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傷;第二年,夏風熏熏,蟬鳴蓮香時,他坐在廊下讀經,心頭的炙熱在經書裡慢慢平息了;第三年,燕子回南時,陣陣秋風蕩落了一樹的黃葉,掃不盡的落葉,讓他在某個瞬間抬頭向天空看了一眼,覺得好的,就是好的一天,僅此而已;第四年,大雪封山的寒冬,他和師父,師兄雪廬圍坐喝茶,談笑間已然忘記了光陰;第五年,穀雨紛紛時節,香客似乎多了一些,但他把自己關在禪房敲木魚,身在此間,心住菩提;第六年,四季有什麼風景,似乎沒有特別的,這一年他在後山整整閉關了一年,行知每給他送飯。上元節出關的那個晚上,看見漫天的煙花,很美……

第七年,平常的,一切都很平常。子就這麼往下過,他自己也沒覺察到什麼。

凡間小年夜這天晚上,到了暮鼓叩鐘偈的時間,他和以往一樣敲鼓唱頌。當唱到六親眷屬,歷代先亡,同登彼岸的時候,突然大腦裡閃現了很多畫面:萬靈山、旃檀、地府、南照寺;還有很多人:楚青城、碧螺、鬼十三,還有一個,一個特別英俊的臉,帶著深邃魅的笑,看著自己,在無邊的黑暗裡。

最後那個人是誰?那麼黑的地方是哪裡?不會是,九幽?!

對,九幽,今年是哪一年,我來此間多少年了?楚懷風,哦不,行衍一下子想到來這裡的目的。他算了算,這不就是第七年了嗎。

於是他找到心明老和尚,說道:“師父,弟子打擾了。”老和尚問:“無妨,說吧。”

“七年約定已到,請師父告知我九幽的入口。”老和尚放下手中的經書,說道:“七年了,你還沒有放下嗎?”

“師父,請準弟子還俗,了這一段因果,再來報佛恩。”行衍說。

老和尚說:“既是如此,你凡心未斷,就隨緣了。你且去吧,九幽入口,三天後告訴你。這三天,你間繞佛唸佛,夜間跪八十八佛拜大懺悔。”行衍照做!

第三天,他拜了一夜的懺悔,為這七年裡師父的教誨,也為這七年自己沒有學會放下。

晨光照進大雄寶殿的那一刻,他起身走進了心明老和尚的寮房,發現無人。又去了其他師父常去的地方,都無人。於是又去找行知,行知也不在。

他只好跑到大殿去掃香灰,又點上香,唸佛。過了許久,放下木魚,拜了拜出了大殿。

只見,行知站在院中的梧桐樹下,手裡拿著一個盒子。他跑過去,問:“師兄,師父呢?”行知說:“師弟,師父在三天前的夜裡圓寂了。”

“什麼?”

“師父圓寂前我在身邊,他讓我把他茶毗後化成的舍利子給你。另外,他茶毗的地方就是九幽之地的入口。”行知說完,把盒子給行衍。

“師父他,他圓寂了?”他不敢相信地問。

行知說:“他不圓寂,九幽的入口打不開。這舍利子,你吃下去。然後我再同你說。”楚懷風打開盒子,但見一顆藍的舍利子,他了下去。

行知繼續說:“師弟,現在你還俗了。師父圓寂前讓我轉述你幾句話,你現在聽好。雖然你已經還俗,但是他希望你能做到恆順眾生,不嗔不怒;如若不能,希望你止殺戒殺;倘若還不能,望你不要自暴自棄。不要絕望,你永遠有路可走。心裡有佛法,佛法無處不應,這將是你永恆的依靠。佛即心,心淨則土淨,當下即淨土。”楚懷風眼圈紅了,生而為丈夫,有淚可落,不是悲涼。

行知繼續說:“師弟,此處的九幽入口的通道,你可放心進入。下面還有一段路,去到地心那裡,就是蝕骨銷魂之地,慎重。師父圓寂前說過,只給你兩次出來的機會,此後入口就消失了。”作者有話要說:【1】引用佛教叩鐘偈,這是一段很好聽的暮鼓。作者平時聽的版本是大悲寺《叩鐘偈》,喜歡的同修可以百度。這個版本聽起來悲心切切。

第4章九幽之地楚懷風走到心明和尚茶毗的地方,心明法師坐化之處是在後山林間的瞭望臺上,茶毗也在此。此刻的瞭望臺,上面有一個圓行結界,結界閃著發光的六字箴言。

楚懷風飛身一入,便掉進了無邊的裡,一直向下,向下。越往下溫度越高,風從地裡湧出,形成熱。不知過了多久,他腳著了地,四周黑暗,不知道在哪裡。

他隨手化出一顆碩大的夜明珠,周圍漸漸亮了起來,四處都是巖壁。他把夜明珠置於一高處凸出的岩石上,四下打量,心裡疑惑著,難道這就是九幽?不大像。

風是從哪裡來的,這裡一定不是最下面。想到這裡,他隨著熱風的覺走,從巖壁的另一端湧上來的風更強了。這究竟是什麼地方,怎麼回事?

他走近了出風口,發現這裡還有一個小口,風就是從這裡出來的。九幽深處便是在這下面,出來的風是散了靈力的陰風,那熱度必是業火的餘溫隨風湧了上來。

陰風業火到了這裡就已經沒有多大的力量了,那是能蝕骨銷魂的陰風業火啊。可見這下面有多深,也不亞於無底了吧。

楚懷風在口邊觀察了一會兒,這個地方真的不能隨意下去,下去了,自己的一條命也就沒有了。

那怎麼能知道俞少陽是不是在下面還活著呢?他向後退了一段距離,背靠著巖壁在思考。

如果,傳說中的光明珠在就好了。可惜!可惜琉璃頂的三大世家都是因為它的不知所蹤而遭了大禍,這烈俞家還不是永遠消失在此了。

正想著這些,又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