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5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的石磚院子裏放着一鼎大香爐,薄薄的一縷青煙無聲無息地升到空中,漸漸淡去。這時裏面響起了一聲磬,站在屋檐下的兩個人就向神殿走了進去。
一個白胖的中年人,白面無鬚,應該是個閹人,因為這個時代中年男人幾乎沒有不留鬍鬚的;另一個面容清矍穿長袍的儒士是鄭洽。二人走上神殿也不拜神,沒理會上方的泥像,徑直去了裏面。輕輕敲開一扇木門,只見裏面已經坐着老少二人,年長的是朱允炆,另一個大約二十七八歲的人是朱允炆的長子朱文奎。
鄭洽和白胖宦官一起彎作揖,“拜見真人。”朱允炆道號“玉山真人”,所以有的叫他真人、玉山真人,還有的稱仙君。除非是能完全確定隱秘的情況,才會有人拜稱皇上陛下等等,不過朱允炆好像不太喜歡人們這樣奉承,或許因為如此會觸及他的內心深處的某種東西。
朱允炆微微點頭,叫他們入座,但鄭洽仍舊恭敬地站着。
執禮罷,鄭洽便彎着説:“臣今
前來打攪真人清修,實有要事……張平安調任湖廣巡按御史,目的是監視及暗查辟
教,他先到武昌府,寫信給方泠,臣因此得到消息;為了穩妥起見,臣立刻派人查實,張平安已經到常德府了。”
“常德府?”朱允炆的神微微一動容,卻不知是為了失散二十餘年的兒子,還是意識到常德府地界上據點的重要
,那個據點經營十幾年從來沒被朝廷盯上過。
但隨即朱允炆的一句話就表面了他的態度,他如喃喃自語般地輕輕説:“常德府也不遠……不知他長成什麼模樣了。”言下之意朱允炆好像很想見張寧一面,一旁的文奎暗自不悦:不只是因為計較父親的寵愛,卻是想起張寧竟在“偽朝”考取功名,身家還“清白”,年紀比自己小卻混上了官僚;而文奎自己呢?很可能一輩子只能做個道士。兩廂一比,比起做官的弟弟文奎便有些自卑,進而不自覺地發酵出一點嫉恨來。
文奎雖然情緒有點不悦,但還不至於小題大做。不料就在這時,馬皇后從簾子後面走出來了,她拉着一張臉很不高興,眼神更是透出
動的情緒,她冷冷説道:“張寧……呵,跟別人姓!我看和那個吃裏扒外的閹人一個德行,見着朱瞻基他們家好,都奔過去了,哪還顧得上自家?狗還不嫌家貧,這樣的人連狗都不如!”
“放肆!”朱允炆一巴掌拍在茶几上,臉因怒而紅,那句連狗都不如確實讓他很生氣,罵張寧是狗,那不是連當老子的也罵了?
几案被拍得“砰”一聲響,上面的杯盞哐哐哐亂晃,馬氏被嚇了一大跳,身上一抖,刻薄和憤恨的表情頓時被嚇沒了,片刻之後眼睛就濕了,繼而傷心和委屈,走到朱允炆的邊上眼淚濛濛可憐兮兮地哽咽道:“夫君最想見的怕不是張平安,您還惦記着那個狐狸……這麼多年了您還不明白麼,當初要不是那妖
惑您,您多用心思在朝政上,或許情況要好得多。這個女人是毒婦、不祥之人,夫君一定要遠離她。”朱允炆的嘴角微微一陣
動。
馬氏見狀又軟下口氣説:“這些年來,無論夫君得意還是失意,一直不離不棄在您身邊的是誰?咱們一家人一條心,而那些勾引惑夫君的人,不過因為您當初是天子,圖榮華富貴罷了……”朱允炆的脾氣不壞,耳朵被吹吹風氣就消了,剛才臉上的怒氣也平息下來,他嘆了一口氣道:“姚姬和她的兒子都不是你説的那樣,你們錯怪她了。當初兵荒馬亂,姚姬把小子抱到百姓家,只是擔憂小子的安全,肯定沒什麼壞心眼。”馬氏忙道:“這就對了,那女人當然
