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韩副主任简直是先知先觉,简直是无处不在——当然,他只在你心里最虚的时候出现。
现在,韩副主任又准确及时地出现了——在单槐树正为不识相地吐了一口痰而高度心虚的时候。但是韩副主任并没有提出批评,就那么用一双平静的眼睛注视着单槐树,将单槐树同志注视得心惊跳。单槐树惶惶地站了起来,语无伦次地说:“韩…韩副主任,…我不文明…我改正…”说着,就伸出脚去将地面上的土踩松,就像某种动物拉了粪便之后还会掩埋丑恶一样。
但是,韩副主任制止了单槐树的行动。
韩副主任对于单槐树在卫生方面的劣迹早就留意了,韩副主任曾就这个问题四次翻过单槐树的档案,从档案上虽然没有找到这个人卫生欠缺的历史依据,但是,他知道单槐树生活的那个县城是极其肮脏的,他在前几年外调一名预提干部(那时候提干需要到预提对象的家乡调查他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时候去过那里,他对那里的厕所(当地人叫茅坑)印象深刻,并且深恶痛绝,本就下不去脚。就冲这一点,把从那个肮脏的地方
颖而出的单槐树挑选出来,作为开展文明卫生歼灭战的典型,也不算冤枉他。
韩陌阡叫过来单槐树所在班的副班长栗智高,韩陌阡对栗智高说:“单槐树同志将他体内一些多余的东西排在这里,请你鉴别一下,这是什么行为?”栗智高是个有洁癖的人,过来之后,一眼就看见了地上一摊醒目的东西,恶心得两只眼睛东倒西歪,鼻子极其排斥地向上紧耸,但是有韩副主任在场,又不得做出过于娇滴滴的样子——他的过于干净同样也遭到过韩副主任的鄙夷,韩副主任说,
干净是文明的,干净成癖就不是文明的了,凡事都有个度,过了分寸,同样讨厌。
“娇滴滴”这三个字正是韩副主任赠送给他的,就差没说他“妖里妖气”了。
栗智高当然明白,他此刻必须把立场先站稳了。这个问题好解决,他平时就看不惯单槐树窝囊巴叽的样子,每次检查内务卫生都要跟他打一阵嘴皮子官司。这回好了,总算逮住个幸灾乐祸的机会了。于是他就做出更加厌恶的样子,恶狠狠地看了单槐树一眼,咬牙切齿地说:“这是随地吐痰。”单槐树有些不服气,嘟嘟囔囔地说:“这是野外,怎么叫随地啊?”栗智高看了韩副主任一眼,韩副主任无动于衷,似乎很冷漠地看着他同单槐树辩论。
栗智高说:“什么叫野外?以你为圆心,以二十米为半径划个圆,全区队都能装进来了。韩副主任说过,两个人在一起就是公共场合,你在公共场合做这样做,简直可。”单槐树哑口无言,只好可怜巴巴地看着韩副主任,等待他发落。
韩副主任偏不马上表态,又让周围的几个学员参与讨论。
谁也不敢马虎,马上就抖擞了神。大家都知道,既然韩副主任让你讨论,那你无论如何得说个子丑寅卯,否则韩副主任不是说你有抵触情绪,就是说你看问题迟钝或者说你表达能力不行。
谁愿意落个看问题迟钝或者表达能力不行的评价啊?大家都是要当干部——不,大家都是要当军官的,看问题迟钝行吗?表达能力不行那算什么军官啊?因此,大家宁肯得罪单槐树,也绝不会缄默不语,而且还都想竭力地表达一下“表达能力”如此一来,单槐树就惨了,有人把他的这口痰(单槐树后来坚持说那只是一口唾沫)同农民习气结合起来了,有人把这个问题同现代文明意识结合起来了,有人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同国防正规化、现代化结合起来了,说我们的国家正在从大农业国走向繁荣的工业国,我们的军队再也不是土包子游击队了,我们这些人不是绿林好汉山大王,而是——必须是具有高度教养的现代化的军官,因此提高军官素质,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具体地说,就是从这口痰抓起。还有人说,一口痰不是小事,它是一扇窗口,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神面貌,从它的身上甚至能够看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讨论之初,单槐树还能咬紧牙关做出一副痛心疾首悔过的样子,但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多了,单槐树就把心横下了——球,你们就是说上一车皮,老子也不过就是吐了一口唾沫,而且还不是吐在室内。砍头不过碗大的疤,我不信就这一口唾沫你们就休了我。
想到这里,底气就凭空添了许多,杆子也硬朗了许多,两扇眼皮子陡然一睁,大义凛然地瞪向每一个向他发动语言攻势的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英雄气概。心里却在慷慨
昂地臭骂栗智高,这牲口一天到晚妖里妖气的假干净,跑到卫生所跟柳潋套近乎,要来一大堆酒
棉球,
泡
也用酒
棉球擦手,这牲口怎么能带兵打仗啊?他也不怕老子半夜里往他被窝里撒耗子屎?
