆知。此番開臺。咱們這些窮苦百姓有的種。有房住。哪個不念大人恩德。”看馮虞皺起眉頭。那門子趕忙說道:“大人放心。官老爺們早
待過。咱們開臺是於法不合。此事是隻做不能說的。大人您想。咱們好
子還沒過夠呢。哪個敢到外頭胡亂嚼舌
子。咱們第一個不饒他。”馮虞笑道:“你倒是伶俐。好吧。進去了。”楊風吃過午飯。又處置了一堆公務。好容易批點停當。準備午休一會兒。卻見馮虞笑嘻嘻的倚在門框上。
“嘖嘖嘖。實在是廢寢忘食。難怪阿風你清減至此。”楊風驚道:“一路上風顛簸。你不好好歇會子。來我這裡看什麼熱鬧?”馮虞自顧自進屋。抓了張椅子坐下。
“來來來。看茶。中午清淨。我有話與你說呢。”楊風倒了碗水遞給馮虞。
“我沒你那些個窮講究。茶沒有。水一碗將就吧。什麼事?”
“也不值什麼大事。我想著。,我難免常在京師。臺灣這邊已是鞭長莫及。你在南洋又是風生水起遊有餘。
後這一攤子。就
與你楊家了。我在大陸。反正有壽山石。陽坊萬邦園養著。夠幾十輩子花用了。”楊風剛坐下。聽了這話一下子蹦了起來。
“什麼什麼?依虞你這是何意?大中午如何來耍笑我。”馮虞淡淡一笑:“將臺灣與南洋讓與你楊家啊。”楊風又坐回座位。上下仔細打量馮虞一番。
“不對。依虞。你說這話定有緣由。且不說別個。我楊風還有些自知之明的。沒有你馮引路。我楊家到不了今天這等場面。不論是東進臺灣還是經略南洋。哪個不是你運籌帷。我楊風跑腿辦事本領還有。要想自行創下這等基業。自問還差了些道行。依。你我是姻親又是摯友。越是如此。有些玩笑越是開不的。”馮虞笑道:“看你這臉。近似豬肝了。區區一個臺灣就將你嚇成這樣了。且聽我說。如今朝頹個|麼局面你也有數。近乎是推倒重來了。加上北方邊患不斷。不安寧難如今皇上有心振作。雄心
打算作秦皇漢武一類雄主。我也有心成就一番事業。為國家蕩夷狄安社稷。只是如此一來。便無法全心及此間。對你楊家。對臺灣軍民。我都自覺虧欠。反不如干脆
與你楊風。反正如今你在臺灣也是眾望所歸。
”楊風正道:“依虞。我知道你素來是好心腸。也著實為我楊家打算。從無獨佔的念想。此事我心領了你說我做這南洋大都督做順手。我心裡明白。這靠的什麼?靠的大陸的百姓移民不絕。才有人力可供驅使。才能穩固所佔的盤。其次是有大陸所求無盡。我楊家的海貿才做的順風順水。離了這中原萬里山河。我就是從南洋
來再多珍寶。賣給誰去?總不能當飯吃吧。這。只能依仗你依虞官運亨通。我楊家才能屹立不倒。我也與你明言。楊風是你依虞手下一員。如今不過是幫著你獨當一面罷了。什麼送臺的話今後提也休提。”楊風想了想。猛的又站了起來。
“對。依虞。你今說起這事。絕不是一時興起。…我明白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定是那些傢伙無事生非挑撥離間之事傳到你耳中去了。你顧惜咱們兄弟情分。要將臺灣讓與我來。唉。當初是我顧舊情。有心包庇。卻不曾想傷了依你的心。這樣。我這就吩咐下去。刻將之前勸我自立那幫利慾薰心的小人拿下。押赴西市處斬。以告天下。”說著。楊風邁步便往外走。看那架勢便要點兵了。馮虞趕忙一把將他拽了回來。
“萬萬不可。萬萬不!”楊風一愣。
“有何不可。那幾小留他作甚?”馮苦笑一聲。
“阿風。還是高抬貴手刀下留人吧。不瞞你說。我確是聽了些風言***。不過從不曾放在心上。否則此番我也就不敢來臺灣了。那不是送上門挨宰麼。阿風莫要多心。我是實心實意說那番話。只要你依然尊奉中華正朔。不忘冠故園。我便再不足此間了。至於大陸上楊家利益所在。我自會照拂。
後我依然會盡力促成開放海
事宜。咱們照樣聯手做起大買賣來。你看如何?”這番話馮虞說的是如此懇切。以至自己聽來都有些
動。
楊風聽到這裡。眼眶已是微紅。在屋中來回走了兩圈。收住腳步。轉過身說道:“依虞。別說了。你的意我心領了。但我楊風決不是那等過河拆橋。踩著他人脊背上位之人。今這話就說到這裡。我楊風聊。此生一心一意輔助馮虞兄弟做一番大事業。如生異心。天打雷劈。依。兄弟。
後你要再說這話。是拿我楊風當外人看。我立即請辭回漳州打漁去。”馮虞此時也紅了眼圈。給楊風說的動了真情。
“阿風。我知道你這稟。忠厚純良。今
有些話或許說的過了。或許是言不達意。在此一艙回。不過。對阿風你。我絕對是一個放心。
後你也決不可再說什麼撂挑子打漁的話來。咱們兄弟聯做一番大事業!”說著馮虞伸出雙手。緊緊握住楊風雙手。搖了搖。
“阿風。話說回來。接著這段時。倒確是要你多擔待了。如今京師事多。朝局不明。回京之後。只怕我是分身無術。這裡還的是仰仗你來費心了。”楊風笑道:“分內之事。如何說仰仗二字。眼下倒還真有一事要你定奪。這兩年東,戰火紛飛。今年更鬧。又是的震又是海嘯。可說是雪上加霜。如今都督府有人主張多
糧食刀箭往東瀛販運。可獲厚利。卻怕有資敵之嫌。又有人說乾脆發東瀛。趁其不備。一舉掃蕩倭
。”馮虞冷笑道:“哪個主張出兵的。便讓他領兵去。如今倭國遍的烽煙。哪個諸侯不是擁兵自重。咱們這點人殺出。不留神便是同仇敵愾。回頭撈的未必有丟的多。第一條卻盡放手去做。不過。所遣船隊須記一事。做買賣之餘記的責專人細細記下當的的形兵要。
後船隊每到一處。皆要留心做此等事來。不過。倒是擔心倭國戰火蔓延開來。原本
易所用金銀倭刀等物。便沒那麼多出產了。此外。戰敗大名的家臣武士若是無處謀生。難保不淪為倭寇。侵擾中原。我看。不妨允其以戰俘為
易。此外。咱們還可遣人|攏戰敗大名殘部。送往南洋為我征戰。你看如何?”楊風連連點頭。
“這倒是個好主意。東瀛武士素以堅忍善戰遵從軍令著稱。讓他們為我賣命。想來是好用的。”說到這裡。兩人來了興致。當即湊在一起謀劃起來。正說話間。卻見朱潛匆匆而來。
“馮大人。可讓我一好找。卻是在這裡。北邊出大事了!”馮虞聽了一驚。
“什麼大事?”
“河北羅教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