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無佛的佛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十三章、無佛的佛國在聽說要蹭某個國內佛教朝聖旅遊團的旅遊大巴車去比哈爾邦,王秋最初還以為要跟一幫和尚尼姑作伴。結果等到上了車之後才發現,白泉頤衛生專員幫忙聯繫的這個佛教朝聖旅遊團裡面,似乎沒有任何一個光頭的宗教人士,只有一群打扮得很時尚的老頭老太,好奇地拿著照相機東拍西拍。此外還夾雜幾個體態臃腫、身穿西裝或花襯衫的中年成功人士,一上車就摸出平板電腦按得噼啪響——王秋原本還暗贊他們時刻不忘工作,可是再仔細一看,卻發現他們赫然都在玩“憤怒的小鳥”
…
後來,他仔細研究了一番那張白泉頤給他的宣傳單,才發現牽頭組織這個旅遊團的主辦者,其實是某個素食主義協會。
總的來說,這個旅行團在印度應該算是相當的上檔次了,坐的是帶空調的進口旅遊大巴車,本地導遊也是一位能說利英語和蹩腳漢語的紗麗裝印度美女…此外在車上甚至還有兩個專門伺候遊客的服務員,穿著筆
的號服,笑容可掬地站在車門口歡
旅客,幫他們拿行李,還殷勤地遞上擦汗的
巾。
然後,從傍晚時分發車之初,兩位服務員就好像民航客機裡的空姐一樣,一刻不停地給全車遊客送上各種東西,首先是拿出幾種報紙和旅遊雜誌供遊客選擇,接下來給每位遊客送上一瓶礦泉水,然後是每人一個小餐盒,裡面包括一把勺子、一袋餅乾、一塊糖、兩個茶包和一個塑料杯子;隨即在送開水的同時詢問車上的晚餐需要素餐還是非素餐;詢問完畢後開始送餐,非素餐是雞咖喱和甜米飯,素餐是素漢堡和果汁,都是用餐盤裝著,類似飛機上的飛機餐,用車上的一個微波爐熱出來。最後還有冰淇淋和口香糖。
這一套程下來,前後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在這兩個小時裡,服務員一直在不停地忙活著,而遊客所要做的只是坐在椅子上,選擇食品並點頭微笑…一股身為上等人的
覺頓時油然而生…
——在每人付了一千元人民幣之後,旅行團領隊慷慨表示,王秋他們這些蹭車的也可以享受同等服務。
由於這是個佛教朝聖旅遊團,所以絕大多數的遊客都選擇了素餐,不過王秋堅持要了葷的,因為他總覺得漢堡頂不了晚飯,同時也難以想象素漢堡是一種什麼樣的玩意兒——沒有餡的漢堡還能叫漢堡麼?
然後,他就看到旁邊座位上那位點了素餐的成功男士,皺著眉頭得到了兩種素漢堡,一種是麵包夾著油炸土豆餅,一種是麵包裡了綠豆咖喱糊糊。配上一些菜絲和番茄醬,還假模假式地用一張錫紙包裹,看上去好像是一個土著人看到航天飛機,就自己用木頭搭了一個,並以為就應該同樣能穿越大氣層了一樣。
而這兩種素漢堡的口味也一樣的糟糕——那位成功男士只咬了一口就搖頭丟掉了。
很顯然,這樣奇怪的素餡漢堡,在印度之外的地方肯定都賣不出去…但王秋的非素餐也好不到哪裡去,甜米飯似乎是用羊油和糖攪拌而成的,半生不,而且非常膩人,結果他只好可恥地剩了許多。
等到晚餐用完,天也漸漸黑了下來。由於是夜間行車,也沒有什麼可看的景
,如果是在國內的高速路,估計乘客們早已昏昏
睡了,可是在印度,卻被顛簸得
本睡不著——說起來,印度北部的絕大部分地區都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連小山包都(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遠在地平線盡頭的另一端)都難得見到一座,土地也還算結實,按理來說,應該是很容易修建公路的,至少比中國人被迫在西南雲貴的山溝裡架高橋挖隧道來得容易許多。可事實上,現代印度的公路系統似乎也跟印度鐵路一樣,還是當年英國人留下的,即使是旅遊大巴車行駛的所謂“高速公路”其實也不過是硬化路面的普通公路,有些路段甚至乾脆是土路。每一段路上都能看到遊蕩的神牛,完全封閉式的高速公路極少,而高架橋上的高速公路更是傳說中的存在…收費站倒是多得嚇人,每隔十幾公里就有一個,可惜路面卻保養得極差,到處坑坑窪窪…
佛教朝聖旅遊團的旅遊大巴車就這樣停停開開,始終快不起來,最後在一個類似加油站服務區的地方,終於停了下來,領隊宣佈讓大家下車去上個廁所,然後就在車上休息一夜,明天早上繼續出發——看來,旅遊團的組織者大概也已經清楚,以印度的道路條件,是沒法讓乘客在行駛的大巴車上入睡的。
於是,一車遊客就這樣擠擠挨挨地下了車,可是真的到了那個廁所門外,卻又忍不住一齊捏住了鼻子:因為加油站的這間廁所非常髒亂,裡頭的地板上到處積滿了溼漉漉的水漬,白的瓷磚都變成了奇怪的屎黃顏
,水漬上頭還漂浮著各種詭異的
體和蟲子,以及未沖刷乾淨的糞便殘渣,至於
水馬桶上的馬桶圈,則佈滿骯髒的鞋印,想來是使用它的遊客為了避開汙穢,只得直接踩在馬桶圈上面所致。
面對這樣的情況,男人們勉強忍一忍也就過去了,但女遊客,尤其是那幾個穿了長裙的女遊客可就犯了難,若是她們就這樣走進去上廁所的話,恐怕裙子會變成一條水抹布,甚至沾染到地上那些穢物…王秋也不知道她們最後是怎麼解決的,只是在回來的時候,卻發現鞠川靜香居然
本沒下車。
“…呃,你不用下去方便一下嗎?總不能憋一夜吧!”王秋好奇地問。
然後,這位圍很驚人的金髮蠢萌女校醫,就給了王秋一個囧囧有神的回答。
“…沒關係的啦,人家早就預料到會有這種情況,事先就在裙子裡面穿好成人用的紙褲了…”——應該說,鞠川靜香老師雖然
圍嚴重超出了亞洲人的平均水準,但思維上果然不愧是
本人嗎?