再骂韩副主任。嘿嘿,这个谋家还在搞挑动群众斗群众那一套哩,你管我能管一辈子不成?离开你这黑暗的统治,老子把唾沫——把痰吐到房顶上你管得着吗?
尽管心里骂得义愤填膺气壮山河,但是嘴里是不敢出半个脏字的。
这次讨论持续了半个小时之长,最后的结果是,韩副主任勒令单槐树于明天早前
出一份“认识深刻、态度诚恳、改正措施有力”的检讨。
五蔡德罕这段时间有一件事情不明白。
自从韩副主任要求大家都必须养成良好的军官生活习惯之后,他就坚持早晚两次刷牙,而且,只要是吃了大葱大蒜,都要狠狠地刷牙。偏偏他是北方人,喜吃面条,每次都少不了要啃几颗大葱大蒜,如此一来,牙膏的消耗量就明显地增加了;
巾必须是白的,被褥不能有气味,还要勤换内衣,也当然要耗去一些肥皂洗衣粉;上厕所不许带报纸了,要买“文明”牌南京产的卫生纸,也算是史无前例的享受了,自然又要增加一笔开支。这样七算八算,十块钱的津贴费每个月就只剩下四块钱了,除了每个月为营外山区学校捐的一块钱,还剩下三块。
给学校捐款是谭文韬、栗智高和凌云河等几个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发起的,只限于极少几个人知道。但是蔡德罕得到信了,联想到自己童年的苦子,踊跃参加这一高尚行动。本来大家是不同意他参加的,凌云河还表示可以算他一份,但不要他出钱。蔡德罕坚决不同意,穷是穷点,接受别人的恩赐不是他的秉
,他义无反顾地按月
了那一块钱。这样一来,他每个月只能给他的穷舅舅寄三块钱了。而在此之前,最高峰他每个月给舅舅寄过八块钱。
他写信向舅舅解释说,他存了一点钱,等三表弟娶亲的时候,他会大大地支持一把的。他的如意算盘是,到那时候,他或许就已经定级成了军官了,支援舅舅百儿八十都是力所能及的。
可是不久舅舅写信来问他,你说每个月只寄三块,怎么成了十块?先有个三块的汇款单,后又有一张七块的汇款单,咱每个月都要往乡邮所里去两趟,惹得别的军属家都眼红,说是咱强娃(蔡德罕名)兴许当了军官。你要是真当军官了,索
再多寄几块,也别分两次寄了,也省得老舅老往乡邮所跑了,也省得别的军属家眼红了。
蔡德罕就很纳闷,是谁在学雷锋当无名英雄呢?把全中队六十几号人琢磨遍了,虽然有几个家庭条件好的,但是韩副主任严格规定不许家长往部队寄钱,大家都是靠几块钱津贴费维持常必需,恐怕也没有谁能每个月雷打不动地拿出七块钱往他身上补贴。
后来有一天就想明白了,估计是谭文韬、凌云河和栗智高他们几个人联合干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把思路想到这里,蔡德罕心里就很不安——他不想当别人的扶贫对象。再说,给舅舅寄钱是为了报恩,从当兵到现在,报了三年多了。人家说从牙里抠出来那是夸张,他从牙
里抠出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至少是牙膏比别人用得少,刷牙的时候多用一点力气,多磨擦几个来回也就有了,这不是从牙
里抠出来的又是什么?这是最真实的抠牙
。
三年下来,也对得起舅舅一家了。再寄钱,全是心意了,既然是个心意,有多少力量办多少事,也是不可强求的事。可是,让同学们省吃俭用帮他尽这份心意,就不合适了,他拿什么去还他们的情呢?不知道那就算了,既然知道了,他就不能装聋作哑了。
再发津贴费的时候,他就多了个心眼,密切注视谭文韬等人的开支情况,并且还到军人服务社的小邮所里侦察过,却没有侦察出个所以然出来。
这天下午政治课的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常识》,韩副主任用了一半时间去阐述“一分为二”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然后又补充了一个课题——《官兵关系与战斗力》。像这样的课外课,韩副主任的教学方法都比较灵活,不是一个人高谈阔论,而是发动大家参与,号召讲故事。学员们对这种教学方法很兴趣,对于韩副主任指定的诸如《登坛必究》、《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之类的课外读物也读得津津有味。尤其是《登坛必究》,韩副主任好像特别推崇这本书——尽管大家知道《登坛必究》是一本兵书,但还是对这本书有点排斥或者说是畏惧心理。这鬼书名光看书名简直就是一种暗示,一看“登坛必究”这几个字,就由不得你不紧张一阵子,你就会有很多联想,不光是个登坛必究的问题,你走路他究,你说话他究,你做梦想心事吃喝拉撒睡他都究,而且究住就不放——排斥也好,畏惧也好,但是,这本书你却不能不读。不读,他更会究住你不放。
