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愛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什麼!”小莉雙手,大聲說:“是小皮生氣的樣子啦!”‘畫得真好。’我乾笑兩聲,有些言不由衷。小莉抬起頭看著我,眼裡透著懷疑。‘你媽媽呢?’我試著問。

“她待會才會來接我。”小莉又低頭畫畫。‘我是問你那個會畫畫的媽媽喔。’“她走了呀。”‘她不是有打電話給你嗎?她跟你說了些什麼?’“她叫我要乖乖的,還要聽媽媽的話。”‘她有說什麼時候回來嗎?’“沒有。”‘你還記得她說了什麼嗎?’“你很吵耶!”小莉轉身背對著我,似乎不想理我。‘你知道嗎?’我移動兩步,走到她身旁,彎下身接著說:‘厲害的畫家,畫風時,會讓人聽到呼呼的聲音;畫雨時,會讓人聽到嘩啦啦的聲音;而畫閃電時,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捂住耳朵。’小莉沒反應,我又繼續說:‘而更厲害的畫家,畫風時,會讓人…’話還沒說完,小莉突然站起身,一溜煙跑掉了。然後我聽到狗的吠叫聲,不是來自小莉的畫,而是來自草皮的那端。

珂雪出悲傷這枝箭後的一個月,我又開始繼續寫《亦恕與珂雪》。自從禮嫣和珂雪離開後,我原本已經停筆;但現在覺得,我一定要往下寫、不斷地寫,才會化解心中的悲傷。寫到〈悲傷〉這個章節時,我不斷聽到禮嫣悲傷的聲音,也受到珂雪的悲傷。於是寫完〈悲傷〉後,我再也寫不下去了。

不過我領悟到一個道理:如果圖畫能讓人聽到聲音,也能讓人心裡有所受;那麼小說是否也是如此?

我把《亦恕與珂雪》拿給大東看。他說當他看到小說中所描述的珂雪那張“愛情在哪裡?”的畫時,他突然有種覺。‘什麼覺?’我問。

“畫裡相擁的這對男女,應該就是亦恕與珂雪。”他說。

大東讓我更加確定,亦恕與珂雪之間,存在著愛情。

珂雪出悲傷這枝箭後的兩個月,公司恢復正常下班。但小梁卻提出了辭呈。小梁說他才28歲,想出國再念點書。其實從禮嫣走後,我就不再覺得他是個討厭的人了。在愛情小說中,最大的衝突通常不是來自不同,反而是來自相同。也就是說,兩個男人喜歡相同的女人,或是兩個女人喜歡相同的男人。這就是我和小梁之間最大的衝突點。

於是在我的小說中,小梁成了反派人物。如果小梁也寫小說,那麼在他的小說裡,亦恕一定扮演著反派角

李小姐決定減肥,因為她沒陪禮嫣吃素的這兩個月來,胖了三公斤。她開始運動、跑步,也不坐電梯了,爬樓梯到公司上班。九樓耶!難怪如果我早上剛進公司時碰到她,她總是氣吁吁。一個星期下來,我覺得她變壯了,大概是脂肪轉化為肌的緣故。

珂雪出悲傷這枝箭後的三個月,我租了一輛車,開車到東部。在花蓮附近,見到一大片油菜花田。我不停下車,在這片金黃的世界裡徜徉。這就是珂雪那幅“天堂”的畫裡所呈現的景象啊。我忘記所有的追求和悲傷,覺得又重新活了過來。

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我一時之間忘了車子停在哪,剛好看到附近有座房舍,便跑了過去,在屋外的簷下躲雨。那似乎是一座莊園,有三四間簡單的磚瓦房,院子是一大片綠草地。草地上擺放了二三十顆巨大的石頭,被人工雕鑿過。我四下一看,屋外立了個小招牌,說明這是一座石雕庭園。

“年輕人。”一位看來六十多歲蓄著灰白長鬍子的老先生撐傘走過來“進來躲雨吧。”看他面帶微笑,態度又很親切,我便點點頭說:‘謝謝。’我們一起撐傘走到庭園中的涼亭,他收了傘,說:“喝杯茶吧。”我坐了下來,覺頭上有雨,抬頭一看,涼亭的屋頂只覆蓋茅草,於是大雨穿過茅草,在涼亭內形成幾股水柱。我挪了一下位置,躲開雨柱,接過他遞來的熱茶。

涼亭外的大雨雖然傾盆,但涼亭內的老先生正燒著水沏茶。我覺得溫暖而寧靜。他問我從哪裡來?做什麼的?我據實以告。然後說:‘如果這座涼亭讓我來蓋,一定不會漏水。’他聽完我的話後哈哈大笑,笑聲非常朗,像熱情的年輕人。

老先生一面喝茶,一面開始告訴我他的故事。原來他是個素人石雕師,沒受過正統藝術學院的洗禮。年輕時為了生活,不管工作質,前後做過幾十種工作,但都做不長;後來終於在石雕的世界裡,找到自己。