※※※※※※※※※※※※※※※※※※※※※※※※雖然這輛旅遊大巴不是臥鋪車,但是隻要把座椅放倒,也就變成了一張躺椅,可以將就著對付一夜了。
——在上過廁所之後,一部分疲倦的乘客戴上眼罩和耳,裹著導遊分發的毯子開始入睡。而另一些還有
神睡不著的乘客,則戴上藍牙耳機,津津有味地看起了車載電視裡的印度佛教歷史文化宣傳片。
在東亞各國,基本只要是個人就知道,佛教起源於印度。但大家同樣也知道,早在近千年之前,佛教在印度就已經進入了末法時代。唐僧上西天取經的時代,已經是印度佛教最後的輝煌,再往後,就是一路下坡直至崩滅——最遲到明朝吳承恩寫《西遊記》的時候,天竺之地實際上已經是無經可取了。
說起印度佛教的由來,就得從印度文明的誕生談起——印度這個名詞的語意原來為“月亮”的意思,在中國西漢時代,印度被稱之為“身毒”到東漢時又被稱為“天竺”一直到了唐朝才確定被稱為印度。古印度是和中國、古埃及、兩河域同時並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將近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
不過,跟中華文明的五千年一脈相承不同,印度文明卻有過好幾次的中斷,甚至連“印度人”這個概念的含義,也發生過巨大的改變——就像沒人會把現代美國人和古代的北美印第安人歸為同類一樣。
跟東亞的黃種人一統天下不同,印度次大陸最初的居民人種就已經比較混雜,有非洲類型的尼格羅人種、澳大利亞類型的黑棕人種、類似我們中國人的蒙古人種和來自地中海地區的達羅毗荼人等等。
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達羅毗茶人是印度最早的文明種族,在印度河域建立了一系列輝煌宏偉的城市,比如著名的摩亨佐達羅遺址,還有好幾座被沙漠和海水淹沒的神秘古都。
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原本活躍於中亞、中歐大草原一帶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駕駛著馬拉戰車,越過了中亞大平原,從興都庫什山口侵入了古印度。他們征服了原本棲息於印度河域的達羅毗茶人城邦,佔據了印度北方的平原地區,並把達羅毗茶人和其他部族向南方或者向北方的山地、森林地帶驅趕。
同時也將雅利安人的吠陀文化傳入了印度,開始建立起許多個階級分立嚴明的雅利安王國。
“吠陀”一詞,源自於梵語,原意是知識的意思,它是雅利安人在漫長遷徙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偉大經典。它的內容方面包羅萬有,即使宗教聖書也是史料總集、文學詩歌,可以說是集雅利安人的智慧之大成,最後甚至成為印度文化的代名詞。現代印度人就常常自稱他們的文化屬於吠陀文化。
隨著時間的逝,雅利安人的社會形成了三個群體,第一個是戰士集團,稱為剎帝利,第二個是祭司集團,被稱為婆羅門,這兩個集團為爭奪雅利安人的政治權利進行了鬥爭,結果是婆羅門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雅利安人的第三個集團是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者,他們就是吠舍。接下來,許多印度的土著居民也被納入了雅利安社會體系,成為了雅利安社會的第四個集團,首陀羅——通常來說,吠舍往往是有些產業的農場主、商人、手工業主、地主,而首陀羅則是在農場工作的農民或者在手工作坊進行勞作的僱工。
在雅利安征服之後,為了維護雅利安人的地位,雅利安人逐漸建立了許多社會和宗教制度和規則,使得這種階層的區分被永久固定下來。種姓制度由此產生——為了對印度的土著民族,進行長期而有效的支配,雅利安人便據吠陀的內容創造出原始的婆羅門教,並且
據經典裡頭的教義,將人民區分為四個等級:首先從創造神梵天口中生出的,是身為祭祀階級的婆羅門,從雙臂出生的,是身為王族階級的剎帝利,從大腿出生的,是身為平民階級的吠舍,最後從雙腳出生的,則是身為奴隸階級的首陀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