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章第05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林如海素知黛玉的子,走過來將彩頭拿在手裡看了看,都非凡物,可見吳家和崔家豪富,笑向她道:“你年紀還小,等你和那些作詩的人一樣年紀,頭名難道還不能手到擒來?你現今以五六歲之齡,奪得第三名,旁人若知道,早就羞愧死了。”曾明也笑道:“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會作詩呢。”黛玉聽了他們的安,復又歡喜起來,將香囊和玉墜都給林智頑耍。

一時外面臺上又出了題目,托盤揭開,吳家的托盤上乃是一具短琴,乃是古物,林如海站在窗前看到,眼前頓時一亮,笑道:“玉兒該學琴了,我正說家裡的不好,再給你尋一具更好的,不曾想,吳家的卻是古物。”黛玉不以為然,道:“古物也好,新琴也罷,只要能用,就是好琴,再說,爹爹何等身份,怎能去和他們爭奪這份彩頭?我才不要呢!明兒爹爹尋上好的木頭,請高手匠人給我做一具即可。”林如海一笑,依了她。

吳崔兩家如何鬥富爭鋒,他們在窗內看得一清二楚,林如海看了半,見他們最後的彩頭竟然送上玲瓏寶塔珊瑚寶樹,忽而道:“有這些心思手段只為了面子,倒不如用這些錢救災濟貧。我好生想個法子,叫他們出一筆銀子才好。”曾明在一旁聽了,笑道:“你辦事,他們還能不出錢?不過聽說閩南沿海一帶常有海嘯,糟蹋生民,又有倭寇掃蕩,倒不如你些銀子幫襯一把。”林如海道:“處處天災人禍,哪裡不要銀子?聖人也缺錢。聽你這麼說,我倒有了一個極好的主意,須得上書給聖人才好。你且在揚州多留幾,咱們再聚一聚,你們現在住在哪裡?總得讓我們認認門才好。”曾明笑道:“今不早了,等你下回休沐,我下帖子請你。”林如海聽了,答應不提。

待兩家鬥富畢,人群漸少,林如海方同曾明揮手作別,帶著兒女回家,讓黛玉和林智去找賈,自己徑自去了書房,又親筆寫了帖子命人去請所有大小鹽商。

吳越和崔鹽商鬥富,各擅勝場,竟沒能分個高低,心中抑鬱不樂,不想才回到家中,便接到林如海的帖子,不知所為何事,忙換了衣裳,收拾一回,坐車往林家來,頭便見到了今和他鬥富的崔鹽商,頓時沉了沉臉,不獨他和崔鹽商,竟是揚州的大小鹽商都到了。

第059章大家彼此見過,皆不知林如海喚他們來為何,隨著鳴琴至林如海外書房。少時,只見林如海緩緩走來,身上仍是半新不舊的家常衣裳,並無半點官威,眾人心中登時一寬,思及林如海為官多年,從不曾對他們伸手,想必今亦無大事,忙都起身見禮。

林如海擺了擺手,道:“諸位請坐,不必多禮。”又命人倒茶。

吳越等人見林如海面帶憂,有些神思不屬,遂乍著膽子開口道:“林大人今喚我等前來,可是有什麼為難之事?若有,不妨說出來,咱們大家商議商議。”其餘人等連聲稱是,雖然林如海在任時他們比往常少掙許多錢,各處俱有鹽官巡查,但是林如海從不勒索他們,除了每年三節兩壽他們自願送禮外,不得絲毫,他們省下來的銀子也,足以抵消那些了,因此竟是捨不得林如海離開,誰知道下一任會不會和甄應嘉一般,動輒撈取幾十萬兩銀子,還不是都從他們身上來,他們再哄抬鹽價。

林如海嘆息一聲,遣散房中眾人,只留何雲,輕聲道:“聽聞各處天災人禍,國庫銀子竟不夠,聖上愁得不得了,雖然無意吩咐本官去想方設法緩解,但是食君之祿,本官焉能冷眼旁觀?本官倒想著替聖人分憂,好叫聖人對咱們揚州另眼相看,覺得咱們揚州人心底良善,或有賞賜也未可知,偏生前幾年到處打仗,又要進上,如今沒有餘錢了。”能做到千萬大商,百萬小商,在座的沒有一個傻子,況且林如海開門見山地開口說明其意,他們反而喜悅,不似旁人總是拐彎抹角最終冠冕堂皇,掩不住要錢的心思。

吳越遲疑了一下,問道:“不知所需幾何?”因吳越連續多年孝敬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又得聖人十分倚重,兼之他又會做人,揚州一帶的鹽商都以他馬首是瞻,聞得他問,忙都點頭。他們素揮金如土,壓不把銀子放在眼裡,何況以林如海的為人,勢必不會侵這筆銀子,說不定林如海送上大筆銀子的同時,還能將自己的名字呈到御前,那才是天大的體面。