常双群讲的是“投醪劳师”话说秋时期,秦穆公率领部队征伐晋国,走到一条大河边,宿营歇息,秦穆公想
问部队,但是只有一坛子美酒,远远不够分配,分配不匀还有可能引起偏心之嫌,正在为难之际,参谋长蹇叔献计说,只要
兵心诚,就是一粒米落进河里也可以酿一河酒。秦穆公认为这话讲得有道理,于是把这一坛子美酒倒进河里,顿时
河飘香,三军共饮,人人
奋,深为秦穆公真诚
兵所
励,作战时无不奋勇当先,连战连捷。
谭文韬讲的是“疽励士”话说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有一次查铺查哨,发现一名士卒脸
腊黄面带苦相,于是上前问寒问暖,原来这名士卒有家族遗传病史,连续数代男人腿上长疮,脓毒集聚,若不及时救治,这条腿就废了。吴起听了,二话不说,蹲下身子,为这位生疮的士卒挤脓,挤不干净就用嘴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吴起故作姿态,因为那时候医疗设备落后——这位士卒的母亲听说这件事情之后,不但没有
谢吴起的意思,反而嚎啕大哭不已。别人问她为什么要哭,她说,往年孩子的父亲也是生疽被吴大将军
过,因此心甘情愿地为吴大将军效力,英勇战死。现在儿子又被吴大将军
,儿子为了报答吴大将军,肯定是不会惜命的,我断定他也活不长了。因此痛哭。
魏文建讲的是一个现代故事。
话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时候,有一次过雪山,一军团司令员彭德怀看见雪山顶上有个同志一动不动,就喊他赶快跟上。谁知走到跟前才发现,那个人已经死了,被冻成了一尊雕像。更让彭德怀惊讶地是,那个同志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衣。彭德怀司令员然大怒,命令这只部队的供给部长跑步过来,他要质问那个供给部长为什么不给他的战士配发棉衣,旁边的人告诉彭司令员,这个被冻死的同志就是这个部队的供给部长,他是这支部队惟一没有分到棉衣的人。
故事说完了,教室里静了一阵。
然后开展讨论。就官兵一体和凝聚力,军心和斗志问题大家各抒己见。
凌云河说:“我认为我们现在学古代兵法,最可取的就是治军带兵之道。中国军队有中国军队的特和传统。在未来战争中,三十六计都不一定用得上,瞒天过海
敌深入声东击西那一套也都不一定灵光,但是只要有军队,传统的治军和带兵方法就有可取之处。纵观古今中外名将,无不是
兵楷模。诸葛亮说,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
,将不言饥;军火未燃,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
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我非常欣赏戚继光将军说的,凡将士若肯将实心拿出,
军是
军的心,
练是
练的心,上阵是上阵的心,必无不胜之理。”韩陌阡说:“看来大家对
兵的重要
都有自己的认识,
兵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基础是没有疑问的了。大家都是要带兵的人,又是处在和平时期,要真的做到
兵这一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上面几个故事里大家都看出来了,
兵是需要个人做出牺牲的,秦穆公牺牲的是一坛美酒,虽然价值不是太大,但是举动特殊,影响很大。吴起帮士兵
疮脓,一方面放下了大将的架子,另一方面还不卫生,这种牺牲就比较直接了。而我军前辈的那位供给部长,则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同学们扪心自问,这种事情你们能够做得到吗?”大家都不吭气。
韩陌阡便点名,第一个就点到了谭文韬。
谭文韬站起来说:“这恐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认为在现代战争中,最大的兵还是提高指挥员的素质,提高指挥作战的能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至于说能不能像那位供给部长那样,在困难的时候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我们中肯定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也有可能做到这一点,或者说,今天有可能做不到,明天就有可能做到了。再有一点,同我们前辈的那位红军供给部长相比,我
