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章第057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林睿接到史家送禮,皆是極貴重之物,他記得林如海說過的事情,亦有心和史家來往,親自上門謝過,史鼐和史鼎同時見他,而後對外人提起林睿時,總是讚歎不絕,旁人猶在想方設法和林家結親之際,林睿早已收拾行囊,拜別各處,同俞家祖母回南了。

林睿自覺在京城一年,當真是見識到了許多,不枉此行,回去好好用功讀書方是上策。

太子妃已在今年平安產下一女,林睿和俞恆進東宮與九皇子相會時,太子妃業已出了月子,若不是因林睿須得送趙安出閣,須得等到年下,俞家祖母早已回南了,他們在京城裡,前來奉承的人極多,煩不勝煩,俞老太太尋了好些藉口閉門謝客。

待一應妥當,一干人等便啟程南下。

卻說那妙玉離開揚州後,黛玉不捨,大哭了一場,她現在已經懂得別離之苦了,再不像從前那樣渾渾噩噩,只記得提醒哥哥讓他別忘了自己,卻不知離別為何物。

林如海和賈心疼得不得了,好生安一番方好。

林如海公務上並沒有繁瑣之事,依舊處理得得心應手,但他卻十分留意林智的狀況。

上輩子林智便是今年滿了三歲後沒幾,忽然一病夭折,林如海今生今世和賈身體勝過從前,又調理得謹慎,家中也沒有姬妾丫鬟心懷不軌,因而林智竟平平安安地度過了這場大劫,林如海用早飯時,他正扭著身子不肯吃飯。

親自端著碗,又調羹舀了粥喂他,他吃了一口,便一溜煙跑去外面了。

黛玉蹙了蹙眉,對賈道:“媽,讓我喂弟弟吃飯。”賈放下粥碗,笑道:“你才多大?就充大人餵你兄弟吃飯了?你竟是老老實實吃你的燕窩粥,我叫孃抱你兄弟回來。”雖然薛姨媽母女待黛玉並非真心實意,但是寶釵所提之燕窩粥,卻是滋陰補氣的好東西,林如海又常常研究醫理,自從黛玉會吃飯後,便不曾斷過此粥,果然黛玉咳嗽得不如以往厲害,賈也常吃此粥,今早亦是。

林如海含笑看著女為了幼子吃飯一事心,他吃了半碗粥,林智被孃從外面抱了回來,他一陣掙扎,又踢又打,叫嚷著要下去,孃一臉苦相。

黛玉橫了林智一眼,端過賈跟前的粥碗,道:“林醜兒,快過來吃飯,趁熱吃!”林智不過三歲,淘氣慣了,不聽別人的話,有時候林如海和賈的話他都不聽,夫婦二人不依著他,他沒少哭鬧,但唯獨對黛玉奉若神明,聽了黛玉的話,立刻命孃放下自己,跑到黛玉跟前,仰臉張嘴,一口吃下調羹中的粥。

黛玉滿意地點頭,握著調羹又舀了一勺,輕輕吹涼,道:“林醜兒,再吃一口。”林智嚥下口裡的粥,果然聽話地又吃進嘴裡,到得第三口,他便搖頭不吃,要頑。

瞧著他們姐弟兩個如此,賈對林如海抱怨道:“再沒見過智兒這樣淘氣的孩子,睿兒從小不曾如此,玉兒也不曾,偏他撒嬌撒痴,鬧得府里人仰馬翻,清晨起來洗臉他還哭呢,吃一頓早飯也得追在他身後好說歹說才肯吃完。”因林智實在淘氣,家常吃飯必然不會寂然無聲,林如海放下自己的粥碗,端起黛玉的,親自喂她,道:“這樣倒熱鬧些,等他大了,就懂事了。”故而,早飯便在林如海喂黛玉,黛玉喂林智的情景中結束。

林如海去衙門處理公務,賈打理各處送來的租子,因今年各處旱澇不定,竟減產了許多,有的田莊甚至一無所得,林如海和賈常打發人去巡查,早在之前下了命令,減產的留夠佃戶的口糧,餘者方收租,亦比舊年減了許多,又將所得的租子分派一無所得的佃戶,足夠他們口糧以及來年耕種的種子等等,賈忙得焦頭爛額。

林如海和賈自覺家中每年進項極多,家業又十分豐厚,多年來修橋鋪路施粥放糧的事情沒少做,對外人尚且如此,何況自家佃戶,不必在意一年半載的租子,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總不能得自家佃戶離失所,飢殍遍野。

林如海重生至今十餘年,他前世只見租子,不知佃戶淒涼,心中著實有愧,今生雖不能管得天下民生,但卻願意儘自己的綿薄之力,讓他們減輕些重擔。

林家的佃戶過得最是豐衣足食,他們的租子原就比別家輕,僅有三四成,每逢遭難之時,東家或是減租,或是贈糧贈種,糧種皆非白得,先說定次年若是豐收,租子須得比別人重些,只要能度過眼前難關,哪怕再重幾分他們也樂意,滿口答應,因此十幾年來不曾餓死一人,對林家都是恩戴德,立下長生牌位的不知凡幾。