想到這裡,眾人忍不住眼熱心跳。

林如海看在眼中,知道他們已經動了心,遂道:“各項花費所需幾何本官不知,但是不管孝敬多少銀子,總是咱們的心意,料想聖人只有歡喜的,沒有嫌少的道理。”吳越同崔鹽商等頭接耳,悄聲議論一番,最終仍由吳越開口問道:“不知大人打算將這筆銀子用在何處?”林如海暗贊眾人都是聰明人,全然不必自己費盡舌,道:“本官哪裡有銀子,有也不過是近年來下面的孝敬,這話卻是說得早了。何況,便是孝敬了銀子,得看聖人打算用在何處。邊防軍事,各地天災,哪一個都是用銀子的去處。”林如海長嘆一聲,神情落寞。

吳越笑道:“我們雖是商賈,卻也心懷大義,別的沒有,銀子管夠。林大人這些年修橋鋪路,賑災濟貧,我們都看在眼裡,也願意效仿大人,略盡綿薄之力。”林如海聽了,不由得笑容滿面,問道:“不知諸位能集銀幾何?”吳越聽得林如海並不十分要求他們,笑道:“今兒賽詩會我便花了不下上萬之巨,家裡的金銀堆積如山,算得什麼?若是能得聖人青睞,彰顯鹽商大義,我一人願意出二十萬兩白銀,十萬石白米,絕不摻雜一點兒陳糧舊米。”見吳越一人就出這麼大一筆,其他人哪裡肯落後,崔鹽商瞥了吳越一眼,哼了一聲,朗聲道:“林大人,我願意出二十五萬兩白銀,十五萬石新米。”兩人竟將鬥富的心思用在了這裡,攀比起來。

林如海暗笑,巴不得如此,與其讓他們用來鬥富,倒不如去救人,也算是替他們積德行善了,橫豎自己又不貪圖一文半個。

吳越聽了崔鹽商說的數目,面上驟然掠過一絲不悅,他和崔鹽商爭鋒已久,崔鹽商卻又和海鹽商好,自己更加不能落於其後,不假思索地道:“我家的生意並不比崔兄差,崔兄一樣比我各自多出五萬,我怎好讓人笑話?林大人,我再多加一萬兩黃金,如何?”一萬兩黃金便是十萬兩白銀,摺合下來,他比崔鹽商多出了一萬五千兩。

此時米價七錢一石,一萬石是七千兩,五萬石是三萬五千兩,崔鹽商比他多出五萬石白米,但是卻少了五萬兩銀子,因此,還是他剩了一籌。

崔鹽商聞言,面登時一沉,二十五萬兩白銀,十五萬石新米,已是他能出的極致了,畢竟自己花錢的地方多著呢,今年又要建新園子,年底又要孝敬太子殿下,明年年初又要嫁女兒。不過一萬五千兩算什麼?不拘哪裡省出一抿子就出來了,因此崔鹽商斷然道:“吳兄比我多出了一萬五千兩,因此,我再加一千五百兩黃金。”吳越看了聽一眼,卻也知道自己不宜再往上添加了,不然越來越多,非自己所能承受。

林如海沉片刻,緩緩起身,拱手道:“兩位所出的數目遠在本官預料之上,本官無論如何都拿不出這筆銀子來,這一回,本官孝敬聖人五十餘萬兩白銀,二十餘萬新米,聖人定然龍顏大悅,本官代替受濟之人多謝了。”一語未了,吳越和崔鹽商慌忙向林如海還禮不迭,連稱不敢。林如海是什麼人物,那是管著他們的鹽運使,又是正經科甲出身的官宦,他們如何能受其禮。

林如海正道:“兩位出此巨資,為國為民,如何當不得本官此謝?本官為的是能得到兩位救濟的百姓,而不是為了自己。此次得此銀,本官勢必上書御前,想必聖人知曉,亦對兩位有所褒獎。”就算宣康帝想不到,他也要在摺子裡建議,和銀子相比,幾句褒獎算什麼?別瞧著盛世太平,海晏河清,實際上林如海卻知道亦是千瘡百孔,處處花錢,國庫裡能用的銀子極少,往往都是拆了東牆補西牆,愁得宣康帝夜不安。

林如海直到如今還記得,九皇子從宣康帝接手後,國庫裡僅剩區區數百萬兩銀子,他抄了好幾個豪富之家,又私命心腹門人賺了各家建造省親別墅抬高的磚木瓦石之錢,方才應過頭一年各處為難。因此,林如海明白,宣康帝看到這些銀子,定然是十分歡喜,無他,天底下各地良田幾乎都入權貴囊中,不必稅,進項比不得各處賑災以及軍餉等花費。

一句話說得吳越和崔鹽商眉飛舞,強按著心中得意,嘴裡謙遜非常。世人常說士農工商,別看許多人面兒上對他們恭恭敬敬,實則是畏懼他們財勢,哪裡如林如海這般真心實意?若是真得了聖人的褒獎,那可真是能桿了。