“我剛開始做石雕時,常潛到海里找石頭。”老先生說。‘為什麼?’我很疑惑,‘山上到處是石頭啊。’“海里的石頭更堅硬。”他說“石頭愈硬,雕鑿的難度愈高。這樣在雕鑿的過程中,更能受到生命的力量。”我發覺他年紀雖大,身體也看似孱弱,但眼神中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雨似乎停了,他看了看涼亭外,說:“我帶你四處看看吧。”‘嗯。’我點點頭,站起身。我們經過一間屋子,只見滿地都是壞掉的鐵錘和鑿子,我很震驚。右手拾起一隻沉重的鐵錘,鐵製的部分已因反覆的撞擊而彎曲。我心裡琢磨著,這要經過幾千次、幾萬次的用力敲打才會如此啊。

“有時我會覺得,跟我的石雕作品相比,這些才是真正的創作。”老先生淡淡地笑了笑。

老先生的石雕作品都隨意擺在屋外的草地上,沒有多餘的裝飾。

“反正是石頭,也不怕曬雨淋。”他笑著說。他的作品似乎都以中年婦女為主,而且都呈現圓潤與堅毅的覺。他說那是他母親的形象,一個典型的臺灣農村婦女,樸實而健壯。

有一件作品則明顯不同,它比較像年輕女子,而且石頭形狀像蠶豆,使她看起來像是懷抱著某樣東西,或某個人。最特別的是,她的眼睛朝上,左眼被鑿空。由於剛剛下了雨,鑿空的左眼內蓄滿了水,風一吹,水面揚起波紋。‘這個作品很特別,它叫?’我問。

“柔情萬千。”他回答。

“原先雕鑿時,並沒打算把左眼鑿空。但後來鑿左眼時,覺得鑿壞了,乾脆把左眼鑿空,就變成現在這樣了。”他說。這個作品讓我目不轉睛,我的雙腳牢牢釘在地上。

“平時看來沒什麼,但只要下了雨,鑿空的眼睛內便會有水,看起來還真像眼波的轉。”他笑著說“喜歡這個作品嗎?”‘非常喜歡。’我點點頭,‘而且石頭是那麼堅硬的東西,但這件作品竟然能傳達一種柔軟的覺,很厲害。’“哈哈哈…”他突然發聲狂笑,一發不可收拾。

我很疑惑地看著他,他停止笑聲後說:“有人說了相同的話。”‘是嗎?’“三天前,有個女孩開車經過,那時也是剛下完雨。”他說“她和你一樣,停在這件作品前很久,然後說了跟你相同的話。”‘是這樣啊。’“她應該是學藝術的,還畫了一幅畫送我。”我心跳微微加速,然後問:‘她開什麼樣的車子?’‘紅的車子。’他笑了笑,接著說:“廠牌我不知道,我沒什麼錢,對車子沒研究。’‘我可以看她的畫嗎?’我的聲音有些顫抖。他點點頭,走回屋內,拿出一張畫,遞給我。這幅畫很忠實地呈現柔情萬千這件石雕作品,鑿空的左眼內水波盪漾,畫中女子的眼波便轉啊轉的,顯得含情脈脈。女子的外緣畫了些線條和陰影,使她看起來像躺在一張極柔軟的上,而這張畫紙,就是柔軟的

雖然我已經三個月沒看見珂雪的畫,但我對她的畫太悉了。沒錯,這是珂雪的畫,我的眼眶開始溼潤。

‘她…’我一出口,便覺得聲音已沙啞,而且哽在喉嚨,無法再說下去。

“年輕人。”他微微一笑“慢慢來,沒關係。”我擦了擦眼角,說:‘她還好嗎?’“她很好。”他說“不過她跟你一樣,看起來很悲傷。”我覺得剛剛應該失態了,平靜一會後,又問:‘她有說什麼嗎?’“我們坐著說。”他又帶我走回涼亭。

“她說…”老先生又開始燒開水“快樂是向外的,悲傷是向內的。正因為悲傷,所以讓她看清了自己。”‘嗯。’“她覺得自己可以在畫裡表達很多情,唯獨對人,她還不會表達。所以她要不斷地畫,一面化解悲傷,一面學習表達對人的情。”‘嗯。’“但她畫了三個月,悲傷依舊,直到看見那件石雕,她才領悟。”‘她領悟了什麼?’“她必須先把自己鑿空,才能蓄滿柔情。”‘鑿空?’“嗯,她是這麼說的。”‘什麼意思?’“我也不清楚。”他笑了笑“她只說她想要畫一幅畫,讓這幅畫能夠裝滿她對那個人的情。”‘嗯。然後呢?’“沒有然後了。她跟我說聲謝謝,就走了。”‘喔。’我很失望,低著頭不說話。

我覺得已經打擾他很久,而且雨也停了,便起身告辭。他陪我走到門口,突然說:“對了,我有告訴她,要她早點回去。”‘她怎麼說?’“她說她畫完那幅畫後,就會回去。而且她會讓那個人看到這幅畫。”‘是嗎?’“嗯。”他點點頭。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