將各地的租子入賬,不嘆息,今年的收成僅是去年的三成,幾樣細米就更難得了,只夠自己家吃的,可見各處之難。

得了林家分派下來的口糧和糧種,各家佃戶歡欣鼓舞,對著林家的方向磕頭,有了這些,不但能平安度過荒年,明年種地的種子也不必擔憂,與之相鄰的其他佃戶見了,不由得羨慕不已,道:“你們東家真真是慈善人,哪裡像我們,沒有糧食租,大多都逃荒去了。”村落周圍皆是大片大片的良田,除了零星小塊和下等田是村民所有外,餘者都是達官顯貴家的,因今年滴雨未下,此時荒涼一片,村裡大半的村民都不上租子,恐東家追責,早早就拖家帶口地跑了,寧可做民,也不想被東家打死追討租子,現今只剩林家的四五十戶佃農,和林家佃農說話的,卻是沒有及時逃走的三五家。

來發糧食的莊頭微微一笑,亦為自己在林家當差而甚榮幸,想必其他人亦是如此想,十幾年來,他們家下的莊子從來沒有不繼續佃種的農戶,其他百姓多少人都想租種林家的田地,偏生田地就那麼些,每年增加的也不多,他們只好租別人家的地種。

莊頭王三想到林家每年都要遞增良田,附近的良田連成一片,幾達十頃,若是能買下來,自己管的就多了,東家也歡喜,不問前來的莊頭道:“許多人都跑了,你們東家這些地打算如何?沒了人,沒了糧種,難不成竟要荒蕪一片不成?”他們常往此處收租,彼此認得,那莊頭張潭愁眉苦臉地道:“沒了租子,如何跟東家代,依我看,連佃農都沒有了,大約會賣掉罷。”王三笑道:“若是賣掉,你不妨先告知我一聲。”張潭忍不住問道:“難道你們東家還要買地?買了地,又得分糧種,這筆數目可不小。”王三指了指自家的佃農,道:“他們個個都是有力氣的,再來幾百畝,各家分一些,再租給別人一些,儘夠種得了,糧種於我們東家而言,不過是小事。”聽了王三的話,眾人紛紛點頭,東家如此善待他們,他們也不能讓東家吃虧不是?他們幾乎家家都有勞力,明年多種了地,多些租子,好叫東家多收成些,他們心裡好過些,免得年年逢災遇難的,他們東家竟連自己吃的都沒有了。

張潭想了想,道:“你也知道我們東家,我去問問,這一片兒大約都要賣了,因村外都是地,離別的村子遠了些,附近處處荒蕪,多是逃走了,未必有人繼續來賃田,再說,東家總不好白白出種子給他們種,就算是出了,明年必得加重地租,何況也得有人種不是?”王三這方想起,張潭的東家不是別人,卻是金陵薛家。

第057章今年旱澇不定,良田無人耕種,張潭心裡早打起了算盤,賣掉他還能從中撈些油水,不賣白放著,離得遠,別的村子沒人願意,離得近的,大多都想租林家的地種,還不如賣掉實惠,橫豎東家聽到無利可圖,未必在意這麼幾頃地。

在他看來,做到林大人家那樣,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心思,不但沒有進益,還倒貼出許多來,近年已是如此了,明年誰知道好壞?若仍舊不好,林家竟是白養著幾百張嘴。

張潭如此想著,心裡卻羨慕林家的莊頭,只要所言屬實,莊子上確實遇到了難處,乃是天災,而非人禍,他們便不會責備莊頭,張三管著三處莊子,恰好都和自己比鄰,一處顆粒無收,一處減產了一半,剩下一個方和去年持平,林家派人查看後,二話不說,命張三收了第三處莊子的租子,分派到眼前的莊子來,減產的則免了租子,明年收成只加一成。

像林家這樣的東家,天底下挑不出第二家來,十幾年了,每一個佃戶願意離開。

張潭心裡拿著薛家和林家比了比,不說子孫上不如人家,單是為人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人家是真正的體恤佃農,十幾年就沒變過。

張潭手裡握著薛家十來個莊子,都是肥沃良田,有祖上留下的,也有近年置辦的,自己家裡已經有四五千金的過活了,今年收成不好,佃戶都跑了兩處,這一處乾旱,那一處早早下了碗大的雹子,他哪裡有糧食牲口銀子到薛家?東拼西湊,好容易上去四千兩銀子,很是勒索了其他各處的佃戶,不想仍舊得了上頭訓斥,張潭不有些心灰意冷。

薛老爺早幾年便常患病,近來聽說更重了,薛蟠不長進,底下的人早就蠢蠢動了,各自為自己打算,生意上漸漸欺瞞東家。於是押著沒來得及逃走的幾家佃戶,張潭勸說薛姨媽賣掉這處莊子的地,和王三好,也是結個善緣。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