別人見狀,自然不甘落後,海鹽商等人忙開口道:“林大人,怎能忘記我等?”林如海心中一笑,面上故作詫異,道:“諸位也要出錢?”海鹽商點頭道:“我的生意不比吳、崔兩家遜,他們既如此之多,我焉能不出?因此,我也出白銀二十五萬兩,新米十五萬石,另外再加上一萬斤鹽。”淮揚鹽商攀比之風極盛,見三人如此,其他人亦爭先恐後,千萬大賈所出數目與之不相上下,百萬小商亦出十萬有餘,林如海命何雲親筆統計,共計黃金一萬一千五百兩,白銀三百餘萬兩,新米六十萬石,鹽五萬七千斤,另有谷麥十餘萬石。

林如海喜道:“聖人正愁沒有銀子建造海防,見了這些,必定歡喜非常。”接著,一疊聲地向眾人道謝,又將名單與他們一一過目,道:“這張清單本官必定遞到聖人跟前,到那時,諸位只管等著聖人的褒獎罷。”眾人見林如海如此鄭重其事,而且言明前程,無不喜笑顏開,滿心歡悅,和宣康帝的褒獎相比,這幾兩銀子算什麼,於他們而言,不過九牛一,因此都說回去立即吩咐下面先將金銀送來,然後新米穀麥鹽等湊齊了再送來,林如海自是答應。

等他們走後,何雲忍不住道:“大人怎麼知道開門見山地說,他們肯出銀子?難道他們不知今兒出了銀子,後大人再開口,他們不給的話,便是得罪了大人?”林如海正在看清單,不答反問,道:“你說我就任幾年,幾時問他們要過銀子?”何雲一愣,隨即出一絲欽佩之,道:“卑職跟著大人多年,從不曾見大人向下面要銀子,反倒是他們每逢三節兩壽,卯足了勁兒地孝敬老爺。還記得今年二月女公子過生,原沒大辦,偏生他們送的禮物一個比一個金貴,其中吳家便送了一串價值千兩的寶珠。”何雲暗暗好笑,這些人讓他不知說什麼好了。從前的鹽運使要錢多,他們心疼,恨不得早點兒離開,離開時更加心疼不已,好容易養了,自己還沒得到多少好處,鹽運使就又換了人,還得繼續奉承送禮。如今林如海不要錢,他們反而自己送,什麼金貴送什麼。因此,何雲常常聽許多大小鹽商私底下說讓林如海做得長長久久才好。

林如海笑道:“便是因我從不曾伸手要錢,故今初次開口,他們十分願意,給我這份顏面。再者,他們料定我不似旁人那般,年年要錢,最要緊的是我說了,要將他們的名字送到御前,這於他們而言,乃是天大的體面,如何能不踴躍?”何雲思及鹽商有財無權,當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覺沉默不語。

林如海親自收好清單,代何雲道:“明錢糧送來,你帶所有親兵把守看護,所有錢糧一概另外封存,原非衙門之稅,等到旨意抵達,好立時給欽差。”何雲滿口答應,道:“大人打算何時上摺子?”林如海道:“明一早,此事耽誤不得,早一入了國庫,早一用到百姓身上。”林如海苦笑不已,說是用到百姓身上,誰能說經手的官員清廉如水?必定仍是中飽私囊,正經用到實處的不多,終究徒傷悲。

何雲點頭,此次得銀數百萬兩,不是小數目,理當如此。

料理完此事,代完畢,林如海方從書房踱步回到內院,彼時賈見到他,忙吩咐人預備午飯,又親自了上來,道:“今兒休沐,老爺怎麼還見了鹽商?有什麼公務,上衙門內說去,老爺也該好生歇息一。”林如海笑道:“見他們鬥富,不免想讓他們將銀子用到實處。”鬥富一事賈已聽林智說過了,他小小年紀,倒將場面仿得惟妙惟肖,雖然說話斷斷續續。他還特特把黛玉贏來的一個金香囊和玉墜子拿給自己看,黛玉卻是蔫頭耷腦,因她未奪魁首,便跟林智許諾說等她長大了,詩詞做得好了,一定贏最好的彩頭給林智頑,喜得林智合不攏嘴。那一首詩賈已經看了,以黛玉的年紀,實在是難得得很。

道:“老爺別太為難自己,能得咱們盡心,不能得,也無礙,橫豎聖人並無此意。”林如海笑將今所得數目告訴了她,此事他無意瞞著外人,故而也不避諱,相信吳越等人做了此等好事,亦是恨不得大張旗鼓,天下皆知,自己得了好處,又是為國為民,不必太過計較,再說,他們得了臉面,說不定將來把鬥富的錢都孝敬上面呢。

忍不住道:“為了這些錢,難為老爺了。”多少讀書人口不言財,他們家雖非如此,卻也不甚看重,反倒更喜詩書字畫,因此賈知道林如海因為這些錢謝過諸位鹽商時,心裡頗不是滋味。那些鹽商再有錢,又哪裡比得上林如海的清貴。

大家正在读