到秦穆公的“投醪劳师”和吴起的“
疽励士”都有一点表演
质,千秋美谈中也有偶然成份,还多少有点愚兵的嫌疑。戚继光有句话:为将之道,所谓身先士卒者,非独临阵身先;所谓同滋味者,非独患难时同滋味,平处时亦要同滋味。我们对兵的
护,应该体现在
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和平时期就建立血浓于水的官兵关系,投入到战争当中,你就是不给他美酒不给他
脓,他也照样服从命令听指挥。”韩陌阡笑笑说:“这比较符合你谭文韬的思维方式。”又说:“谭文韬同学的见解也是有道理的,我们要求
兵,但并不是提倡大家都去给士兵
脓,都把美酒倒进河里。需要说明的是,据我所知,历史上领兵将帅把美酒倒进河里的故事共有四个,除了秦穆公,第二个是楚王。楚国同晋国作战,有人献给楚王一竹篓子酒,楚王想和军士同饮,但限于数量,于是把酒倒进河的上游,下令大家用勺子舀河水喝,也是士卒人人
奋若醉,拼死而战,结果大败晋军。第三个是越王勾践。《潜确类书》记载说‘单醪河在绍兴府西,一名投醪河,一名劳师泽’。来历是,勾践曾有一篓子酒,不能遍饮将士,便把它倒进河里,三军共饮,于是那条河就成了投醪河,又叫劳师泽。再有就是著名的西汉大将霍去病了。甘肃酒泉民间至今传说,霍去病征匈奴,皇帝赐御酒一坛。霍去病为了让所有的将是都能尝到御酒滋味,便将御酒倒入泉中,官兵共饮,酒泉因此得名。以上这些故事,虽然人名地名不一样了,但
神是一个,就是将帅关心士卒,同甘共苦。效果也一样,都是士卒
奋如醉如痴,拼命效力。但从这几个故事当中我们也似乎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这样的事做一次是创举,第二次是模仿,第三次第四次就是欺骗了。当然,我并不是说楚王和霍去病他们就是搞欺骗,因为这些故事仅仅是故事,而且有它们诞生的时代
。我们提倡的是,‘
兵’二字,重在真诚。只有军官
护士兵是真心,才能换取士兵真诚的拥戴。如果没有一个‘诚’字,而把‘投醪’作为一种手段,用来骗取士兵的信任,就不可取了。”六蔡德罕就是在这堂课结束之后课间休息的时候,向韩陌阡报告了有人向他舅舅家寄钱的事情的。
韩陌阡说:“好啊,有人学雷锋嘛,这不是坏事,你还报告它干什么?”蔡德罕说:“可我总得知道是谁干得吧?这样不明不白地承着一份情,我心里不踏实。”韩陌阡不咸不淡地说:“这就是你的问题了,人家要学雷锋做无名英雄,你却要搞个水落石出,把人家暴出来了,那他不就成了表演了?”蔡德罕觉得韩副主任这话有点问题,至少也是不负责任。但是他又不好(当然更不敢)反驳韩副主任,只得罢休,还是暗中侦察算了。
岂料第二堂课开始,韩副主任就把这件事情抖落出去了。
韩副主任说:“作为准军官,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必须的。古人尚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朋友有难,慷慨解囊,美国西点军校也是把我们的雷锋神作为楷模,这说明仁
之心并不仅是我们的专利。我们要弘扬这种
神。”然后就雷锋
神又回到了军官素质建设上来,叫大家讨论。
大家当然重视了,这是几十年来包括荒诞岁月都没有受到冲击的一种神,这么多年来,雷锋
神与天地同在与
月争辉,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雷锋
神,一个雷锋
神使军营的面貌
新月异英雄辈出,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但是,凌云河发言的时候却非常混帐地走了一火,凌云河说:“雷锋同志是个好同志,他把自己的钱都花在别人的头上了,成天都在想着给别人做好事。可是韩副主任教导我们说,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雷锋同志他就一点缺点都没有吗?”本来很踊跃的空气,让凌云河刺斜里放一横炮,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了。
韩陌阡皱着眉头看了凌云河一眼,说:“让你讨论学习雷锋神,你去琢磨人家的缺点干什么?”凌云河不识眼
,理直气壮地说:“韩副主任让我们结合军官素质讨论,以韩副主任的军官标准衡量,我看雷锋同志还有欠缺。仅仅做好事助人为乐,如果把这作为一种理想,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不是有点…”
“你是不是想说,无大志?”