貴她的兒子,那是她在夫君面前討好處的本錢;可是夫君要明白啊,在她眼裏自己的兒子比夫君要緊多了,這不明擺着麼?”朱允炆道:“我已風燭殘年,再説這些有何益處?現在只有文奎在我的身邊;文圭從小就被關起來與世隔絕,怕是指望不上;另外就只有張寧,我連名字都沒給他取,好不容易知道了下落,你們就別爭了,若我們父子三人團聚,有何不好?”一旁的鄭洽沉默無語了很久,他很看不慣馬氏“後宮干政”,但她和建文帝天天在一塊兒,鄭洽自然不願意去得罪,所以一直忍着。現在聽到朱允炆如此説話,他便忍不住拜道:“臣也如真人一般見解,張平安這回到常德府,多是得偽帝及胡瀅授意,張平安本人肯定不想和咱們過意不去。故臣進言,應該設法與張平安聯絡,相互呼應,免出意外。”馬氏輕輕説道:“知人知面不知心!”朱允炆皺眉回頭道:“你別總認為誰都要害你,世上哪有那麼多壞的?”鄭洽正
道:“上次宦官王狗兒能安然無恙,全仗張平安及時告知內情、在香灰案上與之內外呼應;張平安從姚夫人口中得知王狗兒的身份,是將王狗兒當自己人看待的,不然為何要救他?尚有這次,臣這麼快知道張平安到常德,也是他自己透
的消息;若他意
與我們作對,為何又要把實情告知方泠?”朱允炆聽得頻頻點頭:“小子身上
着我高皇帝的血脈,我朱家的子孫絕不會忘本。此事應依鄭少傅之言,派個人過去留在小子身邊,並讓姚姬負責與之協調。將局面穩住,對各處諸臣也少幾分危害。”
“仙君聖明。”鄭洽拜道,“現在南直隸的方泠與張平安好,桃花仙子也和他有
情,可派她們前往常德府作為聯絡人。他們能相處得來,便能事半功倍,更能避免節外生枝。”
“桃花仙子……”朱允炆沉片刻。
鄭洽忙提醒道:“王敬止。”朱允炆恍然,忙點頭道:“我知道是誰了……庚辰科殿試,我真看走了眼。當年王敬止的學識出類拔萃,眾官已議定推薦他為狀元;可此人其貌不揚,我見了一面不喜,才欽點了胡廣為庚辰科進士第一甲第一名狀元,並賜名靖、授翰林修撰。哪料燕王反叛後,王、胡二人的作為截然相反。我待沒有贊成眾官的推薦點王敬止為狀元,可他卻自盡殉國;我待胡廣不薄,豈料此人在國難當頭時還惦記着家裏養的豬!燕王一打進金陵,胡廣便折節投降,哎!”朱允炆陷入了回憶中,良久才看向鄭洽説道:“桃花仙子不是曾在彭天恆手下?‘小子’前年剷除了桃花山莊,把彭天恆也殺了,桃花仙子和‘小子’能相處融洽?”鄭洽忙道:“説來汗顏之至,臣還被張平安活捉過,幸虧有方泠在其中説情才被放了;但臣對張平安並無芥蒂。只因當時情勢各為其主,所作所為皆為人之常情,臣自問這點心還是有的。況此事尚有隱情,彭天恆身亡,多有自取之嫌。彭天恆此人是個武夫,為人狠辣……”作為有進士功名的正牌文人,鄭洽有機會就要貶低一下武夫,文武之爭相互看不順眼,是有歷史
源的。鄭洽繼續説,“當時彭天恆拿了張平安的把柄,幾番要挾結下怨恨;然後此人又抓了張平安的一個手下、是個婦人,將她百般
辱施以酷刑致殘。新仇舊恨一積下來,張平安抓住機會活捉了彭天恆,豈能饒過他?”朱允炆點點頭:“這樣説來,‘小子’和彭天恆之間是私怨,和桃花山莊其他人並無仇恨。”
“真人所言極是。”鄭洽忙道,“那時張平安被抓住把柄,曾找桃花仙子商量妥協,又通過方泠的關係,他們的情匪淺。故臣才進言讓她們去做聯絡人。”朱允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