“我那里敢说雷锋同志无大志?人各有志嘛。我的意思是说,作为军人,全神贯注的应该是战争,军人应该以战争为最高事业,比起战争中的牺牲和建树,其他的这个好事那个奉献,都是
零狗碎不足挂齿的。军人嘛,还是应该大处着眼。我们不要忘记了,雷锋同志他是个军人,而军人,首先应该注重的还是战争,这也是韩副主任您孜孜不倦教诲我们的…”一语既出,举座皆惊。
这时候谭文韬站了起来,说:“我们同时还不应该忘记,雷锋同志他是一个士兵,而且是一个和平时期的士兵。我的理解是,战争应该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但它绝不可能始终支配我们的生活。战争稍纵即逝,而人类生活永存。如果换个思路,在雷锋的时代,战争爆发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雷锋同志他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优秀士兵。”凌云河怔怔地听完谭文韬的观点,说:“我认为老谭的话…”
“什么老谭老谭的,没大没小的。军人应该称呼职务或叫同志。”韩副主任义正辞严地说。
凌云河霎时就明白了,韩副主任对自己已经很不意了。
凌云河的喉结响亮地动了一下,咽下一口晦气,不屈不挠地说:“我认为谭文韬同学的话有些诡辩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雷锋同志他没有上过战场,你有什么依据证明他在战场是就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优秀士兵?”谭文韬说:“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你又有什么依据证明雷锋同志他在战场上就不是一个优秀的士兵?你敢肯定,一个在和平时期表现卓越的优秀士兵在战场上肯定就不优秀?毫无道理嘛。记住那句话,雷锋同志他不
钱,韩副主任曾经教导过我们说,不
钱的不一定都不怕死,但
钱的肯定怕死。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在战场上优秀的可能大于我们任何人。”凌云河顿时语
,沉
一会儿才说:“是啊,雷锋同志他…”韩陌阡及时地把凌云河从难堪中解
出来了。说:“好了,这个话题不要扯远了。我来说两句。我认为,凌云河同志和谭文韬同志的发言都很有价值…”凌云河有些吃惊地看着韩陌阡,他没想到韩陌阡是这个态度。
“我说的是有价值,不一定就是说这两个同志的观点都正确。凌云河的意义在于他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军人执行命令应该是一个声音,但军人看问题应该是多元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倡学习雷锋,学的是雷锋神。经过这么多年的总结和升华,通过电视、电影、报纸和其他媒介的广泛宣传,雷锋
神已经不再是哪一个人的财富了,而是一种美德的象征。就个体而言,就是雷锋同志还活着,雷锋同志也要学习雷锋,因为个体的雷锋不是个完人,雷锋
神则是完美的,而且随着时间的延伸,雷锋
神还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相对而言,谭文韬同志的观点更有现实意义。一个军官的成长,应该是多方面的,雷锋
神在很大程度上囊括了和平时期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诸多方面的素质。”说到这里,韩陌阡举目四顾,见教室里鸦雀无声,于是果断地挥了挥手,用不容置疑地口气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作业是思考,没有文字作业。”下课之后,大家各自收拾学习用具。
凌云河俯在谭文韬的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卑鄙的政客。姓谭。”谭文韬对凌云河说:“我们还可以讨论。”凌云河冷笑,说:“一个人,如果太有政治头脑了,他的军事头脑就渺小了。”谭文韬微笑,说:“一个人,如果太没有政治头脑了,那他就本谈不上有军事头脑。”
“一个人不讲真话,是人格的最大缺陷。”
“一个人敢于坚持真理,才是值得尊敬的。你凌云河不仅应该尊敬韩副主任,你还应该尊敬我。认识问题,你不仅肤浅,而且片面。你不要认为标新立异否认权威就是水平,权威和楷模之所以存在,就因为它有存在的理由。不学会全面而深入的看问题,是不可能当上炮兵司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